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李扬[1]2013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路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为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国公路交通无论是在能源、土地和建筑材料的利用上,还是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作为资源利用和影响环境的大户,公路交通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交通需求,已然成为学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选择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营业性道路运输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以概念模型和量化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全文共分7章。第1章概述了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章通过文献综述阐述了可持续的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和国外典型国家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的特点。第3章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可持续性分析,构建了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的三个关键维度,即必须以满足能源、环境、经济的持续性为前提。第4、5、6章分别从能源利用、环境适应和资金供给三个维度对我国公路交通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发展模式选择的方向和实施的战略对策。第7章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提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型、可持续的双平衡发展特征、公路能源利用分类方法和公路资金二元统筹发展模式等概念和方法,系统完善了公路交通节能潜力的情景分析法和外部成本的测算方法,设计了收费公路债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标准。这些学术上的创新将丰富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将对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李炬[2]2000年在《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回顾了可持续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从战略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对实施战略目标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给出了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估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出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

沈鸿雁[3]2007年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理论、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公路建设在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工程质量、结构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面临公路建设在未来20年持续发展的局面,在原有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研究公路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对于公路建设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工程质量与耐久性、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工程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对公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得出了我国公路建设政策改进尤其迫切的基本结论;明确了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与公路政策制定的理论联系和方法指导,全面总结了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应用情况。研究提出了制定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基本理论,包括政策制定环境、总体设计、基本体系、技术手段等主要内容,分析了政策参与主体与实施保障措施,建立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理论框架。在比较了传统的公路建设成本分析方法和全寿命成本分析之不同,明确了制定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的基本技术经济原理,用具体实例说明了全寿命建设思路的优势。研究从规划政策、建设政策、管养政策三方面丰富了该体系的内涵。首先明确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规划政策需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思想的主要政策方向,提出公路规划政策建议;从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公路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政策保障措施,明确了生态设计、人性设计和耐久设计等关键政策理念,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政策;基于我国公路设施运营养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及需求,初步建立了养护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基础,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养护管理政策建议。最后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改扩建、沈大高速公路建设决策和某跨海桥梁三个实际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对在建设过程中全寿命周期理念的具体应用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体看来,本文研究在以下三点有显著创新:(1)提出了我国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公路建设政策理论框架;(2)明确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最优考虑的公路建设政策的基本技术经济原理;(3)从规划政策、建设政策、管养政策三方面详细论证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制定的方法、总体策略和技术经济原理等关键性问题。

李占甫[4]2007年在《云南省公路交通长远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交通系统发展历史的总结,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预测,以国民经济对公路交通需求为核心,对云南省公路网建设目标及等级结构、公路客货运输量、汽车保有量及构成、公路运输服务设施及运输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从交通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内部组织、内部环境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差距上,寻求系统发展的方向、方式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合理途径和指导思想。并通过筹划,把握云南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使之达到云南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把人、车、路和环境等在交通中相互关联的内容,综合在公路交通的统一环境中一起研究,以寻求优化发展公路通行能力,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减少道路运输公害的科学措施,以保持社会经济、公路交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及发展战略,对公路交通的发展模式提出初步构想,力求把握公路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使之形成总体的和谐机制。

李作敏[5]2002年在《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两个概念:可持续性和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交通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交通传统发展模式在能源消耗、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生态效应、运输安全等多方面存在的不适应表现,从这些内容出发,明确把握交通可持续发展应该涵盖的内容,揭示交通可持续性的准确内涵。 接着,本文根据对交通可持续性的内涵,针对性地提出了公路可持续发展评价思路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本文重点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价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具体模型,提出了实用的交通适应能力分指数、公路交通资源节约能力分指数、公路交通环境生态保护能力分指数、公路交通经济财务发展能力分指数、公路交通安全控制能力分指数等指标计算模型,从这几个角度能够逐项和综合评价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 然后,本文分析了模型需要数据的可得性,搜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对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针对我国特点,提出了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张生瑞[6]2002年在《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公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分析、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等。 通过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及特征分析,提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和目标函数;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公平性内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公路交通资产的代际公平性以及交通资源分配和公路交通发展效益享受的代内公平问题,提出了公路交通资产代际转移模型及公路交通资源代内分配的公平性模型;基于发展系统的增长曲线分析了公路交通系统的持续性发展模式,提出了通过对公路交通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协调和系统外部调控的公路交通系统持续性的实现途径;讨论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目的和特点,建立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及无量纲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模糊识别原理,结合AHP权重确定方法,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级别划分)的实现程度,提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公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辨识,按照影响的时间持续性,将其分为长时段影响因子、中时段影响因子和短时段影响因子,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根据天津市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部分综合性评价指标建立了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天津市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实证研究。

张一誉[7]2009年在《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浅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公路交通的关系分析,探讨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王应敏[8]2007年在《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对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探讨其评价方法。文章首先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问题,并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意义。接着对国内外关于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涵义,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涵义,从项目的建设运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四个方面分析评价了公路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为建立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其评价内容的四个方面分别构建了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文章进行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主要对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其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宜柳高速为例,根据本文的理论和方法,从应用性的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刘昕[9]2001年在《论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说明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交通。同时,交通的发展也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交通自身的发展必须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公路交通发展的现状、需要和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文通过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及与公路交通的关系分析,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公路交通发展的现状、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分析和安全性的要求,研究提出21世纪前叶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周鹏[10]2010年在《大连市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交通作为衔接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经济繁荣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柱环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可持续发展程度和潜力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时应该看到,城市交通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及空气污染等方面,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多以满足交通需求为规划的主要目标,缺乏对资源占用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的考虑,因此,对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是生态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大连市为例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系统定义的理解,根据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确定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结构,并将该体系分为若干有关联的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中的代表性指标,本论文将交通要素、环境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设定为影响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三大因素层。(2)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研究,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直接反映各指标因子在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影响程度,并通过一致性指标法对各个权重指标进行验证。(3)将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研究,并计算综合指数,根据综合指数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本文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标权重法,从交通、环境及经济发展角度进行了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初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大连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揭示其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为更好的推行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 李扬. 大连海事大学. 2013

[2]. 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 李炬. 长安大学. 2000

[3].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公路建设政策理论、方法与应用[D]. 沈鸿雁. 同济大学. 2007

[4]. 云南省公路交通长远发展战略研究[D]. 李占甫. 长安大学. 2007

[5].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 李作敏. 长安大学. 2002

[6].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 张生瑞. 长安大学. 2002

[7].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浅析[J]. 张一誉. 山西建筑. 2009

[8]. 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 王应敏. 长安大学. 2007

[9]. 论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 刘昕. 长安大学. 2001

[10]. 大连市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D]. 周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标签:;  ;  ;  ;  ;  ;  

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