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激活语文课堂论文_史玉凤

去伪存真,激活语文课堂论文_史玉凤

史玉凤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 265300

摘 要:新课程的中学语文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互动课堂,但教学中还有许多伪活动和无效活动。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 去伪存真 激活课堂

一、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 参与的师生互动课堂。但许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是在老师的指挥棒下演绎着,是 老师“主导”光辉下的“伪主体”阅读。去伪存真, 激活课堂,势在必行。

二、颠覆老师“主导”光辉下的“主体阅读”

笔者曾经观摩了一次县内《记念刘和珍君》的公开课,执教者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燦的巨星——鲁迅先生, ……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但这样的热血青年却遭到了反动统治者的血腥镇压,烈士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诬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至极,同年4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文本所在的专题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所谓问题探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作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问题探讨必须自然渗透融合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从文本自然生发出来”(《必修五·教学参考》)。而反观这段开场白教师已经将文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览无余地告诉学生,试想在这样的开场白后再让学生去阅读文本,还有多少问题可探讨?老师的“主导”的光辉已经让学生无丝毫的思考空间,自然也就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问题探讨的机会,又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阅读呢?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好的方法是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责任不是去中止学生的理解,给 出一个或许比学生的理解准确、全面、简洁、完美许多倍的“标准答案”,以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努力包揽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唯一”去统摄学生的“多样”;而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尽管这“新知”对别人并不新,但只要对自己是新的就可以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老师无原则的赏识也是新课改下常见的通病,新课程改革使很多老师走出了批评教育的误区,而有效的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赏识教育要有度,适时、适事、适人,如果一味地赏识,只能适得其反。走进我们的课堂,表扬赏识不绝于耳,到处充满了老师的称赞,不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精彩,不论学生对老师的赏识能否承受,一律“好好好”。这样的称赞 只能混淆学生对正确认知的判断标准,淡化对正确答案的深层思考,浅尝辄止,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是被老师赞扬蒙骗的“伪主体”,缺少灵动的色彩。

三、摒弃学习过程中无个性的“奴性”读书

“伪主体”的具体表现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涵盖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新课程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名著篇目,一时各种版本的阅读文本层出不穷,各个学校又纷纷推出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都无可非议,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尤其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更是弥足珍贵。但综观各类阅读教材和各校的校本课程,都有这样的通病,不论是什么样的文本,都加上了编者辛勤的结晶——导读、资料链接,有的更是越俎代庖,直接给出翻译,鉴赏材料。试想这样的文本怎能不培养学生“奴性”读书?

四、打破作文教学“千人一面”的个性束缚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是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是教师在主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自我,逐渐成为一个完善的大写的“人”的教学。“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 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但现实情况下的作文教学严重滞后于语文教学改革,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的窠臼,主体性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而只是停留在时髦的教学口号的层面,是真正的“伪主体”教育。“伪主体”“不仅指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误解,也不仅指教师对写作弱势群体的‘弱视’,更是指学生内在精神即创造精神、自主精神的缺失。”(《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浙江 叶黎明)。作文教学个性的缺失是其显著的特征。“千人一面”的作文教学,让学生的作文都在老师预设的“主导”下“千篇一律”,共性凸现而个性全失,作文中难以找到自我主体思维的影子。

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民利国利事利时,把作文教学变成了政治的宣教工具,稍有个性的张扬便宣布为道德的颓废,根本不给学生留下驰骋想象、纵笔挥洒的空间,学生的个性色彩全无。因此学生也就对这样的作文丝毫不感兴趣,没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缺失了“主体”色彩的作文显然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结语:“伪主体”的现状当然也引起了很多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就从理论上给了我们参考的依据,北京中关村小学等很多教育主体也开展了有益的课题研究,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共 同关注,并付之于实际行动,一定会扭转这个现状。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论文作者:史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去伪存真,激活语文课堂论文_史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