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到“黄金”--“川剧黄金”改编的艺术成就_话剧论文

从“田野”到“黄金”--“川剧黄金”改编的艺术成就_话剧论文

从《原野》到《金子》——川剧《金子》改编的艺术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子论文,川剧论文,原野论文,成就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川剧《金子》是根据曹禺先生著名话剧《原野》改编而成的。同时,它又有独立的生命力,不失为一部成功的作品。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一部力作。将这样一部话剧改编成川剧,它能否忠实地再现话剧中的艺术形象?能否忠实地体现原著精神?能否为广大戏曲观众所接受?这是衡量此剧改编成功与否的标志。

重庆市川剧院剧作家隆学义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精心创作,十易其稿,在原著的基础上,从川剧的表现规律出发,改编了此剧。改编者选择了原著中仇虎的恋人金子作为该剧的主要人物(话剧是以仇虎为主角)并以她的名字作为剧名。这一主要人物的改变,是改编者对原著的重新诠释。他把现代人的同情和关怀,引向了受封建伦理道德压迫最深重的妇女身上,同时,又以现代人的艺术审美观发掘出原著已蕴含的另一积极因素(对仇虎复仇方式的不赞同)来着力表现金子的命运轨迹。再现了话剧《原野》金子般的理想光辉。

剧本改编是一项艰辛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表面的“忠实原著”并不是真正的忠实。如何将话剧本的主题思想以川剧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剧作家改编时面临的难题。

首先在艺术形象塑造上,隆学义为“重新诠释”此剧,在人物关系上做了重大变更,将主要人物由仇虎改为金子。这一人物关系的改变,使全剧的矛盾冲突、戏剧情节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曹禺的《原野》着重描写仇虎为报两代冤仇痛苦抗争的人性扭曲。川剧《金子》则从不同角度,发掘出金子在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中,对仇虎复仇方式的不赞同,着力表现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个女人善良人性的崇高。

在题材规模上,川剧《金子》比曹禺的《原野》大为缩小。剧本所展现的生活方式始终局限金子与仇虎在对待焦家的反抗、复仇和寻找自由幸福上,略去了大量对仇虎两代冤仇的细节描写,重新设计了一个序幕:让封建势力的帮凶常五爷逼着金子身披嫁衣、头搭盖头与胆怯的焦大星结婚。在焦母威严的胁迫下,金子挣扎不脱,只能遥望远方,大声呼叫“仇虎哥”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这简练的一笔,给观众揭示了此剧的背景和金子与焦家以及仇虎之间的人物关系,使观众一开始就从这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冲突中进入剧情。

在全剧的情节发展中,川剧《金子》对话剧《原野》也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戏剧冲突设置在金子与仇虎的爱情纠葛、金子对焦家淫威的反抗和仇虎向焦家复仇这三条线索上。而在这三个情节线上,川剧又着重突出了金子与仇虎的爱情纠葛。

由于焦大星生性懦弱,无法保护金子免受焦母欺凌;加之夫妻间情趣不合,致使金子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于是,金子“嫁鸡随鸡”“只求赖活”。仇虎为复仇来到焦家,点燃她的爱情之火,同时,又唤起她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她决定同仇虎逃出焦家。本性善良的她却又不同意仇虎杀焦大星来毁灭焦家。她和仇虎,一方面处于感情的亢奋之中;一方面又担心仇虎为复仇做出滥杀无辜的错事。最后,他们逃出焦家,仇虎中弹身亡,金子则处于悲愤迷茫中。她成为剧中最令人同情的一个人物。

川剧《金子》改编获得成功的突出方面是,它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配角金子改为主要人物;将原来的复仇戏改成一部感情戏。它以金子命运的轨迹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并在戏中细腻深刻地刻画了4 个主要人物的心态:金子的“走”,仇虎的“杀”,焦母的“揪”,焦大星的“留”。这些准确生动,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十分感人。

如果我们将川剧本和话剧本作一番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川剧的情节和人物都源于话剧,但人物关系、戏剧冲突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切都是改写和再创作的产物。然而,这一切又都是话剧中所有的或可能有的。改编者的创造性正表现在这里。

标签:;  ;  ;  

从“田野”到“黄金”--“川剧黄金”改编的艺术成就_话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