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16+1合作”的若干疑虑探讨论文

德国对“16+1合作”的若干疑虑探讨

李文红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 2014年中国—中东欧国家“16+1 合作”机制启动后取得丰硕成果,中东欧国家包括欧盟许多国家从中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欧盟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对其也存在许多疑虑,担心“16+1 合作”会增加中国对中东欧的影响,影响德国地缘政治利益,削弱甚至“分裂欧盟”。结合理论分析和外交决策实践,以及德国政府、外交部、执政党和其他党派的文件报告,综合欧盟政策研究学者的观点,深入研究德国对“16+1 合作”疑虑的表现及引发疑虑的深层原因,提出应对建议,希望通过各种努力有效大幅减少德国的担忧,助力“16+1 合作”成为中欧、中德双赢的典范。

【关键词】 “16+1 合作”;中东欧;德国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政治角度看,德国对中东欧国家始终抱有一种特殊“责任感”。冷战结束后,德国是对中东欧国家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欧盟和北约双东扩过程中,德国亦发挥特殊作用,在德国看来中东欧国家属于自己“影响范围”,对外力介入比较敏感。“16+1 合作”机制启动后,德国就高度关注,虽然从中看到了许多商机,但更多的是对中国影响扩大的疑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忧“16+1合作”影响德国在中东欧利益

(一)担心影响德传统影响力

由于历史原因,德国一直将中东欧看作自己经济上的“后院”和“势力范围”,不希望别的国家介入。随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和中国对中东欧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德国担心中国在这一地区开始挑战德国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为此,2014年8月德国主导欧盟启动了推进西巴尔干地区加速融入欧盟的“柏林进程”,积极布局西巴尔干的互联互通项目,并利用欧盟规则约束和规范中国在西巴尔干的投资行为。[1]德国希望通过帮助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而使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涵盖整个中东欧地区。

(二)担心影响德经济利益

二战后,德国积极修复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目前德国不仅是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外贸伙伴和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而且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建立起产业链,将部分中东欧国家企业纳入到德国的市场体系和标准之中。[2]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一方面,德国作为中东欧国家的资本母国和技术母国,处于产业链上游,中东欧国家扮演被产业分工者的角色,或提供廉价劳动力,或成为德国企业生产基地。然而,随着“16+1 合作”发展,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与工业产品出口逐年递增,在德国看来,中国的大量投资挤压了其产业链的延伸、市场,影响其现实利益。德国还担心中国通过欧盟的“后门”获得西欧的技术和研发。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长期是德国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德国认为中东欧国家是欧盟强国的“二级市场”,担心中国会与德国形成竞争关系,影响德国在东欧的市场份额。

奥地利奥合国际银行中欧和东欧研究主管表示,“16+1 峰会显示了中国日益增长的抱负以及其在经济上对欧洲的挑战,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份额正在稳步增长,而欧盟内部已有供应商。10 到15年前,中国的进口份额仅为2%,现在则超过6%。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现在从远东进口的货物多于法国、意大利或荷兰。”[3]

同时,欧盟结构基金为中东欧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贷款和融资。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多数市场分额已逐步由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垄断,即中东欧国家从欧盟结构基金得到融资后,融资所用项目一般由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承建。主要由中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匈塞铁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大型铁路项目,它冲破了欧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壁垒,打破了由西欧跨国公司对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垄断。对于欧盟来说,中国资本、技术的输出和中国企业承建项目也是在分割其市场蛋糕,对西欧国家企业的经济利益构成挑战。

二、担忧“16+1合作”影响中东欧利益

(一)担心增加中东欧债务负担

德国担忧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中东欧国家债务负担。欧债危机虽然基本结束,但欧盟国家仍心有余悸并怀疑,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推动大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为政府债务较重的中东欧国家增加债务负担。中方的优惠贷款通常需要借贷国提供主权担保,但已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如果提供主权担保,其债务水平将超出欧盟所规定的标准。[4]例如,中方提出可对中东欧国家设立100 亿美元的专项贷款,但该贷款要求贷款接收国提供主权担保,这或将导致中东欧部分国家债务比例超过欧盟的财政标准。

除此之外,还有欧盟国家认为在中东欧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投资的背后有很强的政治意图。

(二)担心中东欧国家输入中国模式

在难民等重大欧盟问题上德国与中东欧开始出现裂痕,中东欧开始出现政治上对德国的离心倾向与对中国的走近倾向;价值观与文化上中东欧国家也随之表现出了明显的亲华倾向。

欧盟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Bernd Lange)向由30 多家日报参与的德国编辑部网络(Redaktionsnetzwerk)强调:人们可能要担心的是,中国通过对东欧国家的支持换来对欧洲政治的影响。他要求仔细审视相关资金流。他表示,中国在东欧的投资中隐藏着欧盟进一步分裂的危险,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在欧盟年轻国家的数十亿美元承诺中“购买了对欧洲政治的影响力”。[5]《明镜》周刊中亦有《东欧向北京表示敬意,希望有数十亿欧元投资》[6]一文,认为越来越多的东欧国家正在寻找与欧盟结盟的替代品-并期待会是中国。刊登于《世界报》的文章《欧盟被中国分裂,欧盟官员:欧洲要团结一致面对中国》[7]中认为德国领导层真空带来的后果体现在匈牙利总理奥尔邦的发言中-他积极地试图向欧洲伙伴施压。他说,中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庞大。“我们需要资金来建造新的道路和管道。如果欧盟无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金,我们将在中国获得资金。”

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新型肥料供应商和农化服务商,艾力农公司与肥必施公司等多个知名企业及机构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等多种模式不断为中国市场提供新型高效的肥料产品。深圳市艾力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士峰在讲话中表示,艾力农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合作共赢、诚信高效、服务一流”为服务理念,以技术、服务与品牌打造企业发展根基。艾力农不断整合产品、专家、营销等多种资源,致力于引进世界优质肥料,顺应国家“减肥增效”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士峰也表示,艾力农将继续与行业内企业、经销商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实现企、商、农各方的互利共赢。

《南德意志报》刊有《中国正走向东欧》一文中表示,欧盟自诩为一个整体的政治经济团体,这种说法常常受到全球竞争的困扰-而不仅仅是中国人。在16+1 俱乐部,情况逆转为中心是中国,它邀请16个小矮人。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备受青睐并获得了丰厚的订单。[8]

三、担忧“16+1合作”影响欧洲建设

(一)担心破坏欧盟基建规则

中国通过16+1 合作与中东欧国家达成基础设施协议,德国等一些欧盟国家担心中国的经济行为会破坏欧盟内部的采购原则,认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缺乏透明,没有按照欧盟规则展开公平竞争,对欧洲不利。

中东欧16 国中有11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因而其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建设都必须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欧盟规定,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必须经过公开招标,而中国习惯于在双边协议中处理项目问题。德国媒体认为,没有谁会白白送礼:中国国有银行或许会提供贷款,但是建设项目必须由中国公司来完成,公开招标无法保证中资企业中标项目建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迄今为止主要投资于巴尔干半岛而不是东欧国家。因为欧盟的招标规则在塞维利亚不适用,人们无法获得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简称“结构基金”)的资金。[9]

匈塞铁路项目主要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该项目被视为中“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2017年2月,欧盟委员会对匈塞铁路等项目进行合规审查,认为该项目可能违反欧盟法律。由于招标规则,匈牙利与欧盟委员会发生冲突,因此建设的开工时间可能会延迟到2020年底。

德国一直担心的是,作为《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正把目光对准德国的高科技企业,因此一直带头力推出台泛欧盟的投资审查机制,对来自欧盟以外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查。2018年7月,德国国有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WF)收购德国电网运营商50 赫兹(50Hertz)20%的股份,以此来阻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入股50 赫兹。

孔琦等[25]基于DEM软球模型,分析了三维竖直振动流化床振动频率和振幅对流化气泡形成、床层固含率、空隙率及颗粒速度床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振动促进大气泡形成,会产生节涌;在颗粒轴向速度为0.2~0.3 m/s时流化效果最好。

(二)担心分裂欧洲

自“16+1 合作”建立以来,欧盟一些重要的成员国一直担忧不利于欧盟内部团结。他们希望在外交事务上可以“用一个声音说话”,而“16+1 合作”模式与此相悖。

德国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开放态度,但对“16+1合作”疑虑较深,同时对中国加强“16+1 合作”抱有矛盾心态,部分德国和欧盟官员甚至公开发声,担忧“16+1 合作”是中国对欧洲分而治之。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曾发表看法,认为中国推动的“16+1 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欧盟。2017年8月30日,德国时任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在巴黎出席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表示,“中国也应当坚持一个欧洲原则,而不是试图分裂我们。”“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发展出针对中国的单一战略,那么中国将会成功分化欧洲。”要求中国“不要分裂欧洲”,直接将矛头指向“16+1 合作”。在他看来,中国口中的“16+1”体现了中国想要成为第一、凌驾于其他合作伙伴之上的意图。[10]

德国《商报》称,加布里尔认为,中欧间建立了“16+1”合作框架,但对中国人来说,这是“1+16”。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欧洲的日常政治生活中。他批评国际海洋法庭有关南海通航自由权的裁决,就是因为有些欧盟成员国不愿得罪中国,最终未能一致促成。他还宣称“一带一路”倡议暗含地缘政治、文化、经济考量,甚至也不能排除军事战略考虑,但欧洲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

站起来,站起来。在模糊的视线中,我看到一大块物体,似乎是一个人。我凭着感觉用尽力气挥拳打过去,可我的拳头却触到了软软的东西。皮特连哼都没哼一声,这一拳对他而言简直不痛不痒,他伸手就掴了我一个耳光,一边喘着气,一边大笑。我听见嗡嗡声,想用力眨眼消除眼前的黑影,心里纳闷这些东西是怎么弄进眼睛里来的。

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就是有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多层性,所以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落实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因素。调控建筑工程造价和选取管理的流程是要重点注意的两个关键的问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应该把辨别造价,拟定进度和建造的质量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去综合的考虑。选择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最合适的方式,有序的调节所消耗的工程的总造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最好,并且还可以节省成本。

德媒指出,中国在中东欧的活动不仅仅是经济扩张,也有其政治目标。例如,因为中国的投资,捷克的西藏政策产生大逆转,与其他欧盟国家格格不入。捷克政府立即接受了中国的态度,认为达赖喇嘛是分裂主义者和叛徒。外交部长卢博米尔·扎奥拉莱克 (Lubomír Zaorálek)甚至将他与纳粹苏台德领导人苏台德德国党的孔拉德·海宁(Konrad Henlein)相提并论。[15]

(三)担心影响欧洲治理

不同抗性向日葵品种在同等用药条件下,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控效果影响较大,其中对向日葵列当具有一定抗性水平的品种,其防控效果明显优于易感品种,此点也符合诱抗剂的特性;另外,施用该诱抗剂的向日葵地块,必须做到良好的整地、播种质量,使向日葵出苗整齐,避免向日葵叶龄差异较大;同时,在施药时还应考虑天气条件,防止高温、大风造成药剂的挥发和漂移,以及利用扇形喷头,对向日葵叶片进行定向喷雾,避免漏喷或重喷等因素影响诱抗剂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控效果。

2月5日,《明镜周刊》报道援引柏林墨卡托(Mercator)中国研究中心和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开发表刊物表示,中国正在悄悄“渗透”欧盟,通过希腊、匈牙利等国家扩大对欧盟决策层的影响力。

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发展是在中欧关系框架内进行的,事实上,中东欧国家发展对华关系从来没有违反欧盟的外交原则和立场。之前中国与欧盟强国如法国、英国、德国的交往并没有引起“分裂欧盟”之说,为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往会引起巨大争议?16个中东欧国家中含11个欧盟成员国,他们也都根据各自需求和可能性积极同中国合作,这样并无不妥,若欧盟成员国之间有什么分歧,甚至出现了裂痕,其原因应从欧盟自身内部去寻找。

(四)担心中国模式影响欧洲制度自信

同时德国担忧中国投资威胁“欧洲制度自信”。中东欧16 国历史上均为前社会主义国家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冷战后,上述国家均选择走“西方道路”。波兰等11 国先后加入欧盟,拥有了欧盟“平等的一票”。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深入和欧盟陷入困境,担心中国模式深刻影响中东欧国家的心态凸显。德国担心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大过“欧洲一体化”的感召力,担心“中国标准”开始超越“欧洲标准”。欧盟内部开始出现了要以劳工、债务、人权等所谓的欧洲“高标准”对中国在中东欧合作进行设限的苗头。

《法兰克福汇报》刊文《德国政治家警告中国在东欧的影响力》中表示,中国正在用数十亿美元俘虏东欧国家,并承诺投资于基础设施。其余欧盟成员对此持怀疑态度。[17]

从词性分布看,开放性词类数量使用总是居前。有研究指出,数量居前三位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类,占总词频的48%[13]。

中国和中东欧合作不能忽视在该地区有深度存在的一些欧盟成员国,例如,德国、奥地利、法国以及荷兰等国,尤其是德国的影响。为消除其戒心,更好推进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同样可以尝试寻求三边合作的方式,既可学习他们在该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也可增加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合作阻力。

中国这次与中东欧的合作并非是与欧盟对接,而是与独立个体的国家进行对接,而这些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相较于西欧来说欠发达,中国通过在这些国家开展一系列基建项目,为其提供高额贷款等手段,可以很轻易将这些国家经济控制在手。基建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种社会福利,当这种社会福利一旦成型便很难再去除。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等,在中国投资建设,本国无力购买股权的情况下,控制权在中国企业手中,而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又具有一定领导权,因此中国政府很容易以这些筹码来左右这些拥有中国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的国家。而当这些国家又恰好是欧盟成员的时候,就相当于中国可以很大程度影响欧盟,进而影响欧盟的核心德国和法国。这一种思维模式在当今依旧“现实主义”主导的国际关系中,未必不是德国害怕的原因。

德媒还提出,中国在中东欧的扩张助长了部分中东欧国家对进度缓慢的入盟进程的失望情绪。欧洲正深陷危机中,但中国正在东欧投资数十亿美元。塞尔维亚等国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有望正式成为新的欧盟成员国,因而在这些国家沮丧日益增长,他们也期待借助中国发展。中国无视对象国的民主或宪法框架条件的无条件信贷政策使地方腐败和寡头集团对其特别感兴趣,这也威胁着进一步的民主化。[18]

四、对减轻和弱化德国担忧的几点建议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dgap) 研究员雅各布(Jacopo Maria Pepe)撰文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对中东欧的安静而稳步增长的渗透确实可能给欧盟带来风险。这可能会加剧欧洲内部已经发生的结构性经济转型,扩大地缘经济分化,并最终加剧德国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其他欧洲伙伴之间的政治紧张。中东欧国家或将中国作为德国的替代品并更加依赖北京,双边贸易也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若无明确的基于互惠的监管和投资框架,向中国销售尖端的技术知识可能对德国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可能面临困境:若德国支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则将增加柏林的孤立并进一步削弱欧盟的机构;若德国对中国更加倾向于保护主义,那么德国公司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间接地中东欧国家也会遭受重大损失。[16]

(一)充分增信释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欧盟曾经产生过疑惑和担忧。然而随着中国增信释疑工作的逐步展开,欧盟的忧虑正在化解,相信对于“16+1 合作”也是如此。

并非所有政客都认为“16+1 合作”只对中国有利。南联盟外交部长、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日瓦丁·约万诺维奇(Zivadin Jovanovic)曾表示,“16+1 合作”中的中东欧国家相比于西欧国家更为迫切需要现代化的发展,尤其在能源、基础建设和工作方面。欧盟现有的形式并没有满足这些需求,带动欧洲各区域之间平衡发展不会有助于分裂,而是有助于一体化。我们不应该去相信中国会去主动伤害欧盟——这一中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的利益。未来我期待中国和欧盟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对话机制能够消除这些误解,更有效的推动“16+1 合作”,而合作本身也应该做到科学、透明和标准化,消除可能带来不公平的因素。

政府层面,在中欧高层对话层面上,中方可积极向欧盟做增信释疑的沟通工作,强调中欧互联互通建设对提升中欧务实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中方企业在其中东欧成员国承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遵循欧盟的技术、环保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也可以在欧盟每月一次的议会例行全体会议上,主动向欧盟和西欧国家的官员们解释“16+1 合作”的具体内容,努力把“16+1”列入欧盟的议事日程。现在,欧盟的会议上越没有人谈论“16+1 合作”,欧盟国家对“16+1 合作”的疑心就会越重。“16+1 合作”越是对外封闭,反对“16+1”的声音就会越大。

2018年2月2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会见马其顿总理扎埃夫(Zoran Zaev)时,突然对中国“发难”,警告中国不应将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投资与政治诉求挂钩。[12]欧盟议会人民党党团主席、德国基社盟籍议员韦伯(Manfred Weber)提醒在对待中国时欧洲应该更加团结,他强调:欧盟要以共同体的身份示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日益自信的中国领导人时达到我们的目的。[13]《勃兰登堡汇报》载文《警惕中国在东欧的影响力》[14]一文中表示德国政界人士警告说,北京可能试图分裂欧盟。他们呼吁加强对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控制。

中国一直在积极向外传达善意信号,2018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总理府在回答关于刚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问题时表示,“16+1 合作”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创建的合作平台,也是中国同欧洲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2018年5月3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访问时表示,开展“16+1合作”,既有利于发挥中方同中东欧国家的互补优势,也有利于欧洲缩小内部差距,实现欧洲的均衡发展。时间会证明,“16+1 合作”可以为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提供助力。

(二)严格遵循欧盟法律和公开性、竞争性的市场规则

1.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认识和了解

雪萤在枫树下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一杭便解下背上的包袱,拿出一块饼干和一瓶矿泉水递过去。雪萤望着河心一片手掌样的红叶,叶面向下,叶背向上,可以想象从树上掉落时在风中翻动的样子,或者被流水带走时在水里摇曳的样子。现在,它一半浮在淤泥上,一半飘在流水里,一颤一颤地,让人担心它时刻要被冲走。

欧盟并非对中国完全排斥,欧盟表示欢迎中国对欧盟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欢迎中国企业参与欧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但前提是中国要遵守欧盟的相关法规。[19]中国企业在中东欧16 国的活动应在不违反欧盟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并按照欧洲法律规范有所作为。

中东欧国家多个领域的法律都实现了与欧盟的全面接轨,了解欧盟相关法律是推进“16+1 合作”的必要前提。同时,也要积极学习优秀中国企业在中东欧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和了解在中东欧国家进行投资的隐形规则和贸易壁垒。

3.乡村旅游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人情化。从游客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来进行环境设计开发,根据不同游客的爱好来做不同的设计,设置可供游客进行选择的项目以及内容。

2.正确看待欧盟审查

这里并不是说幼儿园不给孩子吃肉,但是按规定动物蛋白只需要满足全天蛋白质的30%就可以了,肉类食材价格高,处理起来又繁琐,当然供给量就少了些。所以,我们看幼儿园的食谱,肉丝、肉丁见到的多,做成馅也是菜肉包。

应当看到,欧盟的审查并非完全针对中国,欧盟一向对收购、并购较为敏感。只是中国目前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比较多,引起更多关注,所以针对中国企业的审查才会一时间成为风口浪尖。

(三)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合作

继续探索知识产权工程制度建设,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大专利申请扶持力度、专利授权奖励力度,引导专利产出。紧紧围绕恩施州四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学校武陵山片区发展研究院平台作用,推进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图2a是INS的姿态角,从图2a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对航向角的滤波最快、效果好,对翻滚角和俯仰角的滤波效果稍差。图2b中滤波前的东向角速度偏差最大接近2rad/s,滤波后的角速度偏差降低到0.5rad/s以下;滤波前的北向及天向角速度偏差最大均接近3rad/s,滤波后的角速度偏差均降低到0.4rad/s以下。由图2c可以看出,噪声对姿态角影响很大,故对SINS姿态角去噪很重要,同时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效果很好。图2d中SINS的旋转角速度要比图2b中小一些,但滤波效果相同。由图2可以看出,卡尔曼滤波对舰船两惯导系统都有很好的降低噪声的作用,降低了观测误差,使对舰船姿态的观测更精准。

1.公开化、透明化合作

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公开、透明的,每次“16+1合作”领导人会议都邀请欧盟派观察员参加,并且确定严格按照欧盟法规开展合作项目。

中国应让西欧国家企业有机会参与一些当地的基础设施项目,让他们了解这些项目对他们也有好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加大项目透明度。比如,邀请欧盟代表参加一些与项目有关的碰头会,提供给他们一些项目文件以及未来规划的信息。目前在“16+1 合作”中,已经开始重视欧盟,如在2015年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苏州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邀请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代表作为观察员,在2016年的第五次中国和中东欧领导人里加峰会上,中国既邀请了欧盟代表及其附属机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又邀请了瑞士和白俄罗斯作为观察员参加。此外,所有“16+1”范围内的投资项目都应在欧盟的竞争规则、贸易规则等框架内进行,欧盟国家就会理解这些项目将如何运行。

2.有意识与欧盟合作框架更紧密结合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也应当更多与与欧盟合作框架结合,目前中国和16 国合作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2014年8月由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发起的“柏林进程”支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中国的投资项目是对“柏林进程”中规划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充。

加强在“16+1 合作”机制中德第三方合作。中德各有所长,德国在中东欧地区也有丰富的投资和经营的经验,产业链在该地区铺设得也非常丰富,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德双方应把中德经济互补优势同中东欧地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共同开展具体项目合作。

(四)调整对“16+1合作”布局

1.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由图 3(c)可知,当 KOH 甲醇溶液用量为 5~10mL时,叶黄素的提取量逐渐升高,高于10mL后,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溶液用量的增加,溶液中过强的碱性影响叶黄素的稳定性,造成提取过程中的损失,最终选定KOH甲醇溶液用量为10mL。

有些合作的频率可适当放宽、放慢,可将原一年多次会晤改成一年一次,减少表面文章,促进深层合作。同时,会晤类型可以多样化,中国与16 国可适当进行财长、部长会晤,减少西方国家疑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宜遵循实用的原则,以示范效应消除欧盟及其成员国疑虑。

对要推行的合作项目,事先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要与当地的评估机构合作,他们可以介绍当地的情况,如民情政情和经济情况,提供一些我们很难得到的信息,尽量和当地各类民间组织合作。中东欧国家转轨之后,政府的作用相对弱化,民间机构兴起,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对我们很有价值。如果双方的合作项目取得成效,他们向本国国民所做的宣传会比我们自己宣传效果更好。

2.淡化政治合作,加强文化交流

离子液体电解液相较于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电解质具有电化学窗口宽、不易燃、不挥发等优点,用在钠离子电池中,可有效解决安全性问题,有望满足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不过,由于其较高的成本,暂时还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应淡化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政治性。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十六国在文化教育交流比较少。中国应加大亚欧基金对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各国人文交流的支持,加紧制定合作规划,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活动。同时在东欧、西欧和中国的智库专家学者之间应展开更多讨论。今年4月,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成立并揭牌,这是中国首家在欧洲独立注册运营的研究型智库机构,这是良好的开端。

应当看到,一些中资企业竞标失败原因多样,如中国核电集团竞标斯洛伐克国家电力公司股权受到了斯洛伐克国内媒体的不利影响,斯洛伐克政府最终取消了股权出售计划。长期以来一些中东欧国家国内公共媒体对华报道负面,严重阻碍其对华合作。中方须循序渐进改变其刻板印象。

3.创新合作体制,推动地方合作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交往体量上存在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导致德国和中东欧国家产生不必要担忧,这样也影响到双方合作的效率。而地方合作正是双方解决这一关切的有效举措。中国不少地方城市在规模上同中东欧国家基本对等,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参与“16+1 合作”的积极性为其对接中东欧国家创造了新的空间,丰富了新的选择。中央和地方双轮驱动,成为未来“16+1 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20]

2013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中方首次提出了开展地方合作的倡议,强调“为鼓励和支持地方合作,将地方合作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之一。支持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省、州、市将根据自愿原则参与。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21]

五、小结

“16+1 合作”从未脱离中欧合作的大框架。“16+1 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发展、缩小欧盟内部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和欧洲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来自柏林对“16+1 合作”的疑虑纯属多虑。2007-2015年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共获得欧盟投资58 亿欧元,而中国对中东欧16 国的累计投资只有90 亿美元。2016年中欧贸易额为5470 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为587 亿美元,仅占中欧贸易额的10.7%。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尚有发展的潜力。来自欧盟和个别老成员国对“16+1 合作”的多虑反映了多重危机背景下欧洲的越来越不自信。

德国对中国快速崛起充满担忧,也对中国力量进入中东欧充满担忧。德国作为传统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社会、企业的评判,未免不会带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认知。16+1的合作机制,在西方人眼里被认定为“具有政治野心与某种不良企图”,这是与西方政治学理论传统息息相关的。他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国家,必然会带来一定国际秩序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会对德国不利,可能是中国企图通过中东欧国家插手欧洲事务,甚至于颠覆欧洲政局的一种手段。

欧盟的担忧是毫无理由的,中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始终从战略上重视欧盟的作用。无论是2003年和2014年的对欧政策文件,均强调欧洲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2014年中国政府的对欧政策文件强调欧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力量和牵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基调。在英国退欧公决之后,中国仍然重申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乐见一个团结、强大和稳定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欧关系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成长,而且见证了中国与欧盟主要大国关系的深化,而与欧盟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足够的重视。2012年形成的“16+1 合作”开始构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国家合作的新平台,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的对欧外交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与中欧关系并行不悖。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出自双方的需要,不会改变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的优先重点即欧盟,称中东欧国家转向中国言过其实。欧盟扩大后,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的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新成员国实现赶超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外部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对中东欧国家是机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16+1 合作”有助于整个欧洲的平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的项目不会违反相关国家的法规,在欧盟成员国的项目不会绕开欧盟的法规。近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启动公开招标即是明证。

[参 考 文 献]

[1]刘作奎.欧洲和“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1.

[2]朱晓中.浅谈主要大国在中东欧的利益格局及对16+1 合作的影响[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7,(01):38-53,155-156.

[3]Christian Geinitz.China weitet seinen Einfluss auf Osteuropa aus[EB/OL].http://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mehrwirtschaft/china-und-ungarn-verhandeln-ueber-milliarden-investitionen-in-osteuropa-15313319.html.

[4]刘作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 合作”[J].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2016,(03):144-152.

[5]Christian Geinitz.China weitet seinen Einfluss auf Osteuropa aus[EB/OL].http://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mehrwirtschaft/china-und-ungarn-verhandeln-ueber-milliarden-investitionen-in-osteuropa-15313319.html.

[6]Keno Verseck.Osteuropa huldigt Peking - und hofft auf Milliarden[EB/OL].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chinaosteuropa-gipfel-in-budapest-huldigung-an-peking-a-1180622.html.

[7]Ileana Grabitz.Orbán erinnert Deutschland an seine Führungsaufgaben[EB/OL].https://www.welt.de/wirtschaft/article 172370913/Viktor-Orban-Ungarns-Ministerpraesident-erinnert-Deutschland-n-seine-Fuehrungsaufgaben.html.

[8]Daniel Br ssler.China macht sich Osteuropa gefügig [EB/OL].http://www.sueddeutsche.de/politik/china-osteuropa-gipfel-china-mac ht-sich-osteuropa-gefuegig-1.3767521.

[9]Matthias Benz.China umgarnt die Osteurop er mit der《neuen Seidenstrasse》[EB/OL].https://www.nzz.ch/wirtschaft/wirtschaftspolitik/china-umgarnt-die-osteuropaeer-mit-der-neuen-seidenstrasse-ld.1333019 .

[10]Ende August.Gabriel warnt EU-Staaten vor Spaltung durch China[EB/OL].http://www.faz.net/aktuell/politik/staatsbesuch-in-parisende-august-gabriel-warnt-eu-staaten-vor-spaltung-durch-china-15175702.html.

[11]Gabriel warnt Europ er vor Spaltung durch China[EB/OL].https://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international/europaeischeunion-gabriel-warnt-europaeer-vor-spaltung-durch-china/20260368.html.

[12]Merkel für weitere EU-Ann herung des westlichen Balkans[EB/OL].http://www.faz.net/aktuell/politik/ausland/angela-merkel-fuereu-annaeherung-des-westlichen-balkans-15461003.html.

[13]Erkauft sich Einfluss auf Europa-Politik: EU-Politiker warnen vor Chinas Macht [EB/OL].https://www.focus.de/politik/ausland/vor-gipfel-in-budapest-erkauft-sich-einfluss-aufeuropa-politik-eu-politiker-warnen-vor-chinas-macht_id_7899296.html.

[14]Marina Kormbaki.Warnung vor Chinas Einfluss in Osteuropa[EB/OL].http://www.maz-online.de/Nachrichten/Politik/Warnung-vor-Chinas-Einfluss-in-Osteuropa.

[15]D.Kaddik,A.Reinartz,R.Dieckhoff,D.Doering.Pekings Griff nach Osteuropa-Wie China seinen Einfluss auf Europa ausweitet[EB/OL].https://www.t-online.de/nachrichten/ausland/intern ationale-politik/id_84074494/pekings-griff-nach-osteuropa-wie-china-seinen-einfluss-auf-europa-ausweitet.html.

[16]Jacopo Maria Pepe.China’s Inroads into Central,Eastern,and South Eastern Europe Implications for Germany and the EU[EB/OL].https://dgap.org/en/think-tank/publications/dgapanalyse/chinas-inroads-central-eastern-and-south-eastern-europe.

[17]Christian Geinitz.China weitet seinen Einfluss auf Osteuropa aus[EB/OL].http://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mehrwirtschaft/china-und-ungarn-verhandeln-ueber-milliarden-investitionen-in-osteuropa-15313319.html.

[18]D.Kaddik,A.Reinartz,R.Dieckhoff,D.Doering.Pekings Griff nach Osteuropa-Wie China seinen Einfluss auf Europa ausweitet[EB/OL].https://www.t-online.de/nachrichten/ausland/internationale-politik/id_84074494/pekings-griff-nach-osteuropawie-china-seinen-einfluss-auf-europa-ausweitet.html.

[19]理查德·图尔克萨尼,邴 雪.16+1 合作”平台下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J].欧洲研究,2015,(06):3-6.

[20]以问题为导向,创造“16+1 合作”新未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7/06/content_5303997.htm.

[21]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全文)[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26/content_2535458.htm.

Abstract: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16+1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 and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CEE) countries in 2014,a lot of fruitful results has been achieved,and many countr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also the European Union,have benefited a lot.At the same time,some countr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especially Germany,have many doubts about it.They worry that 16+1 cooperation will increase China's influence on CEE countries and affect Germany's geopolitical interests,and weaken or even “split the EU”.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through the document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the ruling party and other parties,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views of EU policy research scholars,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Germany's doubts about 16+1 cooperation and raises these doubts.The underlying reason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response.I hope that through various efforts to weaken Germany's concerns,16+1 cooperation will become a model for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Key words: 16+1 cooperation; CEE countries; Germany

【中图分类号】 D8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3-0071-06

【作者简介】 李文红(1969-),女,山东烟台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副教授,海德堡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德国外交及中德关系。

□编 辑/徐霄天

标签:;  ;  ;  ;  ;  

德国对“16+1合作”的若干疑虑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