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原则论文_王伟华

浅探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原则论文_王伟华

(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四川 广安 638400)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原则性。掌握提问原则,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3-018-02

语文课堂的提问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它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原则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原则,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进入了误区。

误区一:空洞浮泛的误区,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误区二:形式主义的误区,学生厌倦抗拒。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无助于认识的深化。误区三:浮光掠影的误区,学生浅尝辄止。问题浮光掠影,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误区四:单调直露的误区,学生思维僵化。提问过于单调直露,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误区五:惟我独尊的误区,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针对这些误区现象,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好提问的原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

原则一:把握"度"。

教师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原则二:重"精问"。

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课堂提问要"精问"。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如何才能使提问"精"呢?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原则三:重"情感"。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的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

原则四:重"有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原则五:重"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掌握提问原则,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论文作者:王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  ;  ;  ;  ;  ;  ;  ;  

浅探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原则论文_王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