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论文_秦江涛

如何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论文_秦江涛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 056700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真地查找分析原因,研究构建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高耗低效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1.以兴趣激发培养为先导,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在学生智力开发过程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如果学生兴趣盎然,就会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点在体验性教学,情境体验和成功体验是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

比如教学flash,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元件”的概念,因为在flash中这个概念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讲解“元件”这一概念就成了核心问题,教师如果对学生单纯地说教,那么他们就会兴趣全无,乏味枯燥。对此,在教学前我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亲眼观赏了这些运动渐变动画,学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认为操作比较简单,学习兴趣因此而大增。于是我要求学生制作运动渐变动画,完成实践任务。在分组合作制作实践中,学生兴趣浓厚,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探索实践。然而尽管学生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制作成功的却一个也没有,很多学生失望而不解地问:“我们为何制作不成?”我因势利导地提出“元件”这个概念,并把重点“将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能制作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向学生突出说明,并重点对元件在flash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解。这时学生茅塞顿开,通过合作实践,成功制作出了运动渐变动画。

2.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地“做”

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一些优质课、公开课,把信息技术课堂搞得热闹非凡,一会儿放录像,一会儿让学生探究,一会儿分组讨论……短短45分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忙于应对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哪有时间和空间“想”和“做”?

必须根据学科特点重组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学生还不能在课后做作业,为了抓好巩固这一环节,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做作业。既然如此,就不能再按讲解、练习、再讲解、再练习的流程,而应该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合二为一,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课堂分为学习新内容和学生实践两大部分。

自主创作的作业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想”和“做”,因此,教师要花最少的时间把需要讲授的新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清楚,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践,中途尽量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反复切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只有在安静和放松的环境下,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只有实践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了,信息能力才有可能提高。我的学生在每年的学期总结中,提得最多的建议是给他们更多的上机时间做作业。

3.理解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清晰

课程目标是我们执教的指南针,是专家、上级部门制定本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些教师的设计只讲而不练,或者只是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及迁移、应用知识。要改变这一点,上课前就必须细读、研究课程改革纲要,要特别注意平时上课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并从本课教与学时间分配、教学模式、教学三维目标角度加以思考,做到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4.精心选择主题学习网站的内容

主题学习网站的内容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知识结构化,突破教材的限制和课时的限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把学习内容分成基础、提高、扩展三个组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鼓励水平高的学生直接学习提高组和扩展组的内容。学习资源应该多样化,可提供课件、网页、录像、实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进行选择。学习的内容应不拘泥于课本,可适当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flash动画制作时,可增加绘画基础、动作分解、配音等知识,这是制作优秀作品应该掌握的。

教师要精选学习资源,对其进行改造和深加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习惯。另外,教师还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可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他们创新求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5.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5.1讲述语言艺术

讲课时的用语要严谨、科学、人本化。在“因特网的应用”一节课上,学生进入机房,都很高兴,因为根据教学内容,今天应该可以上网,但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必要的理论铺垫还是有必要为学生介绍一下。此时好几个“胆大”的学生问我:“老师,今天可以让我们上网了吧……”我一听,还没有开始讲课,就作如此要求,于是回答道:“上网,上网就知道上网,上网有什么好的啊,其他的都学不好……”学生无语。一会我讲到应用时,要求学生上网进行相关操作,某些学生便拒绝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刚上课时我讲了“上网有什么好的啊”,致使教学陷入僵局,课堂难以有效控制。另外,有的教师可能是经验或研究不够,讲课语言具有科学性错误,此时应该谦虚接受学生的质疑,说出正确答案。

5.2提问语言艺术

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即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此外,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问语言还要讲究针对性、可操作性、启发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电脑操作情况的观察发现,提问不宜频繁,要留有足够的学生实践时间。

论文作者:秦江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如何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论文_秦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