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健贞

(梧州市龙圩区妇幼保健院 广西 梧州 543100)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搜集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60例采用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实验组45例采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参照组15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观察最终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平均明显少于参照组(t=5.98、9.67、3.34、5.73,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和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率分别为2.27%、6.67%明显低于参照组22.22%、27.27%,差异显著(χ2=8.64、6.74,P<0.05)。结论: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对保留子宫以及降低出血量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72-0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指的是在胎儿娩出后的24h内出血量≥1000ml以上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等因素导致的,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1]。本院将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应用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期间采用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出血的病患中,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诊治的60例采用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出血病患,根据随机双盲原则通过掷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平均年龄:(28.67±3.67)岁,年龄范围:21~45岁;17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剖宫产指征:17例胎盘因素,9例产程异常,9例子宫肌层被过度拉长,6例重度子痫前期,4例剖宫产史。参照组15例,平均年龄:(28.72±3.69)岁,年龄范围:23~46岁;5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剖宫产指征:6例胎盘因素,3例产程异常,3例子宫肌层被过度拉长,1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病患为剖宫产史。病患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的15例病患应用宫腔纱条填塞术进行治疗:首先要对病患的子宫进行按摩,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用多种缩宫剂,将长6m、宽8cm、厚6层的无菌纱布条在碘伏液中浸湿挤干后用卵圆钳进行钳夹,然后从子宫切口放至宫底处进行放置,然后将其呈之字型进行来回折叠,直至将宫腔、子宫下段等完全填塞为止,剪下合适长度的纱布后,将纱布末端采用卵圆钳从子宫切口往下放置于宫颈口外。

1.2.2实验组 本组的45例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首先要对病患的子宫进行按摩,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给予卡前列素安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将膀胱子宫腹膜下推并反折,将子宫下段进行充分暴露,进针的位置为宫颈口上2~ 3cm,右侧缘内侧3cm处,进针方向为由子宫下段前壁向宫腔进针,然后在不穿透子宫后壁的前提下由子宫下段后壁距离宫颈口2~ 3cm进针,出针的位置为距子宫颈口3~ 4cm处,然后对左右侧进行缝合处理后进行打结,1指为两针间的距离,然后对病患子宫切口肌层的两侧角部以及子宫切口肌层进行常规的缝合处理,但是要注意需要将切口中间进行预留。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t=5.98、9.67、3.34,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2.27%(1/44)明显低于参照组22.22%(10/45),差异显著(χ2=8.64,P<0.05)见表。

2.2 术中及术后输血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有12例病患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占比27.27%,输血量平均为(511.34±195.45)ml;实验组中有3例病患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占比6.67%,输血量平均为(304.54±126.74)ml;研究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χ2=6.74,P<0.05);研究组病患的输血量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t=5.73,P<0.05)。

3.讨论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病患出现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行剖宫产经常出现的前置胎盘、产程异常及下段被拉长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病患出现宫缩乏力出血的情况,严重威胁着病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3]。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的操作较为简单,并且手术时间较短,止血迅速可靠,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因此一般会病患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对子宫的血供不会产生影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4-5]。在本次研究中,将宫腔纱条填塞术和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分别应用于在我院采用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出血的60例病患中,结果显示: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平均明显少于参照组;研究组子宫切除率和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率分别为2.27%、6.67%明显低于参照组22.22%、27.27%。因此,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价值高。

综上所述,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对保留子宫以及降低出血量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群英,苏雪梅,司马玲,等.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在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1):67-70.

[2]李列琼.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8-9.

[3]陈大兴,唐贤.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13-114.

[4]冯惠庆.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4):60-61.

[5]武爱萍.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27-128.

论文作者:陈健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健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