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崔桂荣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崔桂荣

崔桂荣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九小学 830000

【摘要】小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语文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29-01

一、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应该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课文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发展趋势等要有超前思维,要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对临时发生的情况应该怎样处理等都要胸有成竹。2、随机应变。课堂上,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设想,但“偶发事件”经常会出现。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巧于应变,要有能力处理各种不利因素。3、创新方法。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况且,小学语文教课书中有很多新课文,即使是过去教过数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必须当新课教学,因为时代不同,学生的素质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进行教学。4、提高效能。教师要减少无效劳动,必须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只要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要动笔;练一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二遍了。而且,教师讲述语要精练,要知道,课堂上讲课中的与课文无关的话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内容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能的教学。为此,教师教学要讲究提供效能。

(二)示范性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示范表演,是教师教学的规范行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1、风度仪表。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稳重、端庄、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2、示范表演。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的剖析,就是很好的示范表演,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感染力的演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不仅为语文教学所必需,而且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讲述、图示、音响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设计的艺术衡量一堂语文课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笔者以为,主要有下列几条规律:1、目的方法统一规律。方法服务于目的,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要采用符合其需要的方法,做到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和谐统一。2、优秀方法选择规律。选择最优秀的教学方法可达到:a、找出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合理、最简捷的过程;b、科学地组织教学,减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量;c、使学生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效果。

(三)教师的语言艺术衡量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有以下几条标准:一是学术性,二是规范性,三是逻辑性,四是集中性,五是鼓动性,六是趣味性,七是启发性,八是体态语言。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其实质是教师揭示出学生的认识与教材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理解意义,分析综合,欣赏评价等等,从而获得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明明白白,抓住关键,联系实际,难易适度。

(五)激发兴趣——演示法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六)课堂指导的艺术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有几点应特别注意

1、先探后导。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给予指导。

2、多向交往。它的好处至少有:一,教师能及时地多方面地获得学生接到指导信息后的反应,及时对自己的指导方法进行调整;二,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交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对教师的指导性意图的扩展和延伸;三,在交往中渗透教师的指导意图,自然和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师的指导。

3、评价适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回答或讨论发言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应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兼顾思想教育因素、语言训练因素、写作训练因素。

4、富有感情。课堂指导,一定要理解学生,富有感情,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要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

总之,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学生个性发展的张力,生命成长的活力,精神家园般的亲和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能通过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情境,使知识能够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出现,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进一步达到教学和谐统一,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崔桂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崔桂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