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素材,让诗歌的魅力尽情绽放论文_赵秀梅

多元化素材,让诗歌的魅力尽情绽放论文_赵秀梅

山东省寿光市上口一中 262700

诗歌像一颗璀璨的珠宝镶嵌在中华文化的长卷中,以其独特而永久的魅力倍受人们喜爱,诗歌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对于诗歌的鉴赏不外乎意境、情感、节律几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扩大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

在诗歌教学中,我注重把审美教育寓于其中,讲到动情处,自己都产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激扬。每到课程结束时,都会让学生笔谈诗词欣赏的收获。然而一些学生的反应往往令人失望,除了“明确了诗歌表达的意义”,“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等一些空洞、教条的表述外,基本上说不出多少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验。由此看来,阅读和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不能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一种令人心动的美丽,他们却怎么也抓不住。原本想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可最终在一部分学生那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无法抓住诗歌中蕴含的“美丽”呢? 反思过去的教学,素材的单一、资料的匮乏是制约诗歌欣赏的瓶颈,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素材的丰富应该能给教学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各种声、画、影像素材进行诗歌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诗歌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我们要深入领会诗歌创设的意境就首先要追究其产生的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毛泽东写作《卜算子 咏梅》,当时正值和苏联绝交、国内自然灾害严重的时期,内忧外患使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充满悲观。要让学生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教材上的简短介绍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于是我广泛查阅了当时的背景资料以及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并上网下载名家的诵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诗人的丰厚的底蕴、博大的胸怀以及对革命乐观积极的态度,在革命刚刚胜利的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他对中国的建设充满信心,托物言志,激励全国人民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建设中去。当学生完全沉浸在电影片断中、飞扬壮丽的毛泽东书法中、名家充满深情的朗诵中时,他们的内心深处怎能不与诗词本身的意境产生共鸣呢?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形神融合,从而在引人联想的艺术世界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得到审美的愉悦。

诗歌是重情的,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内核。因而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时,更应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身心融入作品中,对诗人的情感再体验、再经历,以了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因诗而异”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而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随意进行阐释。如赏读杜甫的《望岳》时,我根据诗歌由远而近的“望”中所见,选择一些泰山优美的风光图片,依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泰山的雄奇秀丽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登临的愿望,那么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注意把思乡情调的音乐和孤独凄凉的背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把握作品所寄予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在脑中逐渐构筑一幅天涯游子思乡图。这样,比单纯的阅读,不着边际的空想,不切实际的感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现在诗歌教学中,已经很少有人把平仄、韵律当作一个重点,从而忽略了诗歌的音韵美。我在教学中有意尝试着带领学生“唱诗”,首先,我准备一些名家的诵诗佳作,配以适宜的音乐背景和与诗词对应的图像,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欣赏名家“唱”出来的诗韵,然后,试着让学生自己吟唱,一开始,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拘谨、羞涩,可是一旦思想放开,总能投入地、用心地表现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有的同学还发现不同感情色彩的诗歌在配乐时的乐器也不同,二胡、古筝等中国的传统乐器在表现诗歌韵律方面的不同,一些学生都能体会出来。学生在真切地体味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之后,经过充分反复地诵读,将自己融进诗歌情境,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充分利用多元化素材,使诗歌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素质培养的真正作用。

论文作者:赵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多元化素材,让诗歌的魅力尽情绽放论文_赵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