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练语感 体验课文悟人生论文_朱晓艳

以读为本练语感 体验课文悟人生论文_朱晓艳

——《落花生》教学案例

朱晓艳 陕西省西安市电机厂子弟学校 710000

案例实录:课例片段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写?(谈花生)

(2)反思:课文的巧妙之处,是由吃花生引出了谈花生,吃是铺垫,谈是目的。通过吃再引申到谈,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2.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枝头、鲜红嫩绿)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反思:整体入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现“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理念,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①齐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反思:写花生,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其实是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学做人),借物喻人、借物喻理。

四、整体反思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五、案例分析

1.巧妙对比,感悟花生精神。《落花生》这篇课文算得上是一篇经典老课文了,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用本文,公开课上也不乏这篇课文的身影。听课教师对此课众多教师的不同讲法颇具争议,语文教师对此课的价值取向也是各执一词。我想:定位主题是教学本文的关键所在,而本文的主题怎样生成?又该如何引领学生正确把握和领悟文章的精髓,而不至于走上一条“歪门邪道”呢?于是,我认真细读了文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经过审思缜虑,我认为这篇课文中父亲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做比较,并不是贬低桃子、石榴、苹果,而是为了在对比中凸显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质。无论是作者的父亲还是作者的意图都在于告诉我们:无论外表是否好看,都得做一个有用的人,而做一个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更是难能可贵。

2.围点打援,体会文章题旨。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我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又对文本进行了细读,寻找承载文章主题的最重要的“点”。 毫无疑问,父亲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的那段话便是达成课文主题的关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3.突破难点,领悟人生真谛。读书为了明理,更为了育人。我在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与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点的到位,让我的心中更加明朗了!没错,它是一个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突破了此“点”,文章主题的达成就必定呈现出水到渠成的效果。

4.以物寓人,学习写作方法。以物寓人,托物言志是一种易于学生领悟的写作手法,通过常见的事物品质的描写,提炼出人类某种高尚的品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这篇课文正是从人们常见的落花生写起,从中挖掘出落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论文作者:朱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以读为本练语感 体验课文悟人生论文_朱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