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教识字论文_孙文令

说文解字教识字论文_孙文令

孙文令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唐家庄小学 26661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汉字不仅是最重要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载体,本身就是这种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有许多民族的文明和文化湮灭了,其文字也不复存在,也有许多民族虽然文化得以传承,但其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文字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表形表声表意演变为纯表声的文字。而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其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且其表声表型表意的特点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譬如,看见一个汉字,我们不仅它读什么还要知道他表示的是动物还是植物,是草本还是木本,是兽类还是禽类,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么,如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完成识字的目标,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本人从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体会到“说文解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从汉字构成来看,汉字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从汉字起源和演变来看,当首先是象形,其次是指事、会意,最后是形声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运用说文解字教学生识字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无论是指事、会意、形声字其发展演变都离不开象形字。

现代科技发展带动的教学手段进步,为说文解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藉此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要充分运好多媒体及教学手段。像“日、月、山、川 、人、大、手、爪、马、牛、羊、鸟”等等运用说文解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事字

指事字是汉字构成的组成部分,如“本、末、未、上、下、一、二、三、刃、甘”等。教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问“这是用什么造字方式造的字?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展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如“上”先展示“骨文”、“ 金文”、“小篆”。从而引出“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三、会意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

2.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四、形声字

汉字大多属于这一类,它弥补了象形、指事、会意的不足,在构字方式上更加灵活。形声字是由两个文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如“仗、杖、材、财、彩、睬、踩、伙、浓、脓、拦、栏,烂……”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这类字时,教师除了用以上方式外还说明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义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音符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怎么读、怎么写还应使学生知其源、达其意。

论文作者:孙文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说文解字教识字论文_孙文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