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校园心理剧打造中职心理健康堡垒论文

引用校园心理剧打造中职心理健康堡垒论文

引用校园心理剧 打造中职心理健康堡垒

邱 天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510310)

[摘 要] 中职心理教育是中职教育教学与学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职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校园心理剧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舒缓他们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三观”的养成。

[关 键 词] 中职心理教学;校园心理剧;方法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具有独特效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其兼具教育、审美以及治疗功能,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交往中产生的烦恼、心理冲突以及困惑等用情景对话、小品表演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继而在其中融入心理学的技巧和知识原理,使其在心理产生细微变化,从而受到教育、引导以及达成宣泄、释压等作用。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良好的影响和启迪,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健康成长。

一、校园心理剧的主要构成要素

校园心理剧是一个类似于戏剧的表演形式,其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人物、内容以及活动,我们来进行逐个分析。

(一)人物

校园心理剧的人物一般都有四种角色,即当事人、参与者、心理辅导老师和观众。其中,心理辅导老师在整个课本剧正常表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负责对整个心理剧的节奏、流程等进行宏观控制和整体把握。为心理剧科学实施以及增强效果提供有力保证。当事人则是指拥有心理问题或者困惑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心理剧表演的主角,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对于困惑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提出,从而获得指导和帮助,形成自己的心理认知,进而贯彻在表演之中,最终完成表演。他们还可以通过观看他人的表演,在思考和分析中领悟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得到合理的认知。心理剧的参与者通常都是表演当事人生活中或者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当事人能够正视问题并科学解决问题。观众最为关键,他们在观看演出之后,与表演者等人进行分享、研究以及讨论,最终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

还在读小学时,楚艳就经常给洋娃娃设计制作衣服。与同龄的孩子爱看动画片、读武侠小说不同,楚艳最爱读《红楼梦》,研究林妹妹穿的罗裙、宝哥哥披的长褂。就连父母和老师都颇感惊奇!楚艳说,书中描写的古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红楼梦》给楚艳上了人生中第一堂生活美学课。从此,那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服饰,令她醉心不已。

(二)内容

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内容通常是表演当事人的内心困惑和冲突,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当时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惑、人际交往问题等。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学生的统一问题和特别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合理化整合,进而在课本剧中统一表现出来,让学生得到统一的领导和教育。

(三)活动的环境

校园心理剧诉说的是学生的心理故事,教师要把握好心理剧的创作方向,要紧密结合中职心理健康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心理状态,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例如选取中职学生比较集中的逆反心理、人际交往、早恋问题、网瘾问题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真实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二、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教育过程

(一)演出备战阶段

准备阶段工作是校园心理剧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心理剧剧本的创作以及角色分配。这一过程教师要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耐心倾听中职学生的心理困惑、成长烦恼,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故事编写为心理剧剧本,教师把学生剧本搜集起来,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心目中最想演绎的剧本,教师对最终获选的剧本进行润色。教师可以在剧本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生意愿分配角色。

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剧本,结合集体的力量,可以自由结组进行剧本创作,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师只负责剧本的润色,让学生做校园心理剧的“导演”。此外,教师还要观摩学生的排练,为学生提出一些建议,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

(二)剧情排练阶段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大部分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内心比较敏感和自卑,具有一定的逆反情绪。中职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内心充满热情却不善于与人交流;追求个性独立,却又缺少青少年的活力;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内心敏感却不善言辞,不善于释放和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容易做出过激行为。虽然中职学生心理状况不容客观,然是他们却具有比其他同龄人更突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于单纯说教式的心理教育模式比较排斥,校园心理剧正好符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可以发挥中职学生的优势,提升他们在心理健康课的参与度。

通过研究可知,张明霞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可提升绒毛膜炎及宫内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而相比于足月胎膜早破情况,早产性胎膜早破在宫内感染发生率上明显大于足月胎膜早破,由此可知,胎膜完整的重要性。胎膜早破之所以会发生,细菌性感染在这里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通过资料可知,一旦破膜后还没有进行实时的诊断观察,则其感染率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是将破膜时间大于12小时,孕期在35周左右的孕妇进行引产操作,结束妊娠。而对于妊娠处于28~35周的孕妇,通过各种医疗手段使其胎肺成熟,增加孕龄的同时,监测其感染指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实战演出阶段

主持人介绍完心理剧相关内容,道具组完成场景布置以后就可以进行正式演出了。

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基础,作为地方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以区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基础,将信息资源给予各个小学,并加大投入鼓励学校建设校园网,如果没有条件的小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推动信息教学的发展。

(四)演出总结阶段

校园心理剧的初衷是创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塑造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心理教师要排练阶段要注意演员情绪的疏导,很多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动作、语言上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情绪,启发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校园心理剧的必要性

(一)更为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

这一阶段也被称作演出热身,教师组织心理剧参演人员进行“说戏”,组织演员对剧本剧情进行讨论,对人物台词、情境对话、角色分配进行完善。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耐心回答学生对心理剧演出的问题,尤其是对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的讲解,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剧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底接受心理剧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教师要知道学生的排练进度,根据学生的排练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随时调整剧本内容,让心理剧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剧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课堂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可以构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满足中职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心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开展校园心理剧演出,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波动,鼓励学生结合心理健康课本知识和自己的经历,编写心理剧剧本,鼓励学生毛遂自荐担任导演,在班级内进行校园心理剧的演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倾听学生真正的心声。教师可以根据校园心理剧,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校园心理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选取贴合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题

校园心理剧的活动环境主要是舞台与观众席。

(二)师生共同参与剧本创作和排练

你知道这个观光景点的名字吗?把你的答案告诉我们,并画出几种在美国大峡谷里生活的动物,都答对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一份精美小礼品哟!

(三)注意演员情绪的疏导

演出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演员对心理剧演出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亲身演绎,谈一谈自己的演出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宣泄,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五、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以心理健康教材为蓝本,编写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的一大优势就是生动活泼,更加接地气,比教师的说教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以网瘾问题为蓝本,和学生一起编写了剧本《对网络游戏说:NO》,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让学生意识到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剧本主人公小明、小亮、小杰是好朋友,小明和小杰沉迷于一款叫XXX 的游戏,天天在网吧包夜,还为游戏充了不少钱,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小亮几次劝说无果,只能求助于老师,小明和小亮却不领情,认为是小亮出卖了他们,不再和小亮来往。小亮依然在默默关心自己的朋友,小明和小杰在连续上网一星期以后,因为没钱上网被赶出网吧,还遭到了其他学生的殴打,是小亮带了同学解救他们,三人重归于好。教师针对这个剧本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别人的认同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虚拟网络世界的认同是不切实际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会吞噬人的健康、金钱、斗志,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健康,也会受到游戏中血腥暴力画面的影响,造成易怒、攻击性心理,我们应该理性上网、适度游戏,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鼓励全员参与,体验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校园心理剧可以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表演中感受情感的共鸣。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不同角色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长期压抑的压力。笔者还是以校园心理剧《对网络游戏说:NO》为例,带领学生分析了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小明和小亮属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心理比较脆弱的类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刺激和认同感,这是逆反情绪的一种表现;小亮是一个合格的朋友,面对深陷困境的朋友及时劝阻,即使得不到朋友的理解,依然义无反顾帮助朋友,帮助朋友戒除了网瘾,重返课堂,体现了友谊的难能可贵。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亮,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切身体会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懂得基本的人际交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组织学生进行演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校园心理剧不仅仅是为了博得师生一乐,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会,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剖析。例如笔者在校园心理剧演出完以后,组织所有学生对自己和剧中人物进行比较,对自我进行剖析,站在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例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剧中饰演的角色,结合人物的心理状态,对自己进行分析,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去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谈一谈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感悟,这比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说服力。人无完人,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善于向他人进行学习,学会和老师、朋友进行倾诉,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理,学会正面对抗挫折,自信、坚强地成长。

总之,校园心理剧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是最贴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之一。心理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师生携手创编剧本、分配角色、排练演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塑造中职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其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也相当高,但由于餐厨垃圾具有含水率、盐分和油脂含量都很高,因此,利用餐厨垃圾制作饲料时必须进行脱水、脱盐、除油等预处理,尽量减少存放时间,及时处理,以防止其发生霉变,影响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先后明令禁止运用此类垃圾喂牲畜[5]。

参考文献:

[1]代欣然,刘衍玲,刘帮国,等.校园心理剧助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5):54-58.

[2]杨俊岭.心理剧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理论观察.2016(10).

[3]李大为,轩希.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点和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20-02

◎编辑 武生智

标签:;  ;  ;  ;  

引用校园心理剧打造中职心理健康堡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