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马铃薯,“早”一词在田间管理中是第一位的_马铃薯论文

紫色马铃薯,“早”一词在田间管理中是第一位的_马铃薯论文

紫色马铃薯,田间管理“早”字当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田间管理论文,马铃薯论文,紫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当地支柱产业。2013年年初,古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引进紫色马铃薯示范栽培,示范面积100亩,市场价格每公斤卖到6~8元,相当于普通马铃薯的6~8倍,一般亩经济效益超过万元。

紫色马铃薯(紫黑色的土豆)是土豆中的一种,其种植技术与红皮白肉、红皮红肉的土豆、黄皮黄肉的土豆无异,只是在颜色、营养价值上有很大的差异,之所以黑皮黑肉,那是因为其富含紫黑色的花青素,而花青素具有抗癌、养颜、美容和预防高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

紫色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用途十分广泛。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富含花青素,含量高达42.8mg/kg,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和防止出现高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

紫色马铃薯全生育期约93天,属中早熟品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广,薯块耐储藏。抗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和病毒病。其幼苗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一般株高约60cm,主茎发达,茎粗1.37cm,茎深紫色,横断面呈三棱形,分枝较少,叶柄紫色,花冠紫色,花瓣深紫色,薯块长椭圆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薯肉深紫色,品质好。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单块重量达120~300g。

紫色马铃薯齐苗后只有约65天的生长时间,因此,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生产上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技术管理要及时,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促根、促棵和促早发。开花后根据天气、土壤墒情、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小水勤浇,促棵攻薯,以薯控棵,达到协调生长,既要防止后期植株早衰,又要控制后期茎叶徒长。

1.查苗补苗 中耕灭草定植后,保持土壤墒情及稳定地温,待幼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从播种至封垄前要进行3~4次膜间浅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提高地温,同时消灭垄间杂草,培育田间壮苗。

2.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田间齐苗后,为促进幼苗早发棵,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视苗情长势,于团棵期至植株封垄前,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kg。

3.摘除花蕾 现蕾期薯块开始膨大,花期进入快速膨大期,此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薯块发育

4.科学化控 为防止植株徒长、倒伏,提高大中薯率,田间紫色马铃薯株高15 ~20cm时可用5%的多效唑15g兑水30kg喷雾,效果比较好

5.水分管理 现蕾前,主要靠土壤墒情为植株提供水分,掌握不旱不浇的原则;现蕾期,紫色马铃薯进入块茎膨大期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约15天浇1次水,灌水时注意不要让水漫过垄背造成土壤板结,以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紫色马铃薯生长后期应适当控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防止因土壤过湿造成块茎发病,降低耐储性。

联系电话:0351-4282462

标签:;  ;  ;  ;  ;  

紫色马铃薯,“早”一词在田间管理中是第一位的_马铃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