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政治战”缘何回归论文

试析美国“政治战”缘何回归论文

试析美国“政治战”缘何回归

庞于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9)

【摘要】 “政治战”的实践和理论由来已久,曾是冷战期间美主要对外政策工具,冷战后美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判断降低了政治战的调用和投入。当前,随着美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以美兰德公司为代表的国家智库和多个研究机构连续推出研究报告,积极鼓动特朗普政府重拾冷战工具,对中俄等国发动“政治战”,以维护美国利益和价值,值得密切关注。

【关键词】 美国;“政治战”

当下,随着美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公开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美兰德公司、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等多家智库不约而同地推出研究报告,这些动作都旨在积极鼓动特朗普政府重拾冷战工具,对中俄等国发动“政治战”,以有效维护美利益和价值。这一动向带有国内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背景,与美新国家安全战略一脉相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时刻关注。

2.2 三组患者血清阳性检出率比较 血清AFP、CA125、TK1三者联合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阳性检出率,肝癌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贫困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篇提到:“我们认识到,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是世界最大的挑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贫困的消除,不仅仅是收入提高的问题,还包括了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社会稳定等社会各个层面,是一个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是推动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何为“政治战”

“政治战”的实践和理论由来已久,曾是冷战期间美主要对外政策工具,这个概念是1948年4月由前美国国务院外交官乔治•凯南最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政治战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观在和平时期的逻辑展开,旨在运用一国所掌握的除战争之外的所有手段去达成国家目标,既包括政治结盟、经济援助、对外宣传等公开行为,也包括支援友邦、心理战、情报战甚至武装敌国抵抗力量等秘密行动。对于这一概念,二战期间,英国人在编写的手册中对政治战争的描述为包括心理战、意识形态战、道德战和宣传战。他们把政治战争看作是在武装冲突期间用来对付任何敌人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即在政治上有力地表达一个国家的意志。2019年1月,来自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丹尼•普龙克(Danny Pronk)的一份综合报告中将政治战争定义为有意使用国家权力的一个或多个传统工具(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来影响国家内部的政治构成或另一个国家做出的决定。它通过分析俄罗斯联邦今天所实行的政治战争后得出结论,政治战争只不过是当今竞争和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国际关系的表现。

有一天,她在街道口拦住正匆匆往家走的我,说:“小太子,现在不一样了?是不是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那是,我已不是当年的我了。”我说。对于张绍凡的主动搭话,我很意外,这丫头一直就看轻我,现在难得用笑脸对我,于是我紧接着说:“你以前的约定没变吧?”“约定?我们之间有什么约定?”张绍凡说。

继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报告》中对“政治战”的提及之后,仅在2018年,兰德公司就连续发布了《现代政治战——当前的做法和可能的反应》《美国怎么打政治战》两个报告,布鲁金斯学会也发布了《未来的政治战:俄罗斯、西方和全球数字竞争时代》的报告。从军事解决到政治战,美国精英层思维变化的背后,是有着深刻的背景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军事手段的运用被注入了新的概念。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中校弗兰克.霍夫曼,早在2007年12月就首次提出战争形态变化背景下混合战理论的适用性,并逐渐被美国军政高层所认可。混合战的理论认为,在当前的世界形势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下,战争的目的不再是传统的摧毁敌人、控制领地,而是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夺取民心、实施软杀伤,信息网络和民众对新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作战的空间将更聚焦社会心理层面,作战的主体将更多元,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普通民众等非军事力量,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大量参与政治战争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战样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情报战、经济战等形式,将在联合作战中一体化同步实施。而这些变化,正是现代政治战的核心内容。2014年,美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战争将是在物理和精神两个范畴内同步展开进行的全频谱战争”,要综合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给敌国制造麻烦陷阱,使其按照己方意图结束敌对状态。但兰德报告认为,“美国现有的模型与工具,还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对手”。因此,必须考虑建立新的作战能力。

美国在2017年12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4月的《国防战略报告》里,污称中俄试图挑战现有国际规则和秩序,是修正主义国家。同时指出,修正主义国家“采用政治、经济、网络和军事等混合手段,参与了‘根本上的政治竞赛’”。不仅如此,兰德报告还多次强调,美国在对付类似的修正主义国家的手段上还处于弱势,发展这种“政治战”能力的需求是迫切的,因为美国的对手已经开始进攻了,并以俄罗斯成功接管克里米亚的行动来佐证,认为俄是依托强大的信息情报和舆论宣传能力,兵不血刃地收回了克里米亚半岛。且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后,美国精英阶层和学者声称俄罗斯采用政治战手段干扰和影响大选结果的消息不绝于耳。布鲁金斯学会于2018年3月发布的报告《未来的政治战:俄罗斯、西方和全球数字竞争时代》中,称俄罗斯运用维基解密、定向广告等方式干涉美国、爱沙尼亚、乌克兰等国的民主选举,并着重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俄罗斯除了会对美国发动虚假情报宣传战、培养政治盟友外,还将频繁发动赛博攻击,以分裂、破坏甚至颠覆美国及盟友的利益和价值观。同时,兰德报告还称“中国通过‘三战’——心理战、舆论战和法律战来协调国家权力和展示国家意志,在控制舆论和对抗宣传方面已经十分熟练,并且在利用国际法支持国家安全目标方面可能已经超过美国”。

二、“政治战”回归的背景

(1) 高易发区:面积为1 078.7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9%,主要包括柔远河流域一带、城壕乡、乔河乡、南梁乡、元城川河谷阶地一带。区内河流侵蚀强烈,沟壑纵横,地质环境脆弱,人口密集,同时也是输变电站、水利水电工程、公路、桥梁、耕地等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区内分布地质灾害点61处。

(一)认为单一的军事作战已无法满足当前形势需要

“政治战”在国际角力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荷兰国际关系学院发布的《战略监测报告2018-2019》中指出,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在全球事务中主导地位将逐渐下降,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加大非常规军事手段应用的政策,正是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的政治回应。同时,美国多家智库也积极呼应,相继发表了有关“政治战”的研究报告。美国战略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应对全面强制:反对威权政治战的竞争策略》中,称“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俄罗斯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参与政治战争”“俄罗斯和中国的恶意活动应被视为一种独特形式的独裁政治战:全面强制”。 美国会还举办了多场有关中俄“影响行动”的听证会,美国不少媒体和学者利用“推特”“脸书”等传播工具大力鼓吹“(俄罗斯)政治战的现象回来了”,“政治战回归”的思想让不少知华派专家学者受到污蔑攻击,一些欧美国家相续跟风,叫嚣除了国家间军事竞争和政治战争的增加之外,欧洲外部边界的政治暴力也在肆虐等等。受此影响,美国内涉华态度和氛围严重恶化,正迅速从经贸、投资领域向教育、科技甚至意识形态领域蔓延,这可能将导致新一波的“麦卡锡主义”浪潮。

(二)认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导致了战争形态发展变化快

在冷战时期,美国推行“遏制战略”,曾围绕社会主义阵营大力开展“政治战”。如,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和日本复兴;开展文化冷战,资助一大批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口诛笔伐;争抢舆论阵地,借由“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对所谓铁幕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培植亲美力量,为前苏东国家异议分子提供资金支持,在伊朗和古巴等国发展亲美政府。冷战结束后,美国内总结冷战经验时普遍认为,“政治战”的成本低、影响大、效益高,“是防止共产主义扩散、打赢冷战的制胜法宝”。同时,由于“政治战”臭名昭著,中情局颠覆破坏行为影响极坏,冷战后美国对“政治战”的对象、地位和手段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保留一定舆论宣传工具的同时,降低了“政治战”的调用和投入。主要原因有,一是认为新的历史秩序到来,西方自由民主力量势不可挡,持续大规模进行“政治战”的必要性下降,参与和扩展成为美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基调。二是判断世界呈单极化发展,美国力量和声誉达到顶峰,全球领导地位不可动摇,自身形象更加重要。三是“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主要威胁,“政治战”的传统作战效能不再适用,组织最广泛的国际反恐阵线成为迫切需要。四是美国软实力和巧实力突出,使其更加重视公共外交的作用。美国新闻署关闭,相关业务并入美国务院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局,中情局资金收买、颠覆渗透、暗杀破坏等行为有所收敛。

(三)认为来自中俄的矛盾威胁正在逐步上升

而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美国认为世界已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现代 “政治战”激烈展开,应对中俄等大国挑战成为美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美智库认为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以史为鉴,再度提高“政治战”地位,注重发挥“政治战”的独特作用。

三、“政治战”影响的几点思考

(一)“政治战”的回归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反华情绪升级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凭借强大的信息战优势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迅速瓦解了塔利班、萨达姆政权。然而,由于美国政治上的失利,并没能塑造持久而有利的政治格局。美国认为他们在现代战争方面存在根本性缺陷。由于强调现成的、传统的模型与工具,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对手,不利于向非常规手段发展,导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以及打击伊斯兰国、对抗索马里、也门、利比亚和其他地区的非常规力量时,总是陷入困境。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虽付出了4427名美军士兵阵亡、7000多亿美元军费消耗、3.4万多人受伤的惨痛代价,但导致的结果是局面更加难以控制,战后的伊拉克恐怖活动频繁、反美倾向更加严重。在反恐战争中,美国陷入了“虽赢得战役战斗胜利,却失去战争胜利”的越战式失败的尴尬中。同时,美国还长期深陷阿富汗游击战争难以自拔,虽深度介入叙利亚战争,但其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却备受冲击。对此,美研究学者认为,“美过去严重依赖常规军事能力,而对手争夺的却是在人民中的影响力和合法性。因而,美国战争胜利的成功往往是局限的、短期的,且仅限于传统作战中”。所以,美国必须转换思路发展“政治战”能力,才能挽回失利的局面。

(二)“政治战”可能成为美国加大对华遏制的重要战略着力点

“政治战”虽始终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但美国在冷战后一直对华奉行接触合作与防范遏制并存的政策,并未全面实施。但随着特朗普政府战略政策的调整和贯彻落实,不难看出,美国构建的“印太战略”,对华发动的“贸易战”,美国多名国会议员要求收紧中美科技、教育合作,情报部门高官频繁宣扬我国是主要威胁,美军方持续在“台湾”“南海”问题上增加新的动作等一系列操作,无疑表露出美政府内部对华战略判断更趋负面,“政治战”等非军事手段运用也更加频繁。兰德公司、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等智库相关报告带有明显军方背景。这些情况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基点已经发生调整,美国从对我进行战略遏制和防范的长远需要出发,在与我打贸易战的同时,很可能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不断增大对华“政治战”力度,形成对华遏制的重要战略着力点。

(三)美国对华展开“政治战”仍存在诸多矛盾问题

一是资源难以兼顾的问题。从美国智库发布的多份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美国发动“政治战”不止针对中国,美国要解决朝核、伊核问题,根本上离不开中俄合作,而对俄、伊、朝等诸多国家同时展开行动,将直接导致资源分散、战线拉长,其效果难以保证。二是中俄政策斡旋的问题。从美国大战略视角可以看到,美国想在与中俄的三角关系中占据主动权,甚至考虑联俄制华,但美国内强大的反俄势力使美俄关系很难发生实质性的转机,特朗普政府也无计可施。这也为我国在与美俄的三边关系运筹中提供了较好的战略机遇和较大的回旋空间。三是美国保护主义抬头的问题。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均高调宣称“美国优先”,其行动均围绕谋求和扩大美实际利益展开,大力增加军费支出,高度重视整军强武,大幅削减对外经费,降低输出民主力度等等。从国际多边格局的趋势来看,大力采取保护主义是美坚持其霸主地位,对多边主义的挑衅。霸权主义可能导致美内忧外患,使“政治战”开展的条件和效果大打折扣。

注释:

①是指蓄意改变、干扰、欺骗或破坏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等行为。

②是“政治迫害”的同义词,指恶意诽谤、肆意迫害持不同意见的人,有“美国文革”之称。

参考文献:

[1]Linda Robinson,Todd C.Helmus,Raphael S.Cohen.Modern Political Warfare: Current Practices and Possible Responses[R].RAND Corporation,July,2018:12-15.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1772.html.

[2]Charles T.Cleveland,Ryan Crocker,Daniel Egel.An American Way of Political Warfare.[R].RAND Corporation,July,2018.https://www.rand.org/pubs/perspective/EP304.html.

[3]ThomasG.Mahnken,Ross,Babbage,Toshi,Yoshihara.Coutering Comprehensive Coercion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gainst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Warfare.[R].CSBA,June,2018.https://csbaonline.org/research/publications/.

[4]Alina Polyakova,Spencer P.Boyer.The Future Of Political Warfare :Russia,The West,And The Coming Age Of Global Digital Competition.[R].Brookings Institude.March,2018.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8/03/the-future-of-political-warfare.pdf.

[5]Willem Oosterveld,Bianca Torossian.Political Violence in the European Periphery.[R].Clingendael.Institute.March,2019.https://www.clingendael.org/pub/2018/strategic-monitor-2018-2019/political-violence-in-theeuropean-periphery/.

[6]环球视野:兰德支招:美国怎么打政治战[EB/OL].[2019-01-09].http://www.globalview.cn/html/ global/info_29297.html.

作者简介: 庞于,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指挥专业。

责任编辑/周洁

标签:;  ;  ;  ;  

试析美国“政治战”缘何回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