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论文_代玉宝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论文_代玉宝

摘要: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本文就从重视情境、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练习训练、课堂反思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实施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是追求有效果、高效率、强效益,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课堂。下面,笔者就十几年的数学教学谈谈笔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认识及实际应用。

一、教师要重视用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明确目的。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教学情境应与时俱进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4.情境可操作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上《人民币的认识》,笔者设计了同学们在商场内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5.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尝试构建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有效的课前准备仅仅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如何组织实施才是教学有效的关键所在。数学课堂可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问题式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题式教学体现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现教学的精髓;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活化,有赖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它侧重于意义性教学与对象性教学。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3.情境式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践表明,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跃。

三、强化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习惯是后天较长时间内由于不断重复和练习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大,我们教师十分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狠抓起始训练。在教学工作时刻注意示范作用,让学生学着做。如怎样看书,怎样读题,怎样弄清条件和问题,如何列式计算,正确的书写格式……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

1.课堂:课前准备习惯(用品准备:收、课堂作业放在桌子的左右上角、草稿本、随堂练习本打开放在胸前);课中听课习惯(学会专注、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课后休息习惯(安全、适度,不做作业)

2.作业:书写用具(一、二铅笔、三——六圆珠笔,其中三年级过渡尤其重要);书写习惯(不涂改、不潦草,一笔一划写认真,日期出处、题号、题目要求、起始题空、分数占格、答句、空格、作图、连线用铅笔);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3.时刻准备有演算草稿纸。

4.准备一本错题本。记录自己做错的典型题和收集一些平时容易出错的习题。

四、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时间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一般的教学课堂应分为情境创新、揭示课题(3分钟),整个课堂质疑(5分钟),师生探究知识过程(20分钟),层次练习(10分钟),学生小结(4分钟),学生对这节课学完后质疑(3分钟),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调整,一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施。

五、课堂练习要做到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设计了四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学生总结出公式后,马上让学生口算图形的面积;第二个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书面,并计算它的面积;第三个练习运用公式解决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谁大;第四个练习: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2厘米,求新长方形的面积。每个层次练习完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这样,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六、养成课堂教学后要及时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中心校 )

论文作者:代玉宝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论文_代玉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