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一中七年级地理同课异构活动札记论文_来瑞莲

卓尼一中七年级地理同课异构活动札记论文_来瑞莲

甘肃省卓尼第一中学 747600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共两课时)的第二课时内容为例,回顾了三位老师的课堂表现,分析了每位老师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七年级 地理 同课异构

卓尼一中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七年级地理学科同课异构实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卓尼一中作为独立初中,七年级设有十六个教学班,本次活动有三名教师讲课,学校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全员参与。三位讲课教师均是入职五年以上的青年教师,他们讲课水平相当、齐头并驾,精彩的讲课让人觉得真是八仙过海各有千秋,同课异构活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七年级地理同课异构活动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共两课时)的第二课时,即气温的分布。通过本次听课活动以及政史地教研组的评课议课活动,本人收获不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老师讲课的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十分扎实,重难点突出,知识的层次鲜明,知识点的过渡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术语的应用十分恰当,在难点的突破上由于对电子白板的应用十分娴熟,使得课堂容量大。在涉及影响世界气温的基本规律即同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地势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的拓展练习的设置别具一格,学生易于接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本堂课教师的讲课十分轻松,几乎是一节完美、无懈可击的课堂。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不足之处:教师缺乏亲和力,过于严肃的表情使课堂气氛低沉,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的拘谨。在拓展延伸的练习上,同学们互相观望,驻足不前,不能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在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之纬度因素的讲解上,高纬度地区为何气温低、低纬度地区为何气温高的讲解上,教师应用太阳高度角的度数大小与地球表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辐射的多寡来解释这一规律,显得很深奥。

B老师的讲课风格是教案备写扎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涉及较多,问题的设置有梯度和初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十分可贵的,凸显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在等温线性质的讲解中,把高温中心、低温中心与盆地、山峰有机联系在一起,把气温和地势、地形有机结合起来,使等高线与等温线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样的拓展延伸既紧扣重难点,又把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第三章等温线的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开阔了同学们的地理视野,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地理逻辑思维,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凸显了地理偏向理科的特质。课后作业是同学们自己整理本节课的课堂笔记,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课堂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以及个人自主、自强品格的初步形成。B老师大开大合的课堂令人耳目一新,教师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恰当的提点,使这堂以同学们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驾驭得十分到位。

不足之处:虽然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一课时我们学过了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三个概念以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概念,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以及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的一般规律等众多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旧知识回顾中一一提问,复习占用时间过长,教学方法太过肤浅简陋,导致复习环节效率太低。第二个问题是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对比中,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北半球等温线弯曲,教师没有应用“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同纬度地区的山地、丘陵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等规律来解答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基础问题,使人觉得世界气温的基本规律与同纬度地区海陆因素的影响相互矛盾。地理是偏向理科的一门学科,所以授课过程一定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这也是一个疏漏。

C老师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时运用了多媒体电子白板。C老师讲课的风格亲切,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旧知识回顾设置的练习有梯度,易于同学们接受,降低了同学们的课堂压力。在课堂上每个知识点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剥茧,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又完成了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显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每个知识点后的课堂练习设计精巧,紧扣重难点,这是C老师最大的亮点。

不足之处: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近四十张幻灯片的放映,使同学们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目不暇接,无暇对一些涉及知识面的难点、重点知识以及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独立的学习、思考、内化。因此,这节课我的看法是教师还需要压缩PPT的数量,调整教学方法。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凸显的共性问题是:教师提问中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太少,大部分由教师自问自答。其次,教师讲的太多。对于出现这些问题我的感悟是:一周两节地理课,课时决定了本学科课堂容量大,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删减。如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的知识,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专业同仁之间的评课也决不可太细,太细势必造成教师的评课面面俱到、泛而不精,教师的讲课只有防守而无进攻,为作秀而讲课,失去自我,造成课堂效能低下。

参考文献

[1]高开峰 初中地理教学“同课异构”的实践活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4):350。

[2]林月桂 同课异构的地理教学实践及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116-117。

论文作者:来瑞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卓尼一中七年级地理同课异构活动札记论文_来瑞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