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师生关系:人格与爱论文_张利峰

认知师生关系:人格与爱论文_张利峰

张利峰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街学区团结路小学 034000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在教师研修中,得以与各地教师讨论切磋,并聆听了专家的教诲,受益匪浅,尤其对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感触很深,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学识水平、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艺术和方法等对建立师生和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教师自身人格魅力谈

我认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品行、以及学识水平、教育素质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积极上进、渴望成功、真做实干的品性;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明悟之心。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动机)就是主体期望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幕的对象,使主体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这就是人们愿意模仿所崇敬、爱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儿童更是如此,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核心在于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的个人魅力便是使学生产生信赖的最佳途径。人格是一种召唤力,魅力是一种感染力。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1.应当向内修身。“假若你的工作、学问、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不用担心,学生会站在你身边;也无论你是多么亲切,态度是多么和蔼,学生除了对你藐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卡连柯)教师的威严离不开一定的严格,但其最大的比重并不是严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接近学生,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气氛,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并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增强教师的魅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向外一层次我们需要管理结合。要想“管”得住,就得“理”得好。首先要理清学生,对他本人及家庭情况、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幽默的语言艺术。有人说“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教师工作的一剂良药。学生难免要犯错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板着脸正面说教,或批判式的训话既丧失了教师的威信,又降低了教育效果,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则会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美国有一位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因此,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极有利于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4.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开展家访工作,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不是一味报忧,而是把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家长共同分享,随着时代进步,微信群更是为家校联系工作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班级群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学生的信任会反馈给家长,家长的信任也会影响到学生,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5.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一位哲人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凝重、持久,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师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基础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师事业,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他们纤细的自尊和世界观。我们应意识到,我们每天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我们应用涓涓细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保持丰富而优美的灵魂。师爱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心理基础,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这句话曾经点醒过我。之前我以及很多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父辈式师爱,在这种关爱中,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和惰性,又容易对老师的略微批评存在不满,师爱是一种公正的爱,既是惠及全体没有差异的平等,也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当建立平行的扶持关系时,对学生发展的开发性、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学生认知的完整性都具有神奇的作用。在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友善,更顽强,更公正,更独立。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也指出,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论文作者:张利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认知师生关系:人格与爱论文_张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