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陈春风

基于小学科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陈春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311209

摘要: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如何选择对一年级科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一年级学生常见的几种行为特点入手,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积极性、观察力、模仿性和充满童心爱心等等特质出发,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鼓励自主学习、保持敬畏心等,并以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成果。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行为特点;教学方式

时下,小学科学界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一年级那些事儿了,因为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新课程改革把科学“送进”一年级课堂,科学课从三年级到一年级的回归,主要教学对象一下子跨越了一个层次,让久居中高段的科学教师难以把控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屁孩”课堂,在几个月的下水试行中,在有经验的低段教师的建议、指导下,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相应专家的把脉,现将一年级“小屁孩”的认知行为特点总结如下:

一、把“小屁孩”特质分析原因所在

近年来,通过从行为特点相关内容的研究来促进儿童学习的发展性方式已经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行为特点主要可以分为良好的,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是存在问题,不利于学习和生活的特点[1]。一年级学生常见的几种行为习惯如下:

1.积极性的“过分”旺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遮挡不住的好奇心转化成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热衷于提问、回答问题,急切的想要获得老师的肯定。这里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喜欢“钻牛角尖。”有时,问题回答结束后,教师要进入下个教学环节,只要是之前没有站起来把自己的答案告诉过老师的学生,他们会不放弃的一直举着小手吸引老师注意,直到他们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2.模仿性

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一种本能,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正处于最高的阶段,同学、老师都是其模仿学习的对象,接受度高,可塑性强。在课堂中,部分一年级学生没有“我要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想法,同学举手,我举手,同学说话,我说话,导致回答问题的答案一样,作业的错题一致等。

3.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每个班级都是独特的,有其自身的个性。良好的班级氛围而又反过来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和班级上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有关。但是在进入小学之前,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关注点,他们没有集体的概念,做事常常只按照自己的意愿[2]。他们喜欢“告小状”,不会在发生的时候告诉伙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这样做,而是直接告诉老师。

二、借“小屁孩”特质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不管是在思想还是行为方面的可塑性强,因此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机会,利用其自身能力和整体素质对学生行为易造成影响的特点,促使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进而优化课堂教学[3]。

1.自我意识强

(1)自我意识强→培养倾听的习惯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屁孩”往往是不肯认真倾听的,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瞧他/她听得多认真,老师就喜欢能盯着老师/同学说话的学生”“谁可以上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呢?就是那个一直在安安静静听的同学”“谁能把前面那位同学说的好方法再说一遍”……诸如此类的课堂即时评价来培养“小屁孩”倾听他人的习惯

(2)自我意识强→变4人组为2人组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屁孩”往往是不肯合作、不会合作的,而我们科学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小组人数进行调配,变4人组为2人组,让“小屁孩”在活动中有事干,有东西玩,有任务需要合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自我意识强→活动任务式课堂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屁孩”往往是很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在活动中的“小屁孩”,虽然会因为“好胜”而自我为中心——强出头,但是就因为有活动目的(完成某项任务),所以很多时候就会愿意去合作,自主去与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2.模仿能力强

(1)模仿能力强→做示范,找范例

因为“小屁孩”超强的模仿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某项技能时,一定不要吝啬“示范”,或者给学生寻找可以模仿、学习的范例。如在教学根、茎、叶时,让学生画一棵植物,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植物的根茎叶,口诀为: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土,土下是植物的根,土上画一条直线表示植物的茎,再画你喜欢的形状的叶子……

(2)模仿能力强→微视频教学

在《起点与终点》一课中让学生自己折一只纸青蛙,然后进行跳远比赛,老师把纸青蛙的折法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模仿;在《用手来测量》一课中,通过微视频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一拃”,还模仿视频中的方法用手丈量了桌子的长度等。

(3)模仿能力强→找茬游戏

找不同的游戏“小屁孩”在幼儿园里玩过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呈现错例的方式,如两位学生的范例,有什么不同,哪个好等,如此一来“小屁孩”在找茬游戏中,不仅自主参与,而且兴趣、投入度极高。

3.理解表达能力弱

(1)理解表达能力弱→惯用儿童化语言

对于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孩子来说,课堂语言要儿童话,便于学生理解。

(2)理解表达能力弱→问题指向需明确

一年级的课堂教师应该少问为什么,问题指向要明确,语言要简短,便于学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3)理解表达能力弱→引导句式化表达

一年级科学课刚起步,学生的课堂语言训练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趁机引导学生句式化表达,完整的表述观点。

4.自控能力弱

(1)自控能力弱→创设生活化情景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生活化情境下的课堂更易于接受,例如一年级上册《用不同物体来测量》这一课,笔者采用了“古人买布”的情景导入课堂,孩子们瞬间穿越回到了古代,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2)自控能力弱→活动简单易操作

一年级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安排应该简单易操作,不宜长时间的探究,建议把课堂分成2-3个简单有趣的操作活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及时鼓励三类人:1.遵守规则,2.认真倾听,3.积极思考。反复表扬三件事:1.记录完整,2.记录准确,3.记录具体。

(3)自控能力弱→探究材料及时收

对于低段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们安排活动时,材料不能提前下发,需讲清楚操作要求后再下发,而且活动结束后探究材料也应及时收回。

参考文献

[1]马云凤.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究[J]. 好家长,2015,(50):83.

[2]高双.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龙建平. 有坚持,才有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J]. 新课程(小学),2017,(07):203.

论文作者:陈春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基于小学科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陈春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