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论文

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论文

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摘 要: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家校合育活动是连接学校与家长的桥梁。为避免以往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结果收效甚微的窘况,需要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从表层的家校合育形式中跳脱出来,不断创新家校合育模式,向深层合育迈进,着重致力于构建一种基于“顶层设计、融合资源、系统谋划”的发展性家校合育模式,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 : 家校合育;创新型发展性合育;学生发展;长远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19年的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上就曾表示,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攻坚计划是当下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家校合育不算是新话题,全国各地学校都在尝试各种形式的家校合育模式,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合育途径。然而,现实中的家校合育依然停留在表层合育的状态。它往往强调家长配合学校和服务孩子,着重为孩子的学业和成绩保驾护航。例如让家长参与教室布置、校园门口交通护导、班级卫生大扫除、学校体育运动会场务等。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便出现了博士爸爸在校门口红绿灯处站岗、工程师妈妈到教室里出黑板报等现象。也出现了初一学生家长组团到孩子班上大扫除,十几个大人干得热火朝天,四五十个孩子在操场上做体能拉练。这样的合育方式看似有效减轻了学校老师及学生的负担,也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提供了平台,但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考:究竟是谁在读书?谁是学校的主人?我们千方百计地想着为孩子提供便利,但实质上孩子从中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1]而这样的家校合育如果过度开展,势必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与责任,也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和骄纵,同时造成家长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一种只注重短期效应的、表面热闹的模式。

故而,在当前家教合育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应重新检视家校合育中家长的作用与价值,亟须创新家校合育模式,最终走向“发展性合育”。

这盘桑料被放入了往生塔内,正正地摆在白玉骸骨的身前。白玉骸骨仍然以跪姿坐地,但手上的动作与之前相比出现了些变化。它不再高举着天葬刀,而是将双臂下垂,双手轻松地搭在两膝上。

一、立德树人,着眼设计学生未来发展目标

家校合育一定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来开展。合育方式应由学校中心转向学生立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要。同时,还要做到家校间各有侧重,彼此有界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为孩子未来负责: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达成这部分目标的教育主体显然是学校。“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达成这一部分目标就需要以学校为主,家庭积极配合。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这说明家长在价值观建设和树立家国情怀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秉持的家校合育基本模式“1—2—4”制,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和学校办学理念做出有益尝试。其具体内涵为:一个目标——成就孩子;两个维度——学校搭建平台、家长协同学校;四项基本活动——家长学堂、家庭阅读日、搭建沟通桥梁、家访。

傍晚,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经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哇!远处的云彩通红通红的。妈妈说,早晨太阳刚出来时或者傍晚太阳落山时,天边的云彩通红一片,像火烧的一样,这就叫“火烧云”。

指向问题解决和聚焦家长需求的家长系列培训课程的落实,注重引导学校对家庭的反哺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与教师沟通,增进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使家长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以对孩子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科学的帮助。

二、创新举措,着力打造“发展性家校合育模式”

发展性合育提倡积极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形成庞大而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库,这不仅让家校关系更为密切,更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良好举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收到丰富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一)强调学校反哺意识,变随机性的家长培训为系统化课程化培训

同时,家长参与的活动要避免过多涉及学科知识学习的元素,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能力、社会情感发展等。具体抓手有:从精神层面入手,加强信念教育,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贴近孩子生活实际、丰盈孩子精神世界;从素质层面入手,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孩子综合能力,一方面区别于校内课堂,另一方面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拓宽孩子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孩子整体素质;从互动层面入手,创新活动形式,增进亲子感情,亲子双方是活动平等参与者,家长树立沟通意识,不再居高临下对孩子指手画脚,而是和孩子互相合作完成活动内容,在活动中让孩子和父母体会到合作的幸福。

此外,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在不断前置,小学也将陆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同样,教会孩子生存和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2]这一项教育活动特别需要家校紧密合作,从顶层上规划,进行系统的设计,给予孩子适切的引导,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例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中部每年在给高一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发放《学生职业探索活动安排》,要求孩子在暑假期间自主寻找资源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通过参加2天以上岗位实习、参观家长工作单位、了解亲友工作形式和内容、和父母一起梳理学业成就等方式探索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二)突出活动主体,变应景式活动为系统谋划的主题性活动

例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就利用家长资源开发系列“无边界课程”,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宝安法院、城市规划馆、宝安戒毒所、宝安福利院、宝安规划馆、深圳博物馆、孝文化园、电线生产工厂、宝安水厂、深圳农科院、华大基因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参观,学生既丰富了视野,又开拓了思维。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2018年秋调查发现,全校有194位博士家长,于是学校成立“博士爸爸工作站”,充分发挥博士爸爸的示范引领作用,一年上60多节博士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架起了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独特的桥梁。

随机性培训有时要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如读书月亲子阅读家长培训课;有时要根据社会突发事件而临时安排家庭教育宣讲,如校园周边治安事件防控培训、防性侵家庭教育讲座等;有时学校为完成一学期工作,要举办一次家长培训的工作任务,不得不组织所有家长就孩子成长的某一话题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以期完成相关任务。这三种培训虽说主题明确,能结合当下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进行相关指导,但都有共同的弊端:培训带给家长的大多是理念引导,实操性不强,信息相对碎片化。在家长培训课程系统化方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做了较好的探索。该区自2016年研发区域家长教育课程以来,目前已形成“身心了解、教养方式、学业支持”三大课程体系。每一系列课程均配备幼儿园到高中各年级的课例,满足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促使家长培训课程化、系列化、普及化,受到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融合家长资源,变单一的活动形式为无边界活动课程

安徽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积极出台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乡村旅游中,外来游客的到来让当地政府更加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推行整改项目改善人居环境也可服务于乡村旅游。通过开展房屋修缮,道路清洁,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提升乡村形象。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很多,如亲子运动会、班级美食分享会、周末家委组织亲子户外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如果不进行系统规划,而只是随性而起的应景式活动,则会给家长、学生、学校造成负担。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某班在初一开始就系统计划了三年家校合育主题。围绕学生发展规划的主题,有组织有取舍地开展相关系列活动课程,大大丰富了合育内涵。其具体规划如下:初一主题为“励志 勉行”;初二主题为“规范 自律”;初三主题为“合作 共进”。

家长是家校合育的重要资源。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可挖掘的对其教育与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3]当然,用好资源的前提,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发展趋势、教育需求等进行梳理分类,要做到既能在孩子的常态学习中开拓实践,又能给有需求的学生及家长提供个性化协助。学校要组织人员对资源进行审核、建档,有意识地建立家长资源库,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三、融合发展,促进多方联动,优化育人环境

创新性发展性合育模式,不仅仅起到连接家校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以家校联动为支点,撬动社会多种资源与各级力量,为学生发展聚力。

(一)建设家校合育共同体,丰富学生的教育资源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为避免陷入传统家校合育的怪圈,提升家校合育实效,我们应创新举措,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家校合育,以对孩子未来负责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构建一种基于“长期目标、融合资源、系统谋划”的螺旋发展式的家校合育模式。

在Matlab中运行程序可得到各泄压工况下驾驶舱和客舱的泄压曲线。如图3所示为某型号民机在8000ft高度由于驾驶舱主风挡破裂以及在最大飞行高度25000ft下由于机身结构疲劳破损时的驾驶舱和客舱泄压曲线。

(二)加强家长培训课程系统化,优化学生的教育环境

创新型家校合育,以构建“家长培训系列课程”为主体,形成课程体系。系列课程既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又切合家庭实际情况进行个案式跟踪,引领家长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 使家庭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家长们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 走进了孩子的情感世界, 便能及时发现育儿中的问题,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有效地促进家庭关系,让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温馨、更和谐。另一方面,家长们走进了校园, 参与学校各项系统培训课程学习。在学校专业而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培训下,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更顺畅,家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家校关系有了更深的体认,更了解教师, 也更加支持教育,无形中也让孩子的学校教育环境更阳光、更温暖。

(三)立足长远规划,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家校合育亦不例外。发展性家校合育,立足于学生长期目标的发展需要,更关注学生各项技能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六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真抓环境保护,但是这种制度两年才轮回一次,地方如作假应付,一些问题还是暴露不出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确立的绿色发展指数和五年一度的考核,侧重于总体层面,对于发现具体的环境问题,还是有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4]发展性家校合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意味着家校间要加强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更紧密的家校合育共同体。学校要通过积极联动每一个家庭,形成育人网络,调动一切积极的资源,形成友好型儿童社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70.

[2]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4.

[3]李生兰.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35.

[4][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 涂南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家庭教育教研员;戴花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26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十三五”立项科研课题“区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研究”(GDDYYJ1612)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