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论文_王爱红

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论文_王爱红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730913

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数学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严厉,离着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二、爱好: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入门的老师。有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爱好、带着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

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

话题二:“奇妙”的人体——1、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然后讨论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大事,一个与人的健康有关,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更深的理解。有的说奥运会需要的钱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赞助;有的说,对比一下,婴儿体内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见平时要注重及时补充水份……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学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四、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1.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2.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的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论文作者:王爱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论文_王爱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