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论文_张治刚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论文_张治刚

张治刚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三中学 644000

【摘要】课程带给了我们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及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74-01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只是一味的死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课堂改革是进行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改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又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课堂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实施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现象足以让我们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说说?难道我们只是在追赶流行?难道只是在随波逐流的改革大潮中盲目的模仿?我们到底应该在课改中重视什么改掉什么?这些疑问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研究。

一、过于追求形式,忽视课堂效果

丰富的课堂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是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是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是原来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有些教师却只师一味的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花样迭出,而学生却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缺乏思考和创新,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选择有尺度,不能只是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效果,否则,只会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盲目效仿流行模式

时下,许多教师都已经了解和学习了先进的课堂改革模式,也有意识的把新课程引人课堂,这是好的观念,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课堂改革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轻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合理有效,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比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对需讨论问题的合理选择,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就草草收场,或是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教师怕耽误时间而直接打断,甚至,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或是在说一些与课堂的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而教师却没有及时的督促或制止,使得讨论的意义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反而给使那些本来就不太积极学习的学生有机可乘,学习效果不佳。这就为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讨论的时间要多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避免个别学生不学习的现象发生?

三、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不好少讲和不讲的尺度

现在的课堂,许多教师把少讲和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是想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该讲的不敢讲,原本老师一句话就能点明的问题,非要和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叫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把少讲和不讲绝对化,不能把握少讲和不讲的尺度,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该明确一节课中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不讲,对于学生探讨不出来的疑问教师必须要讲解清楚,而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坚决不讲,这样,才是合理的少讲或是不讲,才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教师的课堂看起来乱哄哄的,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都在探讨、争论,一节课下来,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课堂效果很明显。而要让课堂活而不乱,教师不仅要设计出真正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教育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与学生讨论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悦的学习到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教师不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却往往成了摆设。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是看看教案,或是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关注各组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明确各组中存在的疑问从而总结这个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总之,课堂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作为课堂改革的操作者,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大胆的进行实践和探究,不断发现、思考和反思、及时解决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擅于进行归纳和总结,才能顺利的进行课堂改革,稳健的推进课程改革,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张治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论文_张治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