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论文_李田生

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论文_李田生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746000

摘要: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以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不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尤其是对语文教育而言,需要学生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积极的参与语文的应用与创作。现代教育技术是有利的语文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语文;实效

前言:所谓教育技术就是教师要采取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育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得教学效果能轻松的实现。但在实际的教学技术应用中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育技术的实效性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积极地发挥。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不足

教育技术的要求严格,不仅教师还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诸多的要求。现代的教师人才培养也要求教师的综合素养得要提升。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处于对教学工作的倦怠,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面对日益增多的教学信息和快速更新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使得本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不足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有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使得学生目不暇接,小学生在课堂上过分关注教育技术的展示,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本身,这导致学生一旦离开了教育技术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致于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此外,教师的教育技术的使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对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三)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小学语文的教学的理想效果是实现学生能在当堂的接受知识,并在课堂之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教育技术的使用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质量高低,小学生本身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较慢并且短暂,这就使得教学效果的实现得到了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阻碍,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在较低的课堂效率中得以实现。

二、解析发挥教育技术实效性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学会灵活掌握教育技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即使技艺再高超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特别是当代社会讲究终身学习、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观,如果教师只是教育自己的学生做到要树立这些观念,而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这会影响到学生的观念形成。所以为了使教育技术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灵活掌握教育技术,使它能更好的服务于课堂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教师该如何灵活的运用教育技术呢?首先,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前沿[1]。学会将有效的科学技术与教学的内容相融合,注意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使得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得以了解,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自主的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其次,注意教学的形象性[2]。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更能理解知识,一张图画、一段动画往往比枯燥的文字片段的效果要好许多。最后,学会资源的共享,现代技术的发展让交流得到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浏览权威的教育论坛,学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新的教学经验和工作方法,在与更多优秀教师的交流与共享中得到进步。

(二)利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步。教育能力的体现始终在于教育的传播作用,如果教育的接受者不肯接受知识的学习,那么教师再高超的教学技术也是枉然。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尝试让学生在教育技术的指导下激发学习兴趣,使得教育的传播得以流通,那么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到知识。例如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学习到了《晏子使楚》,本身课文内容发生在古代,与学生的背景生活较远,再加之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困难,所以很少学生对这种文章提起兴趣,所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乐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晏子和楚王的形象,学生会对矮小的晏子敢于智斗高大的楚王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的阅读中难免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具体,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晏子使楚的影视资料,学生在观看中找到了对应的阅读片段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中的各种人物有较深的印象,最后可以邀请有表演欲望的同学扮演课文中的各个角色,引发学生哄笑。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有足以引起学生课堂兴趣的重要节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忘记学习的苦闷,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使得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发挥。

(三)在良好的课堂情境中实现教学效果

课堂情境就是带领学生在不同的课文中体验到不同的丰富色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会出现有趣的游记,但未必每个著名的景点学生都会去过。营造教学的情境就是帮助小学生打破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也能在小小的教室中得到身临其境之感[3]。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到了《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中简单朴素的插图很难与文章中丰富绚丽的语言相对应,使得学生急于想了解圆明园建筑的神奇。之前,教师就要利用教育技术做好圆明园资料的收集工作,最好是将圆明园在毁灭之前的视频、画面与之后的景象做好好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从富丽堂皇与破乱毁灭的视觉冲击中造成对心理的触动,自然而然的抒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讨论《圆明园的毁灭》中为什么会有过多的昔日辉煌的描写,使得学生在问题中得到启示,树立起保卫祖国的强大信念。学生因为强烈的视觉冲突中走入不堪回首的历史长河中,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索,不再只会关注于自身的成长,而是树立起远大的家国情怀,实现“得其大者而兼其小也”的教育目标。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技术是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教学的综合体现。教育技术的实效性主要在于教师的合理灵活运用,但关键是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实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凤,汤怀国.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21-22.

[2]唐阿华.“互联网+教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路径[J].理论观察,2016(09):151-152.

[3]张阿绿.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277-278.

论文作者:李田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论文_李田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