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长安——汉镜之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单元课教学实践探究论文_王雨薇

(陕西省西安中学,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9)

摘要:古往今来,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经济交流中各国消除贸易壁垒、增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安作为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亘古至今,仍不断散发着无穷无止的文化魅力:西汉时期,使臣张骞在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中,将长安文化、汉代美学思想、承载文明的物质形态遍布于亚欧大陆。汉镜作为其中之一,不仅就其材质、纹饰、艺术特性,接含上至皇亲贵胄、名门望族,中连文人仕流、书香门第,下至巷间优伶、庶民百姓,其应用范围之广、辐射区域之大,使其在汉代的哲学体系中形成艺术典范。当今时代,高中生在美术课堂不仅需掌握美术鉴赏与专业技能常识并形成合理认知架构,更重要在于通过综合美术教学形成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利用符合社会需求与反映时代进步的价值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汉镜艺术;地域文化;校本资源

一、汉镜工艺的美学思想

正如我校校本教材《纸蕴承艺——汉镜的综述》章节阐释的主题内容一致:“在那遥远而渐近的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我们仿佛感知到了那跨越千年的古城文明在美学的长河中纵深延续、击溯回响。汉文化精髓的聚集地长安,将创造性的展开物质本体、庶民世界、意识形态图像化的艺术角逐。”兼具五行之彩、“方圆规矩”、水平波磔、“母体设计”的汉镜实践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人伦思想。是这大一统帝国归纳万物最后完成的“文化符号”。

二、汉镜文化的校本传承

为落实五大学科素养核心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立足于生活情境,营造探究式美术教学,探索如何发挥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引领及核心地位,贯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于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的始终,将是现代艺术教育亟待实现的理论依据与核心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尽可能多的将艺术课堂贴近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多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因此,本学期《纸蕴承艺》选修课在进行综合纸艺实践的基础上随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逐步开发、提升本土、地域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态资源与效能利用,课堂的设计与安排始终围绕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首先,理解主题,明确任务——《鉴艺考古与发现》,其次,创意构想、美术表现——《神奇设计在哪里》;再次,工艺制作,实践拓展——《巧塑“镜界”知多少》;最后,交流展示、质性评价——课题名称《遇“鉴”最美的自己》。从目前的课堂进展来看,本学期,已全面完成第一模块的内容与教学任务,同学们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并按要求完成学习记录单与课堂实践,对长安汉镜中的视觉美术元素进行立体的观察,并能很好的把握其造型和色彩,能与同学交流并进行成果分享,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了解其孕育环境,并映射自身。

理解汉镜造型与纸雕艺术形式的联系 小组代表同学模仿博物馆讲解员解读汉镜文化

三、汉镜语言的生活映射

在单元课程的开展及环节的设计中,须重点使学生掌握及塑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习问题情境的设置则至关重要。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基本问题展开情境化教学:(1)假如你是一位汉镜博物馆优秀讲解员,你将从哪些方面推广长安汉镜?(角色塑造,培养利用多元化角度看待及认识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认同感)(2)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关注度,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来介绍汉镜?(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职业关注及思辨能力)(3)为增长美术与文化见识,你会带领游客主要体验及参与汉镜哪些制作过程(diy)?(文化传承意识,强化美术专业学习的能力)(4)你认为通过你的精彩解读,游客都获得哪些提升?(知识潜移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团体合作与自主探究意识,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形成探究式美术学习氛围;形成系统认知架构。

除此之外,为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形成文化理解的能力,亦可根据课程主题的特征分解副标题与过程性环节名称,例如:创设情境,启发教学——《长安记忆—巧识汉镜知兴替》,包括长安之美,汉镜源流。汉代社会发展、生活导向、观念意识等;新知探究,小组合作——《长安风采—巧析镜饰通书画》,包括小组合作,研究图例纹饰(包括文字、图形、符号)以线描形式简绘于黑板,并阐述其含义;课堂拓展,交流评价——《长安印象—巧解“镜界”塑华生》,包括一叶知秋,镜鉴世界,以鉴映己:借鉴汉镜文化中体现由“方圆规矩”描绘而成的“理想世界”,即应当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如何做到?

教学设计如若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则有助于学生不仅培养符合学科本位的美术专业素能,体现学科性质,建立图像与文化的联系意识。同时,亦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艺术素养与文化理解力,甚至形成质性评价,完成知识内化,并多维度的学习思考,最终,促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准确形成。

汉镜设计与四方方位、五行、道家思想的结合 汉镜图例的绘制与对称均衡、方圆规矩的认识

结论

教学目标的确立决定课程高度与合理性,对学段学情的准确把握使教学重难点形成有机统一,课堂实践便会产生辐射效能。将汉镜设计思维和创作经历转化为“做中学”: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打破思维与形式边界,向横向(平面)、纵深(空间)多维度方向转化,全面看待事物的产生并形成客观评价。承接汉镜中图形、符号及纹饰设计中蕴藏的核心人文内涵,使学生直观感知文学、哲学、形而上学、艺术美学等与美术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对体现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与基本理念规律的探究,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知识迁移及学科间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解构思维固着与定势,形成多元化、多方面的思辨能力,深度挖掘汉代艺术中的设计典范;从生活热点话题中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鉴赏及思辨能力;联系单元知识要点(汉镜的审美特征与组成要素),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民族艺术传承、地域资源开发、知识文化传播与弘扬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程林泉、韩国河著《长安汉镜》[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蒋勋著《美的沉思》[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3]曾甘霖著《灵物品鉴——铜镜史典》[M].重庆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王雨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丝路长安——汉镜之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单元课教学实践探究论文_王雨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