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论文_苏信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论文_苏信先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姜山镇中心小学 266603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即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孔子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也是强调提问的有效性。只有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热闹, 实际上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二是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三是候答时间过短,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备教材要“懂、透、化”。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分清基础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备学生要“实”。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能使提问更加有效;三是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但其实,应答归根结底还是被动的。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是独到见解,不仅要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论文作者:苏信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论文_苏信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