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法导入的设计论文_李桂林

李桂林 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中学 426135

摘 要:课堂导入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步。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实验导入能直接切入主题,最生动直观,是物理教学课堂导入的最佳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重点介绍了四种物理导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以案例实践的形式浅谈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物理课堂 导入实验 案例 体会

一、引言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巧妙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物理课堂中设计巧妙的演示实验导入能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思路,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设计演示实验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的导入实验案例,谈谈我的体会。

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1.借助日常经验,设计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学生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教师要擅于利用这一条件,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现象,将其设计成便于课堂演示的小实验,用于引入新课。

案例1:《光的反射定律》导入

首先,教师在上课开始前让一位学生在教室墙壁高处(所有学生皆可看见)挂一幅人眼图引起学生好奇。上课时,教师将固定有激光笔的铁架台置于讲台上,调节好激光笔的角度并打开激光笔。然后提问:“大家都玩过这样的恶作剧,在太阳下用一块小镜子偷偷地去刺小伙伴的眼睛。那是什么物理现象?”学生回答:“光的反射!”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用镜子随便怎么反都可以将光线反入别人的眼睛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现在我手中就有一块小镜子,我怎样才能将激光束反射到墙上的眼睛上呢?请同学们教教我。” 教师可调节激光束角度,让一名学生上台亲手参与实验操作。在与学生的互动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课堂导入。

这样的实验导入使学生深感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学习物理就能不断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由于学生有亲身体验,在课堂上就具有了“发言权”,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亲手操作,并通过指导老师完成“实验”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积极发表观点、主动思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快就被激发起来。

2.用自制教具替代演示仪器设计实验导入新课。一些现成的教学仪器虽能较好地呈现实验现象和结果,却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仍存在着某些不足和遗憾。如果说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是“迈步”,那么让学生直接跨入结论就像是“飞跃”,“硬着陆”难免受伤。亲自迈开腿步步登高,才能渐入佳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迈步”显然比“飞跃”重要。

案例2:《动、势能转化》导入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个圆苹果、一根筷子、一段50cm的毛线。上课开始时,教师展示:将筷子从苹果中心穿过,并使露在苹果外的两端的筷子长度相等,再用毛线将筷子两头捆好。如图1、图2所示。

一个简单的滚摆演示仪就做好了。让学生猜想:如果将筷子绕绳带动苹果向上转动几圈后松手,苹果将会怎样运动?学生不会猜到苹果在“下滚”到最低端时还会接着“上滚”。这时教师再给学生演示滚摆实验,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并带着这种疑问进入到“能量转化”这新一节的学习中去。

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自制教具代替教学仪器,这样的实验导入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整个“仪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还传达给他们一种创新思维的理念。

3.用创新实验导入新课。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始于惊讶和疑惑。”越能使学生产生惊讶和疑惑的课堂导入,也就越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如果能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实验导入,并在实验过程中阶梯型地设疑,吊起学生胃口,在实验最后展示给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和结果,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到最高点,课堂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电荷一节的导入

上课前教师展示一张吹塑纸,问:“谁能想个办法将老师手中的这张吹塑纸粘在黑板上?”学生纷纷想办法:用胶水粘,用透明胶贴,还有用水的……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增加难度:“如果要求是不借用其它的粘贴物品呢?”学生犯疑,教师将吹塑纸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并快速地压在黑板上,松手后吹塑纸被紧紧地贴在黑板上。学生兴奋、好奇。教师直接切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摩擦起电。”

让学生“出乎意料”,在视觉和思想上产生震撼,是导入实验的最高境界。爱玩、好奇心强是学生的天性,利用极其简单的道具,设计新颖、独特、有趣的导入实验,展示出他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会马上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4.将已学知识和未学新知识结合起来设计演示实验导入新课。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在设计导入实验时,要注重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过渡。

案例4:《滑动变阻器》的导入

先用彩笔画一幅大熊猫的图片,将图片贴在泡沫盒子的一边并突出大熊猫的双眼。按以下电路图连接电路,将电路中的两个灯泡分别装在大熊猫的两只双眼上。上课时,将教具正面的大熊猫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只大熊猫的眼睛会放电,你们相信吗?”学生质疑。教师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大熊猫的两只“眼睛”一只变亮时,另外一只则变暗。学生好奇,教师追问:“你们知道原因吗?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到过类似的物件吗?”学生自然地会联想到台灯,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背面所用原件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的实验导入以生活用品的设计思路为基础,通过改造使展示更具有趣味性,迎合了中学生的娱乐心理和好奇心,能产生很好的导入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导入实验能将新旧知识连为一体,同时起到承上启下和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结语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发现、总结、归纳得出的。在开展物理实验导入时,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思考方法,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实验导入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感官认识的提升和物理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在导入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联想到更多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体验。这样,我们的导入教学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开端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志辉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作用及方法浅析[J].《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2]王惠红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J].《学周刊》,2014年,05期。

[3]王成 试析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J].《新课程(中学)》,2014年,03期。

[4]雷晓艳 敖胜美 物理课堂导入教学刍议[J].《湖南中学物理》,2010年,12期。

论文作者:李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法导入的设计论文_李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