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锚固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

岩土锚固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

张爱民[1]2009年在《锚杆内锚固段锚固特性及软岩锚固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锚固工程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而锚杆内锚固段锚固特性研究是锚固工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弹性力学模型和剪滞-脱粘模型对锚杆的内锚固段锚固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软岩的锚固特性设计出新型的内锚固段结构,并通过室内物理结构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验证其锚固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运用弹性理论空间模型,对拉力型、压力型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进行模型研究,得出两种锚杆内锚固段外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都不是均匀分布,其剪应力峰值点都不是在端点位置。拉力型锚杆剪应力峰值发生在距锚固段起点10cm左右,而压力型锚杆剪应力峰值发生在承载板附近。2、分析预应力影响周边岩土体质点位移变化时发现,拉力型锚杆预应力在岩土体中的分布是以杆体轴线为对称轴,以锚固段顶部为界面,呈半圆形向四周空间传递。而压力型锚杆是以承载板为中心,呈现似“U”形向四周波形传播。3、建立锚杆外界面滑移-脱粘模型,对其变形—破坏过程的力学分析得出:锚固段从加载到变形破坏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滑移变形、脱粘变形叁个阶段;根据静力平衡方程结合Coulomb屈服条件及非关联的流动法则,推导出了锚注段外界面上的位移微分方程,并求解出锚注段其叁个阶段的剪应力表达式;4、考虑外界面剪滞-脱粘破坏过程,提出了锚杆内锚固段长度的确定方法:当施加的预应力P_0小于最大预应力P_(max)时,界面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可采用已建立的弹性公式求解;当施加的预应力P_0大于最大预应力P_(max)时,界面处于叁种变形阶段,可以根据等积分法确定其锚固段长度。5、基于软岩的锚固特性,结合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组合梁协调变形的思想,提出对软岩锚固作用机理描述的内外锚固墙理论。将结构工程中的底部锥形结构引入到岩土锚固工程中,设计出底部为锥形的压力型锚杆。6、通过软岩相似试验、室内物理试验及数值模拟,得出压力型锚杆与锥形锚杆的位移均从孔底向孔口渐进式传递,而拉力型锚杆则相反,由孔口向孔底扩展;比较锚杆拉拔过程的应力矢量图或位移矢量图可以发现,锥形锚杆的锥形结构对应力的方向有分散作用,但分散的作用范围有限。

张思峰[2]2007年在《预应力内锚固段作用机理及其耐久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高边坡和基坑工程。而预应力锚固技术由于其具有对岩土体扰动小、施工快、安全、经济等优点,在岩土加固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在以往的预应力锚固设计中,都是按照极限平衡的原则,认为锚固系统是一劳永逸的,并没有考虑它的耐久性问题。然而事实上,影响预应力锚固结构寿命的因素众多,它与实际工程的外部环境(包括降雨、冷热)、锚固机理、腐蚀介质的存在等因素都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预应力内锚固段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内锚固段耐久性的动态概念。首先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及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对预应力锚固结构在张拉荷载作用下的全断面特性、细观位移发展机理及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杆体轴力和内锚固段各界面剪应力随张拉力的变化以及单、群锚作用下位移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同时也为后面的细观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通过对一实际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期、长期运营期的预应力锚索张拉力变化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影响预应力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揭示了预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了预应力变化的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考虑不同的循环加载方案和加载变幅,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预应力内锚固段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试验发现,随着荷载变幅的增大,最终循环荷载次数呈指数形式衰减,而锚固体强度对于最终的循环荷载次数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颗粒流理论及其PFC2D程序是一种细观力学的分析方法及数值模拟途径。它将土体细观结构变化与土的宏观强度、变形以及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响应联系起来,有助于改善人们对于岩土工程问题本质与机理的认识。本文采用PFC2D程序对预应力锚杆承受拉拔力作用下的锚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周围岩土体的应力场、位移场所表现出来的细观特性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揭示了单锚、群锚的锚固机理和位移发展特性。通过与有限差分程序及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第六章采用室内加速腐蚀试验的方式对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的内锚固段耐久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对PH值、时间及应力水平等因素对于杆体单位长度腐蚀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的描述;利用Fick第二定律对注浆体在氯离子渗透作用下的寿命进行了预测,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预应力内锚固段耐久性的增强措施。论文最后,作者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陈国周[3]2007年在《岩土锚固工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土锚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基坑、边坡、隧道等工程中,然而其力学机理仍有待完善。本文从锚杆摩阻力分布、锚杆支护基坑的杆系有限元分析及岩质边坡锚杆支护叁维稳定分析叁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点荷载作用于半无限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考虑锚杆与土体界面的渐进破坏过程,推导出界面摩阻力的微分方程解析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把计算结果和现场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较为吻合,两者的数据都表明,随着锚头拉力的增加,锚杆摩阻力峰值逐渐向锚杆末端转移,而锚杆前端则发生部分范围的滑移。然后利用所求得的解析解,研究了土体弹模、锚杆孔径对锚杆摩阻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弹模越大,则界面上的摩阻力越容易达到峰值从而产生破坏。而锚杆孔径越大,则界面上的摩阻力上升越慢,可延缓破坏过程。(2)根据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施工特点,改进了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柔性支护的开挖荷载计算方法,使之可以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杆系有限元方法在计算基坑水平位移、锚杆轴力方面较方便快捷,计算值与实测值也较为吻合。(3)提出岩质边坡沿软弱结构面滑移—剪切的叁维稳定分析方法,这种破坏模式是工程中常见的。在分析模型中,下滑体沿滑动面下滑,在其他的面上则产生剪切。在结构面上满足莫尔库伦破坏准则,把剪切面上的摩阻力向下滑方向投影,由下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求解出未知力,通过迭代可以求得稳定系数。本文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式,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利用这个程序,研究了锚杆的倾角与倾向、边坡长度等因素对边坡的影响,比较了叁维分析与二维分析的差别。(4)对河南高速公路的一处45m高的边坡分别使用二维与叁维方法进行稳定分析,采用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和混凝土梁进行支护,在锚头处安装12个锚索内力测力计。观测结果表明锚索内力变化平稳,支护效果良好。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锚杆轴力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及锚杆安全系数随时间变化特点。

廖彬彬[4]2010年在《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大跨径桥梁等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和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桩基础由于诸多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经济可靠的试验方法测定桩身竖向承载力,不仅是现有规范的要求,也是目前桩基础领域中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的课题。基桩荷载试验自锚法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技术,其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有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湖南省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200403),对锚杆抗拔承载机理、锚固段应力分布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和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较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了锚杆荷载传递机理、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锚固段形式对锚固力的影响。其次,针对拉力型锚杆的结构构造和受力特性,提出一种能切实反映自锚试验中桩底嵌岩锚杆工作状态的锚杆分析方法,建立出适合于桩底嵌岩锚杆的荷载传递函数,并由此推导出拉力型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布的解析解,进而结合实例探讨了桩底嵌岩拉力型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和正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再次,根据压力型锚杆的结构构造和受力特性,引入Kelvin弹性位移解,并结合锚固体-岩石作用的剪胀机理,推导出压力型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布的解析解,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桩底嵌岩压力型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和正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锚杆线性变形分析和锚固体受力状态,分别导得了锚杆临界锚固长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实测结果,并结合具体工程算例验证锚杆临界锚固长度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白金超[5]2008年在《岩土锚固的FBG-FRP锚杆及其智能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解决岩土锚固安全问题的角度出发,针对锚固耐久性及其安全监测需要,结合FRP材料的优良特性和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感知性能,研制开发出了FBG-FRP智能锚杆,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FRP锚杆的工作机理,并根据岩土锚固的目的确定了锚固系统的监测内容及方法,构建了岩土锚固的智能监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FRP材料的构成及其特点,阐述了FBG的传感原理及其参数选取原则,在此基础上,构思并开发出了FBG-FRP智能锚杆,该锚杆能充分发挥FRP材料的优点来满足岩土锚固的需求,同时具有耐腐蚀、易清除和自监测等优点。其次,分析了在轴向荷载作用下FRP锚杆锚固段上的界面粘结力分布特征,并基于Mindlin问题的位移解将其与钢锚杆做了对比计算;根据简化的粘结-滑移关系,从围岩与锚杆相互作用的角度,推导了FRP锚杆轴力和界面剪切力的计算公式;研究了FRP锚杆的存在对节理面抗剪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发生拉剪大变形时,FRP锚杆在节理面上的变形角及内力的计算方法,还结合Tsai-Hill破坏判据提出了FRP锚杆的拉剪破坏准则。接着,针对采用ANSYS自带库仑摩擦模型模拟锚杆-砂浆滑移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引入“生死”单元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的FRP锚杆拉拔试验有限元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FRP锚杆与砂浆界面的剪切力随拉拔荷载增大时的演化过程,以及锚固系统的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锚固长度对锚杆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使用传统拉拔试验方法检测锚固质量时的不足;基于岩土锚固的目的,提出了锚固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其监测内容;讨论了钻孔过程、锚杆内力、锚固段长度及密实度、围岩压力和位移等方面的监测方法,并据此构建了岩土锚固的智能监测系统,还提出了锚固系统的动态设计与全寿命维护的思路。

王毅[6]2009年在《黄土地层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机理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城市高层建筑的方兴未艾,岩土锚固工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保证岩土工程成功和安全的所有措施中,岩土锚固技术无疑是可供选择的最成熟和经济可靠的。锚杆锚固力的计算是岩土预应力锚固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锚固力是通过作用在灌浆体和岩土界面上的剪力传递到地层的,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虽都定性的认识到了锚固力沿锚杆轴线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但均采用均匀分布假设来计算锚杆的锚固力。事实上,内锚头在岩土界面上的剪力和杆体中各截面的轴力分别由锚杆口部向根部衰减,并非常量,目前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已经有不少的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也得出了不少的定性结论,但都是以实验室研究为依据,采用常规的土工试验数据来简单计算岩土中的锚固力,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为更好的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迫切要求人们弄清楚黄土层中锚杆的锚固力与土质特性之间的锚固机理,为设计计算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根据黄土地层锚索(杆)锚固理论发展的需求,以及本人在黄土地层中进行锚固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黄土预应力锚固机理的研究”的课题并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借助资料查阅和现场拉拔试验,以理论分析、总结和数学推导为研究手段,以指导工程实践为基本目标,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粘结面上剪应力的分布函数,给出锚索(杆)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结合现场拉拔试验,总结黄土层中粘结面上的传力机理、结构内力和变形特征规律,推求出相对简单、实用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实验,得出了锚索(杆)锚固段应力的分布曲线图,进一步验证了锚索(杆)锚固段粘结力呈不均匀分布的理论,并得出了黄土地层中的锚索(杆)最优锚固段长度为8~10m的结论,这些公式和结论对指导现场施工和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洪海春[7]2007年在《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文中提出岩体锚固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而岩体锚固性能研究是岩体锚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锚固技术进行边坡岩体的加固和防护是最普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受力特性、长期性能和耐久性等问题开展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弹性理论,按照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作用,对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进行模型研究。通过分析实际工程和现场试验中剪应力分布特征,引入与预应力、锚固段长度、岩体强度、注浆材料强度等相关的综合参数α和与剪应力最大值的位置、锚固段钻孔直径等相关的综合参数β后,可以较好地模拟锚固段的剪应力特性。根据锚固段岩体和注浆体界面的抗压强度σ_c、内摩擦角φ以及综合参数α与预应力大致成线性反比例关系,可以估算极限承载力。同时,按本文所述方法计算实际需要的锚固段长度L_s是设计锚固段长度L_d的2tanφ倍。最后,实例分析表明研究成果是合理的。(2)单孔多筋全长粘结式长锚杆可用于解决不良地质条件、岩性较差边坡的浅表层岩体加固问题。针对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尾水边坡工程的实际,对锚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锚杆的基本性能良好。根据监测资料分析锚杆轴力特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锚杆尺寸效应的概念。工程实践证明,锚杆设计合理,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3)考虑锚索预应力和边坡岩体蠕变的耦合作用,采用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组成的改进西原模型,建立了两者的耦合模型,推导了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的计算公式,可以反映各种情形下真实的预应力损失变化规律。针对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尾水边坡工程中的预应力锚索的现场监测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边坡岩体预应力锚固长期性能提供参考或依据。同时,提出改善预应力锚固长期性能的工程措施。(4)将预应力锚索注浆体受到的环向应力,考虑为预应力引起的注浆体环向拉应力和锚索体对注浆体的锈胀力共同作用,推导出锚索体均匀锈蚀导致注浆体开裂时的极限增长量计算公式。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了高陡边坡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开裂时服务年限的估算表达式,为预应力锚固耐久性研究提供参考。最后,结合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1885m高程以上开挖边坡岩体加固工程中的2000kN预应力锚索和3000kN预应力锚索,探讨了与服务年限相关的4个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预应力对服务年限最不敏感,随着预应力的增加,服务年限逐渐减小,曲线呈线性函数关系;预应力值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确保工程的稳定性;锚索体直径要相对敏感很多,随着锚索体直径的增加,服务年限逐渐增加,曲线的斜率逐渐稍微变陡;然后是握裹层厚度,随着握裹层厚度的增加,服务年限也逐渐增加,曲线的斜率逐渐稍微变陡;最敏感的是注浆体抗压强度,随着抗压强度的增加,服务年限逐渐增加,曲线的斜率也逐渐稍微变陡。同时,提出改善预应力锚固耐久性的工程措施。(5)将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应用于清江水布垭水电站马崖高陡边坡F_(158)断层加固工程中,采用测斜仪、多点位移计、锚索测力计、裂缝计开合度等现场监测资料反馈分析和锚固洞轴力、岩体位移等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分析了边坡岩体断层锚固的性能,提出了边坡岩体断层连接锚固的概念,对于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文鹏宇[8]2016年在《扩大头抗拔锚杆承载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锚杆形式的创新设计是近年来锚固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研究的扩大头抗拔锚杆就是锚杆形式创新发展代表之一。扩大头抗拔锚杆就是在施工时用一定方法在锚杆底部扩孔,使得底部锚固段的直径比普通锚固段直径大。扩大头锚杆由于扩大头前端土体的端阻力的影响,使得其抗拔承载力相比普通圆柱形锚杆成倍提高。同时由于单锚承载力的提高,工程成本能降低许多。因此,扩大头锚杆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应用价值。考虑到扩大头的影响,扩大头锚杆跟普通锚杆的锚固机理不同,因此对扩大头抗拔锚杆承载机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扩大头锚杆现场抗拔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扩大头抗拔锚杆的锚固机理和抗拔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现场5根不同扩大头直径和长度的锚杆和1根普通圆柱形锚杆的拉拔破坏试验,1#普通锚杆的承载力为400KN,而不同扩大头锚杆的承载力分别为800KN、900KN、1000KN。扩大头锚杆承载力为普通锚杆的两倍多。(2)扩大头直径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较大,随扩大头直径的增大,锚杆的承载力增加幅度较大。在工程中可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扩大头直径,一般为普通锚固段直径2—3倍为宜。(3)扩大头长度超过一定长度后对锚杆抗拔承载力提高帮助不大,工程中扩大头长度不宜太长,可取锚杆总长的叁分之一。(4)通过ABAQUS数值模拟,得到锚杆的轴力分布,轴力在扩大头变截面处急剧下降,意味着扩大头锚杆的抗拔承载力主要由底部扩大头承担。通过改变扩大头的长度和直径,研究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扩大头直径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而扩大头长度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改变土体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发现随着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扩大头锚杆极限承载力会提高。该结果与郑州市某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试验结果相一致。

张京[9]2013年在《锚固缺陷影响锚杆受力分布规律与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锚杆锚固作为一种有效的加固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和采矿工程中。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外学者对锚固完好锚杆在其加固机理和其受力分布的形式以及锚杆的无损检测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上述研究均是针对锚固完好锚杆的研究,对带有锚固缺陷锚杆的研究不多,再者在锚杆锚固检测方面,对于锚杆锚固系统的声学特性与原理、声波资料的处理技术、锚固系统健康状态的正确评价等等,还有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在现场实际工程中大多数采用拉拔试验对锚杆的锚固力进行检测,但是不能对锚杆锚固缺陷进行评价。因此对于锚杆拉拔在锚杆锚固检测方面进行研究很有意义。本文针对带有锚固缺陷段的锚杆进行了理论模型的建立,对其受力分布进行了求解,并对锚固层界面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和理论相结合对锚杆的锚固质量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1)对锚杆锚固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锚杆锚固破坏的方式和原因,分析了在锚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过程中,两个界面之间粘结力的作用机理和力学行为。(2)总结了已有的岩体与锚固体之间的剪切滑移本构关系模型。基于B.Benmokrane等建立的孔壁界面的剪切滑移本构模型,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建立弹塑性理论模型,对带有单个和多个锚固缺陷段锚杆的锚固体与岩石界面在拉拔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锚固缺陷锚杆界面上剪应力沿锚杆分布的理论解。并对比了锚固完好锚杆和带有锚固缺陷锚杆的受力分布形式,研究表明,锚固缺陷对锚杆受力分布有影响,在锚固缺陷段的两端锚杆的受力与锚固完好的锚杆受力分布不同,会发生变化。(3)对带有锚固缺陷段锚杆的锚固荷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锚固层抗剪强度参数K1和1,锚固体直径D、锚固缺陷长度和位置等对锚固缺陷锚杆受力分布和拉拔荷载的影响。提出了减少锚固缺陷对锚杆受力影响的措施。(4)推导了在带有锚固缺陷段锚杆的理论锚杆拉拔p-s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带有锚固缺陷锚杆的拉拔试验,根据锚固缺陷长度与锚杆弹性极限拉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锚杆锚固缺陷段的长度以及占锚杆锚固段的百分比,对比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两者的结果比较吻合。为锚杆锚固缺陷长度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对锚杆锚固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对实际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进行了评价。

张晶[10]2006年在《基岩地层锚杆锚固机理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土锚固技术是指通过埋设在岩土体中的锚杆,将结构物与岩土体紧紧地联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岩土体自身得到加固,以保持结构物和岩土体稳定的一种岩土工程加固手段。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较,岩土锚固技术具有特殊的优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很有意义。锚杆锚固段力的传递机理是锚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岩体锚杆锚固段轴力和剪力的传递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试验数据以及冲击-回转钻进、硬质合金钻进和金刚石钻进的碎岩机理,本文对施工工艺对孔壁粗糙程度和极限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接着,通过对月牙钢表面形态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浆体-杆体界面机械嵌固力的产生机理,引出了拉拔过程中锚固段的“剪胀”效应,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存在性及其对锚固力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而后,通过对13#孔轴力分布的测定以及对数据的曲线拟合,本文对全长粘结型锚杆的轴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轴力分布的高斯函数模型对剪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还在结合13#孔以及其它相似钻孔数据的基础上,对锚固设计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冲击-回转钻进钻孔锚固力最大、硬质合金钻进次之、金刚石钻进所成钻孔锚固力最小;机械嵌固力和由“剪胀”效应引起的径向应力是螺纹钢、月牙钢与浆体界面极限剪应力较大的原因;处于临近破坏状态时,锚固段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力沿长度分布为在靠近锚固段顶端有最大值并向两侧逐渐减小的单峰曲线;杆体-浆体界面在峰值抗剪强度远大于界面所能提供的抗剪强度时才发生破坏。

参考文献:

[1]. 锚杆内锚固段锚固特性及软岩锚固结构研究[D]. 张爱民. 中南大学. 2009

[2]. 预应力内锚固段作用机理及其耐久性研究[D]. 张思峰. 同济大学. 2007

[3]. 岩土锚固工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陈国周.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4]. 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及应用研究[D]. 廖彬彬. 湖南大学. 2010

[5]. 岩土锚固的FBG-FRP锚杆及其智能监测系统[D]. 白金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 黄土地层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机理试验研究[D]. 王毅. 西安科技大学. 2009

[7]. 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 洪海春. 河海大学. 2007

[8]. 扩大头抗拔锚杆承载特性试验研究[D]. 文鹏宇. 郑州大学. 2016

[9]. 锚固缺陷影响锚杆受力分布规律与检测技术研究[D]. 张京.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10]. 基岩地层锚杆锚固机理的试验研究[D]. 张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6

标签:;  ;  ;  ;  ;  ;  ;  ;  

岩土锚固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