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中职电工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无精打采,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教学中,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电工基础这门学科,简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工基础;教学
引言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电工教学,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搭建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师要合理运用微课、仿真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逐步深化中职电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打造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的中职电工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电工人才。本文对电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电工教学的具体措施。
1信息技术在电工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是新课堂成败的关键。中职电工是电工电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课程教学知识内容抽象、定理公式理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应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现状,在原来的电工课堂教学中,结合微课、仿真软件、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改革中职电工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中职电工课堂,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2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状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针对教材知识进行传授,而将学生作为课堂辅助体,教师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得不到有效激发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而逐渐对课程学习以及技能掌握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
2.2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电工知识体系中有非常多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学习起来不仅比较枯燥,而且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推导、验证和说明。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黑板上手动绘图,需要不停借助公式进行讲解,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例如,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将电路实际工作情况展示给学生,可以使抽象的电路知识变得更加具象,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2.3教学设备缺失,信息化设备落后
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中职教学课堂,不过由于时间跨度过长,使得一些基础的教学设备陈旧。在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被列入采购计划,学校的相关领导对信息设备重视程度不高,投入成本低,致使教学资源严重缺失。因此,信息化资源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无法有机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3.1借助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传统的电工教学课堂上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和厌学现象。而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关于电容器充放电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将电容器内部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就能轻松地理解电容器的充电特性。又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往往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具体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亲眼观察铁屑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的状况。
3.2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兴趣点
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传授教材知识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取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实践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引入网络信息资源,使更多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所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的实用价值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证和赞同,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使枯燥的课堂氛围立刻变得活跃起来。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的播放,学生仿佛置身于视频内容与情境当中,与其中的人物、环境融为一体,进而使学生的关注点完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大大减小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使电工电子的知识点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更加稳固的扎根于学生心里。
3.3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一大特点就是能够资源共享,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组成课题小组,为学生创建一系列的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比如,电工基础课程中,关于“电工仪表与工具”、“安全与触电急救”等相关知识内容,若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一的讲解,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具体,教学效果不佳。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内容制作成视频、或是课件,让学生也有机会在课余时间学习观看内容。
3.4利用仿真软件开展实训教学
在中职电工教学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内容是重点知识,但是因为受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的实训学习质量并不是很理想。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彻底掌握原理和布线规则后再将其带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学习专业知识,体会仿真软件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规避因乱接乱用造成的元件损坏问题。
3.5结合信息技术,突出学习重点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功能以及重复演示一些实验现象。针对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示立体图形,进而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定律变成具体的可直观看到的画面、图形,同时还可以搭配相应的音频、视频进行动态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在结合视频影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演示,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可以立刻掌握知识要点,使教学与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将知识点变得简单。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为教学开展了新的局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并非无所不能,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姚玉婷.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初探[J].速读,2018(10).
[2]陆琦冰.中职电子电工与信息技术整合探微[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
[3]魏新红,杨大成.试析信息化技术在机械识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6(9).
[4]张文静.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5]马刚.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17).
论文作者:冯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电工论文; 中职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