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研究

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研究

赵悟[1]2000年在《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介了RCC和SFRC及它们的工程应用,讨论了普通拌和原理及其局限性,综述了混凝土拌和的强化方法和振动拌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任务。经过对振动拌和过程的理论分析及综合模拟,对振动拌和实施方案的讨论,确定了较好的拌和方案和试验样机。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得出了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主要参数、影响因素;用回归分析得到了功率消耗的计算公式,并检测了样机性能,最后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赵悟, 冯忠绪[2]2005年在《RCC及SFRC的振动拌和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振动强化拌和技术用于RCC及SFRC的制备,确定出了振动拌和方案和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和比较,得出了RCC及SFRC振动拌和装置的合理参数及性能优点,同时检测了样机技术性能。

霍忠义, 赵悟, 杨凯歌[3]2007年在《振动拌和提高RCC和SFRC的均匀性及强度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搅拌工艺对RCC和SFRC的制备效率、成本和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存在拌和物微观不匀质等的缺点,从混凝土的拌和过程及其数学模拟和振动作用下混凝土的流变特性2方面对振动拌和的强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拌和可以显著提高RCC和SFRC拌和物的匀质性及其硬化后的强度。

张良奇[4]2013年在《混凝土振动搅拌机理和工业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原材料级配、性能及新拌混凝土成型等是国内外有关混凝土研究的焦点,而搅拌过程却往往被忽视和研究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搅拌过程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如搅拌设备、施工材料和生产工艺等,认知起来比较困难,研究过程中易相互脱节。所以,相关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宏观尺度上。致使混凝土微观匀质性较差,界面粘结强度较低;搅拌工作装置的线速度较低,搅拌时间长;搅拌过程存在速度梯度和搅拌低效区等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本文提出利用振动与普通静力搅拌相结合的新方法,利用动力学原理设计振动器,置于圆形拌筒的中心,振动器埋在混合料中,振动能量直接被混合料吸收。在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得以改善,搅拌设备综合性能得以提升。论文首先分析了新拌混凝土结构-流变特性,为确定振动搅拌设备工作机构的几何、运动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指出各参数的选取需以保证搅拌筒内混合料结构的完全破坏为目标;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搅拌过程及目前普遍采用的普通静力搅拌所存在的不足。分六大方面,论文重点对混凝土振动搅拌方式改善搅拌过程及混凝土性能的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振动搅拌对混凝土结构-流变特性的影响机理;振动搅拌对新拌混凝土中水泥团粒的破坏机理;振动搅拌对新拌混凝土中粗骨料表面的净化及其粘结强度的增强机理;振动搅拌对新拌混凝土中气相生成物的影响机理;振动搅拌对搅拌过程—低效区的改善机理;振动搅拌对多材料的适应性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振动搅拌可综合提高搅拌设备及混凝土各项性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台试验样机:振动与静力搅拌相结合,但振动与搅拌工作装置分离的立轴式振动搅拌机,以及振动与静力搅拌工作装置相结合的一体式双卧轴振动搅拌机;进行了振动搅拌对普通混凝土、RCC、SFRC、CA砂浆等材料的适应性试验研究。初步得出了振动搅拌各参数的合理取值及匹配关系,为振动搅拌设备的工业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搅拌对多材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普通静力搅拌;立轴振动搅拌更适宜于骨料颗粒普遍较小的CA砂浆等材料的搅拌,双卧轴振动搅拌更适宜于较大粒径骨料的混凝土搅拌。在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搅拌设备评定指标体系的不合理性进行了试验证明和分析,并对修改现行搅拌设备评定指标提出了若干建议,给出在不同场合下需要增加的检验指标,旨在完善现行搅拌设备评定指标体系。将理论及试验研究成果与工业实际相结合,试制了1m3双卧轴振动搅拌工业样机,并进行了工业化研究。研究表明:工业样机工作过程稳定可靠,各项指标满足国标要求,能耗较低,搅拌时间为45s;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业样机生产的混凝土比普通静力搅拌机生产的混凝土强度提高15%以上,且新拌混凝土匀质性更好;工业样机在减少水泥15%时,混凝土性能仍满足设计要求,节约水泥效果明显。本课题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振动拌和机理研究”(50678026)、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高效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业化研究”(2008ZKC01-16)资助。

霍忠义, 赵悟, 宋震宁[5]2008年在《基于RCC及SFRC的振动拌和方案选择》文中认为通过对几种振动拌和方案的分析,讨论了对振动拌和方案的选择方法及影响因素,认为对于RCC和SFRC,较好的振动拌和方案为振动与搅拌相结合:根据RCC和SFR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结构流变特性,选择了周期式立轴振动拌和方案,并对其试验样机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使用该样机并合理选择参数,可使搅拌达到较好效果。

王伟[6]2009年在《短路段复合式路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等级公路已逐步由大城市附近的平原区向山区延伸。由于山区地形、地质、自然环境等条件复杂多变,给高等级公路建设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贯穿山脉群时,不可避免采用许多的桥梁和隧道,位于桥隧之间的过渡路段(常称之为“短路段”)就会随之出现,这些过渡路段距离较短(有时不足200m),道路状况比较复杂,由于地质、地貌条件的限制和公路线形的制约,其设计、施工都比普通路段复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商界高速公路穿越秦巴山区时桥与桥(隧道)之间出现的短路段为工程依托,对短路段开展路面结构分析与组合、路面施工和工程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短路段的特点,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1)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结构模型,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板荷载应力的因素及规律,并参照规范对温度应力和疲劳应力进行分析,从而估算了板的最小厚度;(2)总结了短路段的特点,分析了短路段的路面结构组合,确定其面层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式路面。通过分析粘结层的作用,对粘结材料提出了技术要求;(3)根据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结合规范要求,确定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了不同龄期、不同钢纤维掺量下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抗折弹性模量和收缩性能,同时为改善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了减水剂对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4)在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由于施工路段短,选择小型机具是合理的,为了更好的控制短路段施工质量,参照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对短路段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5)对短路段进行工程质量评价时,所需检测点数偏少,为使短路段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了样本最小容量,并研究了压实质量、弯沉、平整度、厚度和路基路面几何尺寸等合理的评价方法。

赵悟[7]2005年在《搅拌装置参数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搅拌是混凝土生产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从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以及国内外搅拌技术的研究现状来看,搅拌装置参数优化问题已成为现代搅拌技术的研究重点。由于搅拌过程的动态复杂性,对搅拌装置最佳参数及其合理匹配关系的确定不宜采用常规的机械工程优化设计方法,而应在搅拌过程模型化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试验来实现,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未涉及这样的工作。笔者采用研制的双卧轴强制式搅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参数优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试验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了搅拌任务以及搅拌过程中介质的运动,采用扩散方程描述搅拌过程,结合搅拌装置的参数将搅拌过程模型化,得到了搅拌过程曲线方程式以及影响搅拌时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搅拌参数优化的目标及其试验方法。 论文介绍了所设计的试验样机结构及其性能指标,试验材料及其配合比,根据搅拌参数的优化目标与优化方法,制定了搅拌质量和效率的检验指标以及测试方法。 论文对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的主要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与试验,认为搅拌臂围流排列、单轴搅拌臂相位角取60°、双轴相位布置为正正交错关系、搅拌叶片安装角取35°、拌筒长宽比为小于1的宽短型、搅拌线速度取1.5m/s较为合理;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对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对搅拌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综合试验,得到了各参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匹配关系。 最后,将参数优化后的搅拌装置与其他类型的搅拌机进行了搅拌质量的对比,证明了参数优化的良好效果。 论文研究工作既是对现有搅拌技术的深入探讨,更是进一步的技术提升与创新。论文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而且对沥青混凝土及道路稳定材料的拌和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媛, 牛建华, 徐淑芬[8]2005年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与在我市应用的前景(下)》文中认为4 国内外特殊混凝土路面发展近况 4.1 碾压混凝土路面(RCCP) 碾压水泥砼路面是一种水泥用量少,用水量小,通过振动碾压施工工艺成型达到高密度、高强度、零坍落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常规水泥砼路

赵晓晴[9]2005年在《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参考国内外对长寿命路面的定义,提出目前实现长寿命路面的可行途径是采用复合式路面。借鉴国内外对复合式路面的研究现状,针对复合式路面的一种典型结构——PCC+AC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对RCC+AC复合式路面的现有研究为主要参考,对PCC+AC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进行研究,说明设置应力夹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PCC+AC复合式路面中PCC板板底最大弯拉应力和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分析PCC+AC复合式路面PCC板板底最大弯拉应力和温度应力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在此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一个极限寿命预估模型,计算分析敏感性因素对极限寿命预估的影响。以此模型为基础,计算了超载对路面寿命的重大负面影响。并分析黑色垫层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出黑色垫层所受应力较小,不会对垫层造成破坏。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PCC+AC复合式路面,对长寿命路面在河南以及全国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佚名[10]2006年在《综合》文中指出水平·动态·趋势 GJ20062001 浅谈现代破碎理论及新型路用碎石设备 [刊,中]/刘晓明//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4).-83-86 介绍现代破碎理论及应用这些理论发展的新型路用碎石设备,这些设备代表着目前世界碎石设备的先进水平,作为路用碎石设备在产品碎石粒形、增产降耗和减少破碎粉尘污染等方面都具有较为优良的性能。加强对他们的技术研究与信息交流,对促进

参考文献:

[1]. 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研究[D]. 赵悟. 长安大学. 2000

[2]. RCC及SFRC的振动拌和装置研究[J]. 赵悟, 冯忠绪.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5

[3]. 振动拌和提高RCC和SFRC的均匀性及强度的机理研究[J]. 霍忠义, 赵悟, 杨凯歌.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7

[4]. 混凝土振动搅拌机理和工业应用研究[D]. 张良奇. 长安大学. 2013

[5]. 基于RCC及SFRC的振动拌和方案选择[J]. 霍忠义, 赵悟, 宋震宁.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8

[6]. 短路段复合式路面研究[D]. 王伟. 长安大学. 2009

[7]. 搅拌装置参数优化的研究[D]. 赵悟. 长安大学. 2005

[8].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与在我市应用的前景(下)[C]. 王媛, 牛建华, 徐淑芬. 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 2005

[9]. 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技术研究[D]. 赵晓晴. 长安大学. 2005

[10]. 综合[J]. 佚名. 工程机械文摘. 2006

标签:;  ;  ;  ;  ;  ;  

振动拌和RCC及SFRC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