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唐代山水诗鉴赏论文_张翠颖

浅议唐代山水诗鉴赏论文_张翠颖

哈尔滨市保国第一小学校 张翠颖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文化品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小学生接触的诗词以唐诗居多,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也被称为“中华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场文学盛宴”。唐诗浩如烟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从诗歌内容上看,可以简单分为山水诗、怀古诗、边塞诗和送别诗,本文首先来浅议一下唐代山水诗鉴赏。

山水诗是描写和歌咏自然风光的诗歌。唐代山水诗达到了历朝历代山水诗的顶峰。小学阶段鉴赏唐代山水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分析朝代,关注诗歌创作背景。

唐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我国有名的昌盛朝代之一。在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老百姓生活富足,使得当时活跃在诗坛的两千多位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情感都是积极乐观的,他们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超脱的精神,或赴考应试,或调遣升迁,或为了步入政坛而奔走四方,这些与仕宦有关的行旅、漫游,使诗人们有了更多机会去流连山水,丰富阅历,开阔视野。

综上所述,唐代良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气象万千的山川景致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一时之间,涌现出许多山水诗人和大量优秀的山水诗,由此,唐代山水诗极度繁荣也就水到渠成。所以,分析朝代,关注诗歌创作背景,对鉴赏山水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析题目,关注诗歌创作内容。

唐代山水诗人有很多,但其中有两位代表人物,大家都知道,他们就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的作品《鸟鸣涧》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也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山水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这首诗歌,首先要弄清题目里交代了什么意象、什么地点、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经过分析,很容易得知,题目里交代的意象是鸟,地点是山涧,题目的意思是鸟在山涧上面鸣叫。同时,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鸟鸣的含义。鸟鸣就是鸟鸣叫,那么鸟在哪里鸣叫呢,说在山中鸣叫不准确。那么我们来看“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一看,“涧”就跟水有关。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三、分析作者,关注诗歌创作风格。

唐代有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大家都知道,一位是被称为诗仙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位是被称为诗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创作过很多山水诗,小学生最熟悉的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创作此诗的经历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从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的消息,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作此诗。读过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本诗描写的是早晨从白帝城去往江陵的江上的景色,描写了彩云、猿、万重山等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继续分析诗歌,就会总结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现出作者如下的心情:诗人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使得猿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浑然一体”,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洋溢出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抒发了惊喜、激动之情。学生也能够分析出本诗展现出作者清新、明快的创作风格。因此,我们说,知人论世,只要分析作者,关注诗歌的创作风格,就会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杜甫的作品《望岳》也是一首山水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学生很容易就能分析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是远望、近望、凝望、俯望,描写出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这样的创作效果,源于作者的年龄阶段和精神状态。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受任何羁绊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当时作者正处青年时期,壮志凌云,傲视一切,乐观进取,勇于攀登,光芒四射,激情无限,所以创作出蓬勃向上、气魄雄放的《望岳》。

四、分析景物,关注诗歌创作意图。

鉴赏了几首山水诗以后,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的作品。苏轼在《东坡志林》一文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一向兼具作诗与绘画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山居秋暝》就是王维诗与画完美结合的典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经过阅读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总结出,这首诗描写了月、松、泉、石、竹、莲等景物,写到了浣女和渔民等人物,“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诗人愿望的诗句。月是明亮的,泉水是清澈的,它们与青松、白石、翠竹、青莲共同构成清幽、宁静的景色,体现出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活美,反映出村民的淳厚朴实、勤劳善良与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五、分析情感,关注诗歌创作心境。

唐代还有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魔”和“诗王”,他就是白居易。他创作的山水诗《钱塘湖春行》生动形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梳理本诗主要内容,学生就能够总结出如下内容: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钱塘湖边的景色,描写了湖水、黄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表现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在这里,诗人的情感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闲适、安静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春色的喜爱,写出了诗人情趣。至此,对诗歌也就基本理解和赏析明白了。所以,分析情感,关注诗歌创作心境,对鉴赏山水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小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同时,在鉴赏诗歌时,不论用什么方法鉴赏,都要首先将诗歌读明白,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朗读最基本的方法是要将节奏分清楚:诗歌的节奏分为表音节奏和表意节奏,分清楚节奏,才能读得琅琅上口。

论文作者:张翠颖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浅议唐代山水诗鉴赏论文_张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