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皮带机空间弯曲运行理论研究

大型皮带机空间弯曲运行理论研究

朱博[1]2002年在《大型皮带机空间弯曲运行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带式输送机在连续运输领域中向高速度大功率,长距离方向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变向转弯理论的局研究更新比较快,而完整的变向转弯设计理论却没有跟上发展,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带式的空间转弯运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尤其在带式输送机的定坡转弯研究中从胶带的整体考虑,进行力的平衡分析,更新了理论公式,使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更接近于实际。

王兴省[2]2007年在《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转弯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带式输送机作为重要的散料运输设备已经有了百年历史。但由于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输送线路不可能全部直线布置,所以一些线路会在水平或者空间上出现不同角度的转弯。随着我国港口、矿山、水泥等工业领域的逐步发展,采用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实现自然变向转弯,取得技术和经济上的最佳效益,是带式输送机应用的必然趋势,提高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设计水平势在必行。本课题以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带式输送机弯曲运行转弯设计参数(主要是曲率半径)计算问题。论述了现有弯曲带式输送机理论研究现状和成果,以及现在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为工业设计提供理论设计依据。通过对垂直转弯(凸凹曲线)的理论分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运行中胶带飘带和失稳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平面转弯分析过程中,通过对现有技术措施理论分析,建立了新的胶带受力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力学推导,得出了静力平衡关系式,进而解决了转弯曲率半径的计算问题;讨论了转弯处托辊组的结构及布置原则,确定了运输工况和用户要求不同的情况较优布置方案的原则。使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更接近于实际。在垂直转弯和平面转弯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间转弯的定坡转弯处输送带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空间转弯运行曲线的曲率半径的数学表达式,指出了该式的一般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理论,对平面转弯处托辊组的结构分析和布置原则的研究,给输送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关于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的静态分析,给下一步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张国胜[3]2000年在《大型可弯曲带式输送机静态设计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带式输送机在连续运输领域中向高速度、大功率、长距 离方向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变向转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重视。近年来,对带式输送机变向转弯理论的局部研究更新比较 快,而完整的变向转弯设计理论却没有跟上发展。本文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从平面转弯到空间转弯,对带式输送机的静态设计 理论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尤其在水平转弯的研究中,从胶带的整 体考虑进行力的平衡分析,更新了理论公式,使带式输送机的设 计更接近于实际。

罗甫梁[4]2005年在《可弯曲带式输送机静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带式输送机在连续运输领域中向高速度、大功率、长距离方向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变向转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带式输送机变向转弯理论的局部研究更新比较快,而完整的变向转弯设计理论却没有跟上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平面转弯到空间转弯,对带式输送机的静态设计理论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尤其在水平转弯的研究中,从胶带的整体考虑进行力的平衡分析,更新了理论公式,使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更接近于实际。

贺天才[5]2009年在《寺河矿东大巷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及最优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建立了垂直弯曲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载荷工况下的加速和紧急制动时的动张力、动位移特性,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主要针对山西晋城寺河矿东大巷输送带进行具体的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机Matlab仿真,绘制出了输送带的动张力(或张力、位移)-时间-位移叁维图及相应的二维视图,更加直观的展现输送机的运行状态,指出该输送带存在的潜在危险及其原因,重点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推导优化的加速度曲线、设计开发软起动闭环控制器、设计开发给煤机自动调节系统。同时,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方法用面向对象编程工具Visual Basic和Matlab分析软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软件,实现了VB与Matlab的数据传输(脱离Matlab运行环境)。该软件的开发对带式输送机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中华[6]2014年在《矿井煤流输送系统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带式输送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单位运费最低廉的散状物料运输设备,在采矿、冶金、物流输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随着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日益突出,而各种机械的高性能需求,尤其是大功率传动设备性能的提高,迫切要求带式输送机向着大功率、长距离、高速率的方向发展。由于电机功率及带式输送机本身特性的限制,带式输送机多采用多电动机驱动,在实际运行时驱动系统中各电动机间存在功率负载不均衡、能源资源耗费量大、安全性能低等问题。为此,对井下煤流输送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研究,可实现安全、高效运行和节能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本文以井下煤流输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动态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多电机驱动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实现了现场总线监控系统与工业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监控系统,同时,分析并研究了输送系统的节能控制技术。本文针对带式输送机多电动机驱动的功率平衡问题,提出了采用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机实现带式输送机多电机驱动功率平衡的控制方案。根据功率平衡控制的原理,首先检测带式输送机各驱动电动机的转矩或电流,将其输入到PLC中,应用环形交叉耦合控制方法来补偿转速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转动,达到控制电动机功率平衡的目的。其次,基于模糊控制原理,选取了模糊控制的输入量、输出量,并对输入量进行模糊化;选取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控制规则,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总控制决策表。最后给出了采用PLC实现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控制的算法框图。对电机矢量控制以及多电机功率平衡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优良性能。综合考虑带式输送机产品的环境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以及经济性,通过对井下煤流输送系统的运输特性分析,提出一种新型输送机启停顺序-顺煤流启动。在对输送系统宏观分析后,根据运量、带速和能耗之间的特定关系,得出当运量和带速相匹配时能耗最少的结论,并将其在PLC控制器中实现,在现场带式输送机系统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为了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监控系统须能自动远程监视输送机的运行状态。本文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与工业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井下主胶带集控系统,并将其接入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实现就地与地面监控中心的远方监测监控。依托永煤集团新桥矿的现场工况,将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井下大巷道主运皮带系统的改造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马帅兵[7]2010年在《高炉焦炭预筛分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炉产量、质量及冶炼强度等各项指标的不断提高,对入炉焦炭的质量特别是粒度要求越来越高。焦炭筛分是把各种粒度的焦炭通过筛分机械,按筛孔大小分成不同粒度级别产品的过程。焦炭筛分是高炉炼铁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入炉焦炭的粒度,减少焦炭入炉粉末,提高高炉的利用系数,对高炉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炉对入炉焦炭粒度的严格要求,高炉原设计焦炭筛分设备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高炉的工艺要求,同时由于焦槽槽下筛分设备安装空间有限,靠增加筛分设备的规格和能力是行不通的,必须异地设计一套预筛分系统。在焦炭进入焦槽前,先对焦炭进行预筛分,提前将一部分小颗粒焦炭和粉末筛除,然后筛上的焦炭通过皮带运至焦槽,再通过槽下焦炭筛进一步筛分,以取得很好的筛分效果。本文通过对高炉焦炭预筛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设计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选定了预筛分系统的设备组成。通过比较、分析及计算,选定预筛分系统主要设备卸矿车、皮带机及振动筛的结构形式,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最优化。特别是对预筛分核心设备振动筛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分析了其独特的结构组成,同时对振动筛筛分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通过对振动筛运动学参数的计算与选取,还有工艺参数的计算与选取,确定了振动筛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能力,保证了振动筛整体设计的合理性。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现预筛分系统已投入使用,目前焦炭预筛分系统各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焦炭筛分效果较好,不仅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高炉生产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不断提高,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姚炯[8]2014年在《柿竹园柴山3000t/d井下带式输送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柿竹园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井下矿石生产能力3000t/d,提升高度179m。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开拓运输系统,是本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不同矿山矿体赋存状态及现场条件不同,所适用的开拓运输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井下矿石运输方式有:罐笼提升运输,箕斗提升运输,斜井串车提升运输,无轨运输,胶带运输等运输方式。随着带式输送机向长距离、大运量和高带速的发展,带式输送机零部件质量得到改善,自动化控制程度不断提高,带式输送机用于井下输送矿石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在矿山开拓运输系统方案选择时,斜井胶带运输在技术经济性上更显优势,金属矿山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开发设计和应用应受重视。柿竹园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的开采设计,以技术可靠,经济效益最大化,绿色节能为原则,通过可行性方案技术经济对比研究,确定胶带运输为最优开拓运输方案。柿竹园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井下胶带输送系统由2条皮带机组成,将矿石从井下破碎硐室输送至地表原矿仓。井下带式输送机设计为一系统工程,井下空间受限,工作环境对带式输送机的布置、运行及检修等均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提高带式输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胶带斜井中2#皮带输送机为研究重点。(1)通过对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分析研究,得出阻力产生的影响因素,合理选取设计计算参数。通过对双滚筒驱动围包角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围包角确定方法,并应用于2#带式输送机的围包角设计,以减少静态因素对功率分配的影响。(2)由于2#输送带倾斜受料,采用传统折线溜槽形式,矿石料流必定将对2#胶带产生较大冲击,造成胶带跑偏和带式输送机的振动,大大降低胶带和缓冲托辊的使用寿命。本设计采用一种新的多段圆弧溜槽形式,使料流卸料后对2#输送带冲击力最小,通过理论计算和pfc数值模拟,验证所设计溜槽的优越性。(3)基于网络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2#皮带机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监控,功率平衡控制等功能。

王喜龙[9]2016年在《通钢DQL1000/1200.25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钢集团是吉林、黑龙江和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通钢完成旧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设备,进行设备大型化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因此,通钢股份公司烧结厂原料场需要增容扩建,增加含铁原料储备,新增加两台DQL1000/1200.25型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是一种大型、连续、高效的散料装卸机械,它主要由斗轮机构、上部金属结构、行走机构、俯仰机构、回转机构、中心料斗、附属结构、尾车、高、低压电气室、司机室、电气系统等组成。通钢股份公司烧结厂用于堆取含铁物料。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因设计不合理引发堆取料机的早期故障,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备件、材料资金的投入,对堆取料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斗轮机构的驱动系统、斗轮轴与减速机的联接方式、斗轮轴承座的密封、取料斗、圆弧挡料板、斗轮体;行走机构的驱动系统、行走轮;中心下料斗;悬臂皮带机的功率校核、垂直拉紧、上调心托辊组、驱动系统计;系统皮带机托辊组、逆止器的校核;液压系统;尾车的选型、尾车双液压缸不同步的处理;车载式挡料装置部件等。目前,在斗轮机设计领域还没有公认的设计规范可以遵循,技术要求都是取自相似设备的设计标准和研究结果。因此,本文主要使用了对比、实际应用的研究方法,并结合CAD软件。通过对比使用7年斗轮堆取料机,总结经验应用于新斗轮堆取料机中,通过调试、使用新堆取料机将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设计解决。最终生产制作出适合通钢生产工艺条件和气候环境的斗轮堆取料机。

于云涛[10]2012年在《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群异常运行状态辨识与预警网络化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通风机、皮带运输机等大型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关键设备,是煤矿生产行业的重要装备和物质基础,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设备数量多、功率大,一旦发生故障停机,轻者影响产量,重者甚至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大型关键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矿井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矿井安全和社会和谐。本文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完成了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群异常运行状态辨识与预警网络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设备状态监测的研究现状,给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大型机电设备群的常见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所要监测的运行状态特征量,然后对监测系统的功能和整体结构作了说明,指出了系统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短距离、低功耗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构成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详细分析了ZigBee网络的组建及数据的收发过程。通过构建叁级物联网络(WSN节点——基站——监控主机),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简化布线的要求。通过对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理论分析,综合两者的优点提出了模糊神经网络。结合机电设备群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模糊BP神经网络状态监测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软件部分的实现过程。通过MCGS组态软件结合MATLAB完成对监控系统上位机画面的组建,构建起完整的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组态画面实时了解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做出正确评价,提高煤矿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大型皮带机空间弯曲运行理论研究[D]. 朱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2]. 弯曲运行带式输送机转弯设计的研究[D]. 王兴省.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3]. 大型可弯曲带式输送机静态设计理论研究[D]. 张国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0

[4]. 可弯曲带式输送机静态设计研究[D]. 罗甫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5]. 寺河矿东大巷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及最优控制研究[D]. 贺天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

[6]. 矿井煤流输送系统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王中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7]. 高炉焦炭预筛分系统设计与应用[D]. 马帅兵. 东北大学. 2010

[8]. 柿竹园柴山3000t/d井下带式输送系统设计研究[D]. 姚炯.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4

[9]. 通钢DQL1000/1200.25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喜龙. 东北大学. 2016

[10].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群异常运行状态辨识与预警网络化系统研制[D]. 于云涛. 青岛科技大学. 2012

标签:;  ;  ;  ;  ;  ;  

大型皮带机空间弯曲运行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