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课堂活力的开拓创新策略论文_谷斌

论小学科学课堂活力的开拓创新策略论文_谷斌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民丰中心小学 410200

摘 要:科学课堂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由于我国普及科学知识进课堂的做法相对较晚,所以,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科学课堂的组建都还在探索中。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交流,但愿对科学课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学教学 开拓创新 效率

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说过这样一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创新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和追求,可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我认为不管什么方法和途径,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提高课堂效率。优质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保障。因为优质课堂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包括学生的个性、教学设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用短暂的时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对老师备课态度和功底的考验。科学课的内容不像语文、数学等主科那样集中明显,而且家长和学生也不怎么重视。科学老师若不精心组织,势必导致课堂乏味,失去科学课的特性和开设意义。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育理论就开拓小学科学课堂的活力介绍一些个人的经验以供交流。

一、巧妙整合教材

《资源大整合》中有句名言:“资源整合是快速轻松达成目标的工具。”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整合和大胆地创新加工。

譬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水生植物”,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常见的水生植物、探究水葫芦和金鱼藻生存环境的异同、分析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生存环境的异同等。显然,一节课要让学生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蒙混过去自然有方,但是学生没有自身探究的过程体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的质量。假如老师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新理顺教学思路,课就好上了。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水生植物,接下来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探究等环节,着重让学生了解水葫芦和金鱼藻两种水生植物的特点。第二课时,我承上启下,重点让学生搜集和研究陆生植物的特点,然后再与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进行比较。通过这种课堂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课堂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又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研究活动时,教师除了利用好书中的两个例子外,还要多准备一些其他研究对象(如金属物体、木块等),以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再如,教学生如何识别矿物,教材安排了两节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总之,要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内容要适中,课程要科学合理,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巧妙整合教材内容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它的喻义与上述名言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启示每位老师课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和整合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进程,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课堂活动为核心,在探究愉悦中实现教学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科学教材的每一版、每一页能够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些科学现象,适合儿童情趣的内容并不多见。很明显,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字面上的内容授课,必然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就不用说活力和效率了。相反地,教师若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自然科学现象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进行一些试验探索活动(独立的和小组合作型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活力和效率就会绝然不同。因为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教好科学课的最重要保障。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玩乐”,有趣、好玩、无任何压力都是儿童所喜欢的。所以,科学老师一定要让课堂活动(如实验、问答、观摩、合作等)贯穿科学课始末,要使整堂课都充满情趣与活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渴盼上科学课。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时,老师可先带学生到就近的水塘里去采摘一些水葫芦,然后就地或到教室里进行解剖和观察,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水葫芦体内那些大大的气囊,从而解开水葫芦能够漂浮在水面的秘密,学生发现了水葫芦的大气囊后,一定有其成就感,其乐趣自不用说。

再如,执教“小灯泡发亮了”一课,老师可先展示小灯泡发亮的情景,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索接通电路。若小灯泡亮了,学生当然高兴自豪,若小灯泡没亮,学生一定会想法解决。这种情况下,老师让学生总结接通电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学生掌握得也一定更加牢固。

科学的特性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获得认知,光靠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不可能建立科学和发展科学的。“兴趣是行动的动力”,课堂活动不仅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很多乐趣,也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复杂的科学现象、理解抽象的科学道理的金钥匙,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成长。儿童的天性和科学的特性要求科学课堂必须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核心,否则,科学课堂就会失去其固有的活力,老师和学生都会生厌,这对普及国民的科学知识没有好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活力的开拓和创新,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好。

论文作者:谷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论小学科学课堂活力的开拓创新策略论文_谷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