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探析论文_周远香

爱尔眼科集团衡阳爱尔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关键词:儿童近视性弱视;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红光闪烁治疗仪;效果

儿童近视性弱视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在儿童视觉发育早期,高度近视下引起双眼视觉刺激输入失衡状态下引起两眼之间视力差异较大,形成主眼和弱视眼,并合并存在高度近视或散光状态。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儿童视物能力,引起视力进一步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患儿失明,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及未来发展。目前临床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方式较多,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是其中一种,其疗效优良,但临床相关学者提出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会加重近视。为进一步了解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运用效果,本院对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14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了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并与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效果实施了对比。现将患儿治疗效果及近视状况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训练组患儿男77例,女63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2岁(s=4.3);红光组患儿男78例,女6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3岁(s=4.4)。训练组与红光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纳入标准:实施眼科检查确诊为近视性弱视患儿;矫正远视力≤4.8;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过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其他严重眼科疾病患儿;眼部器质性病变患儿;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眼部病变患儿;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近视性弱视患儿;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儿;精神、意识障碍及不配合治疗患儿[1]。

1.2 方法

患儿治疗前均先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了解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状况。使用裂隙灯辅助检查患儿眼前节结构状况,并了解患儿眼底病变、性质状况。治疗前实施散瞳处理,5岁以下患儿实施硫酸阿托品眼膏(1%,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60)散瞳处理3d,3次/.d;5岁及以上患儿实施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46)散瞳治疗,5min/次,持续滴眼4次。散瞳后使用南昌吾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RT5600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及YZ24B带状光检影镜了解患儿屈光度状况、最佳矫正视力、近视球镜度数等,并为患儿佩戴合适矫正眼镜。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进行穿珠子、穿针训练、描图等精细目力练习。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均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均持续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对弱视的治疗效果:治愈:视力保持正常水平;基本治愈:视力处于提升至0.9及以上;有效:视力提升2行及以上;无效:视力提升<2行或下降[2]。

②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对近视度数的影响:轻度改变:近视度数增加<0.5D;中度改变:近视度数增加0.5~-1.0D;显著改变:近视度数增加1.0D以上[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用率表示弱视治疗效果及近视度数变化状况,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案的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分析

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红光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注:与红光组相比*:P<0.05

3 讨论

儿童近视性弱视是因高度近视视物不清、视觉刺激减弱下引起的眼病。当前儿童近视性弱视临床发生率可达2.83%,且随不良用眼习惯增多、电子产品使用不当等因素影响,儿童近视性弱视的临床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4]。儿童近视性弱视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引起患儿近视呈进行性发展,还会引起部分患儿继发高度近视,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或失明。

当前临床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方式较多,但治疗效果不佳。本次研究中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与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效果相当,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力,促进患儿弱视状况改善。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时可促进视觉中枢兴奋,并促进失血通道、视锥细胞修复,进而促进患儿视觉发育,改善视力,改善弱视[5]。红光闪烁治疗仪也可通过色光促进视锥细胞、视中枢功能修复,改善视力。但弱视治疗中常不可避免存在近视度数增加状况。本次两组患儿均出现近视度数下降,但训练组下降更严重,分析原因可能是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会使得患儿近距离目力使用增加,缺少远距离目力训练,进而易导致屈光度及近视度数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弱视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临床需尽可能避免进行该训练。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春林.双眼视训练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1962-1966.

[2]郑慧芳,李志升,梁燕平,等.620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2):75-80.

[3]郭长锋,施维,李巧娴,等.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1):30-33.

[4]江洋琳,李丽华,王睿,等.视觉训练对功能性视力下降患儿的疗效[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17(2):92-95.

[5]汤玮玮,王潇潇,陶黎明,等.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与传统综合训练对改善弱视患儿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5):426-431.

论文作者:周远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探析论文_周远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