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论文_谢妙秀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论文_谢妙秀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办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生活化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本文对思想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和解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

在小学的教育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点关注道德法制教育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并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定一些有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小故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将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吸收为自身的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明白学生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加以改正。通过情景的设置,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会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知识与文化存在的意义,重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2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老师息息相关,所以老师一定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老师教学的重点,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部分老师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乐趣,导致学生对学习有了厌烦心理。所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老师要学会优化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2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运用到老师教学的课堂之中去,这些资源的利用需要老师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对这些事情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其带入到课堂之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道德法治思想的理解。当然,现在学生所用的教材,也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了重写的编写,教材内容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已经增强了学生的感受能力。所以老师一定要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一来,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才是生动形象的,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在《课间十分钟》中,老师可以联系到课外教学之中,在课间的时候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上学路上》这堂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让学生参演其中,让同学们发现上学路上会发生的事情,有哪些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责任意识。

2.2改变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培养学的能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大社会背景下,新课标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校以及老师对学生教学作用的关心程度,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生的教学,老师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导学生,并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将素质的教育贯彻始终,才能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一定要以自身为例,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此外,老师还要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已养成学生的良好品德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开展生活化社会实践

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来说,这门课程的有一定的特殊性,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老师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所以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生活理念,带领学生去社会中进行学习,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质修养。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认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比方说二年级下册《安全的玩》的这一节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危险,督促学生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能做危险性的动作。在玩的时候。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4引入生活化具体场景

通过引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创设生活场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法治观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到生活化情境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明了的理解法律知识。同时,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督促他们遵守小学生守则,在此期间穿插进去情景生活教育,加强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理解。比方说在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划》一课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班级、校园公共场合中,要遵守班级学校的要求,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加强小朋友的素质修养。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3.1通过家庭生活现象来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

家庭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判断标准。所以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导时,对家长的关注也不能减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关系着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所以老师一定要告知家长,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典范。家风环境的好坏与学生的道德修养的高低有着重要关系,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老师要将其理念向家庭教育延展,促进学生在优良的家庭环境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与法治理念。《我们一家子》这节课,主要是要求老师让孩子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所以老师可以联系家长,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一个美好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

3.2通过情感渗透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对道德法治教育的兴趣。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社会动态,让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其次就是在老师教导学生的时候,不能对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教育,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老师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到和善,在与学生交流时要认真,有耐心,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的情感变换,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所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其融入到法制教学的课堂,能够有效的促进法制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道德观念的正确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法制观念,要求老师一定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深刻挖掘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其价值使课堂更加的生活化,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2018(06):193-194.

[2]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3]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5(21):78-79.

论文作者:谢妙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论文_谢妙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