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文宇

提问—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文宇

(射洪县教师进修校 射洪 629200)

【关键词】:提问法 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问策略

【提 要】:提问法是以谈话方式进行的一种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运用时要注重对性和实效性,避免进入提问的误区。如果巧妙运用提问提问方法,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方法技巧的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却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好问,多问,善问,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一、提问法及其要求

提问法,也称问答法和谈话法,它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像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如何精巧设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有愉悦的感受呢?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出现了一些提问的误区。如:

(1)、习惯性地提一些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形同口头禅。这样的提问只是追求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2)、表面性地提问——一开始就问“课文写的是什么?”“你学懂了吗?”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启而不发,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3)、急切性地提问,老师刚提问后就要求学生作答,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提问只压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机械性地提问——每堂课都是“本文分几段?”“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没有新意,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

(5)惩罚性地提问。当发现一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时,老师就突然发问。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对提问产生畏惧心理。

以上的提问方法,弊多利少,不如不问,都是不科学的。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认为,提问一定要有抓住机会,一定要有价值,一定要在熟悉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跨越”。

二、提问法的应用策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课堂的起始阶段,提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动机。良好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它既是一种镇静剂,也是一种兴奋剂,能够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下面,我介绍几种提问方法。

1、“跟随式”提问法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它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课文分析是主干,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是枝叶。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是先理顺枝叶再解决主干。在教学《沁园春。雪》中简介毛泽东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生(齐答):1949年10月1日。

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

生(一部分):毛泽东。

师: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谁知道他还是什么家?

生:不知道

师: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始介绍作者)

这种跟随式提问,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知识上进行了有效地衔接。正如美国教育家莫里斯。L。比格说过:“在可能的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的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学生亲身介入。

2、设疑提问法

先贤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陌生的事物,有的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老师提问也可能答不上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要采用设疑式提问法。就像猜谜中所给的提示一样。在教学《劝学》这篇课时,我是这样分析中心句“学不可以已”的。

师:哪位知道“已”是什么意思啊?

生(壮着胆):已经,结束的意思。

师:照你的意思,怎么理解“争论不已”的“已”呢?

生:哦,就是停止的意思啊!

师:完全正确,这个“已”就是停止的意思,全句“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能够停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质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

3、“设悬念”提问法

悬念是一种关心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巧设悬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造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和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项链》一文时,先将故事梗概介绍了一番,当讲到发主人公和丈夫用了十年时间还清了三万多元的债务。

师: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天,她到公园散步,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会拾到一笔钱!

生:找到了那串项链!

生:在公园里跳河了!

师:她遇到了她的好同学佛来思节夫人。

生:那又怎样呢?

师:得知自己仅仅为了一时虚荣,和丈夫挣扎了十年才还清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结果竟然是一串区区五百法郎的假货。代价是多么昂贵啊!

让人窒息的结尾使学生体会到深刻的讽刺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4、设计情景提问法

我在教学《纳谏与止谤》一文中,设计了两个情景:即齐王对邹忌的纳谏和周厉王对周公的止谤,让学生上台表演,尽管表演生硬,但通过教师的评述,同学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文章的宗旨——善谏能利国,止谤能误国。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参与。

5、多媒体提问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它营造的由声音、色彩和形象构成的氛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将文中提到的有关厅、堂、楼、阁、亭、轩、榭的代表建筑运用多媒体一一进行介绍,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略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奇迹,让学生有感官的印象后才讲解。在分析课当中不断提及这些建筑的特点,学生都能说出个大概来。

总之,要想合理、自然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有创意的提问。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能看出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要多思考,多投入,就一定能成功的。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恰当地运用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新标准》第12、57页

2、《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6、8期

论文作者:文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提问—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文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