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之一,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从多个方面优化课堂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任何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才能确保学生做出积极的、符合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从而使教学和学习达到最优化。一般说来,优化课堂心理环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学生合理需求
学生的行为,都受其内在心理需要的驱动,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心理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和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从而为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供必要的前提。
2.共同制定课堂常规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在建立在有序的课堂规范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课堂规则制定以后,教师要坚持检查和落实,不断地调查与改进,适时合理地进行奖惩,形成学生的课堂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认同感,从而为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师生进行民主管理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否形成还受到教师管理方式的制约。不同的管理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教学环境。研究结果证明,在专断型管理模式下,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并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教师在场,纪律较好、活动性较强;在民主与集中型管理方式下,学生心情舒畅、关心集体、纪律较好,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工作效率较高,尤其是教师不在场时,更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久熏幽兰人自香”,可见,民主管理的方式可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强化效应。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从三个方面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修智、修身、修心的精神漫游中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1.吃透“课”的两头,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
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把备课和备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准备。“吃透教材”,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篇课文在单元目标和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钻研课文本身,从字、词、句、段、篇到课文的背景、作者的思路、主题思想等,特别是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要做到确实把握。吃透了教材,才能合理地制定出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进而考虑教学方法。另一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因材施教,才能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纲”,纲举目张,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创造“好”的课堂,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关键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好的课堂必须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与“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上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的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要达到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应作为通向这个终极目标的步骤而存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好的课堂还必须倡导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3.追求“思”的在场,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保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强调指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被广泛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断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教育家肖川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反思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当我们的教学出现偏差、失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我们不妨怀着一颗忠诚、明敏的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那些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貌似合理的现象背后,是不是潜伏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的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都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找出差距、提升自我,以达到促进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教学既是环境的创造,也是师生创造共享环境的过程,它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和超越性。优化课堂环境,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论文作者:杨吉凡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课堂论文; 环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这是论文; 方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