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论文_孙爱华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论文_孙爱华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西庄小学 山东 泰安 271042

摘 要: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是体现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魅力的课堂,可通过“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设疑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创新教材”、“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等方法有效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化 探索

生活处处皆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挥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泰山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创新教材,让教材焕发生活气息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

1.合理补充教材,充实学生的学习材料。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适当改编教材,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通用的数学教材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此时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充实和删改。

当然,教材的充实、改编要求我们深入地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要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从而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舍弃和改编。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改编教材例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味的例题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这样不仅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且教和学的气氛积极而活跃,唤醒了课堂教学。

三、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我们搬到新校舍后,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大家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地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我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历

孙爱华,女,1979年10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现工作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西庄小学,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作者:孙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论文_孙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