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基于 SPOC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 改革实践研究

耿 杏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网络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 随着国家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混合式教学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趋势。在解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平台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SPOC,以“需求分析→在线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实施→评价与考核”为实践路径,开展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实践。从学习支持机制、学习方式的改变带动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效果优化三方面进行总结,从教学、平台、知识三方面进行反思,以探索高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SPOC;现代教育技术;混合教学

随着高校MOOC学习的兴起和移动学习的普及,在“互联网+ 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学习者数字学习素养的提高,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真正提升学习者的获得感与高阶能力,使课堂成为激发思维和应用创新的“金课”。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通过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课程和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提出“以用促建”的建设思路,极大地激发了高校课程教学的活力。笔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混合教学实践,来探索高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 SPOC概述

(一)内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2013年由美国加州大学MOOCLab课程主任Armando Fox教授首先提出的,它与MOOC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限制在线课程学习者的数量和准入条件。[2][3]SPOC通常被认为是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这与高校的传统班级制不谋而合,其目标是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4][5]

(二)平台课程结构与学习行为路径

SPOC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平台来完成,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它们都支持以班级为单位的在线课程建设,有一些共同的课程结构。SPOC课程平台一般包含“公告、微视频等课程资源、活动(投票、测验、作业等)、论坛”几大模块。以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为例,其学习行为路径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公告的指引,学习课程资源,主要是查看导学单、观看微视频等,在观看过程中,老师对知识点的内容可以设置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课程资源学习之后,进入测验,以检测知识学习情况,然后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论坛中的“主题讨论、教师答疑、自由讨论”进行协作讨论与解疑。课程结束进行考试,最终获得课程证书和学分。课程平台提供资源支持和人际支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学生在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与同伴和教师进行协作讨论。

图1 SPOC学习行为路径

(三)教学模式

SPOC在高校课程教学中通常采取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结合[6],通过重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进行混合教学设计。[7]混合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实践侧重点不同,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将大部分自主性活动采用在线学习形式,对于概念性的、易理解的内容,学生依托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时,主要以深入探讨重难点内容、集中答疑学生困惑、主题研讨、实训教学、任务完成等互动、高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由于教师需要通过课前测验等来检验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所以混合教学理念将评判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基于 SPOC的混合教学实践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SPOC是开展该课程混合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确定所采用的平台框架,根据学校支持和个人熟悉程度,本次实践采用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平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实践。在开展教学实践之前,需要对平台进行一些基础性操作,具体包括:课程信息完善发布、学生信息导入、平台提前调试、了解在线学习流程等。教师需要发布课程,学生用户才能看到;教师批量导入学生的学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学生在注册后才能进行选课。平台有网页端和移动端,学生都会用到,尤其是移动端,学生的在线学习基本都是通过手机APP完成的,需要提前调试,确保学生正常访问。教师只有对该平台的在线学习流程要了然于胸,才能全面利用平台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其实,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流程的了解也是前文SPOC学习行为路径的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展课程混合进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混合教学实践路径是:需求分析→在线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实施→评价与考核。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教学实践路径

(一)需求分析

工程区处于相对稳定区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 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库区不存在向两岸永久渗漏问题,无浸没问题。岸坡较少缓倾结构面,库岸无大方量滑坡的危险。

1.学习者分析。该课程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设。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学生在大一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计算机操作基础,同时,学生本学期开设 3个领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即平行课程,对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的撰写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幼儿课件制作等内容。

人们常说,做农资是需要情怀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农资人常年要忍受风吹日晒、舟车劳顿之苦,更是因为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最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想要更好的产品推广开来,让农民增产增收。

从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来说,作为00后的大学生,她们对于网络信息处理、智能手机软件操作等非常擅长,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对于混合学习的接受度和在线学习能力都是比较高的。在笔者进行的《开展在线学习意向的问卷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她们有问题时的求助方式以“上网搜索”和“身边的同学”为主,分别占88.89%和76.51%。75.24%的学生有过网站或其手机端学习课程的经验。对于开设在线课程的态度是“感兴趣”(67.94%)、“一般,老师要求也会做”(27.3%)、“没兴趣”(4.76%),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认可和接受在线学习的,她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她们会经常使用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交流,她们在有明显上下级关系的官方群中有43.17%的人会主动发言,但是在比较民主的兴趣群中有63.49%的人会主动发言,但是当问到“看到有人问问题或寻求帮助,会主动回复吗?”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主动回复,官方群和兴趣群几乎一致,会回复的人数分别占77.46%和77.14%,说明学生有在线协作学习的能力。50%以上的学生用手机做过:Word文档、Excel表格、PPT、拍照后处理照片、下载音频、手机录音、下载视频、手机录像、手机录屏,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技能操作,也说明这门课程开展混合教学的适应性。

父母离婚的那天,父亲狠狠地打他,骂他“败家星”。母亲大病了一场,精神恍惚。父亲给了微薄的赡养费,母亲说,如果你要了,就不是我儿子。于是,他只有去打工。父亲渐渐成了这个城市的有钱人,开着名车一次次从他身边经过要把钱给他,他拒绝,他恨这个男人。母亲去世后,4年大学,他靠助学贷款,又打了好多工,熬了过来。他不会原谅父亲。父亲越来越有钱,还放出话来,穷死他,我一分钱都不会留给他!他冷笑,我一分钱也不会要!24岁那年,他得了一场病,医生问他家属是谁,他吓了一跳,他知道自己病得很重,便打电话给父亲。

表1 “数字绘本故事”项目学习内容分析表

3.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实训条件和自带设备的分析。实训条件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在专科层面也是以应用为主,其中涉及到很多信息化教学的软件,因此,目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在机房开展。课堂中一人一机,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开展相关的操作实践。自带设备方面,通过《开展在线学习意向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基本都住校,但只有个别的学生会带电脑,而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学生用智能手机APP进行网络检索、社交、办公软件处理、音视频娱乐等已经非常熟练。所以在开展SPOC混合教学时,课外时间的在线学习主要是通过在线课程的移动端APP进行,对于后续在线学习资源的准备也要从更适合移动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

2.课前导学。混合教学一般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流程开展的。课前导学中,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上传在线自主学习内容(微视频、测验、作业等);监控在线讨论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在线回答学生疑问;在线发出公告,下节课小组汇报题目等;准备课堂教学支撑材料(课前统计学生疑问、平台数据等)。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在线自主学习(微视频、测验、作业等);问题在讨论组先行讨论;根据在线公告的指引→自学微课→独立完成课前测验→分组;熟悉并在线讨论作业题目。

(二)在线学习资源设计开发

在线学习资源主要是指SPOC在线课程的相关资源,需要从教学全流程的角度进行设计,考虑在线学习资源在教学的各流程发挥的支持作用,包括课程资源、课前测试、作业活动、讨论话题等。

2.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指对课程内容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以项目——“数字绘本故事”为例,该项目是将静态的幼儿绘本图片,通过图片处理、动画制作、故事配音、背景音乐、PPT视频导出等,让绘本中的故事形象运动起来,形成声画结合的动画视频的过程。具体的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

1.与化疗联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化疗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外,也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26-27],抑制负性免疫信号,正性调节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这为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吉西他滨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它无免疫抑制作用且能够提高T细胞的活性。吉西他滨联合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课程资源主要是由课程内容转化而来的、知识点切割形成的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还有相关的学习任务单、扩展资源等,包括多种媒体类型。在SPOC平台中会根据章节或项目等进行组织,是基于主题的颗粒化资源聚集。课前测试需要个人完成,以客观题或基础技能为主。用以检测学生是否在课前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学习及对相应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业活动一般以作品为主,这也是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技能应用的特点决定的。作业活动一般是课堂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可以在课前发布,让学生了解课堂任务内容,完成后通过平台提交作业。讨论话题的设计是学生头脑风暴、深入理解知识的必要部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和课程内容的分析,确定讨论话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激发思维、扩展思路、增进理解。例如,“PS绘本图片处理”的部分在线课程资源如表2所示。

表2 “PS绘本图片处理”在线课程资源表

(三)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教学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设计主要包括SPOC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部分,两者有效融合,在课程教学全流程的不同阶段发挥各自的作用。在线学习是通过课程SPOC平台进行的,主要在课前开展,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微课自学、在线交流、课前测试、收集问题、作业布置等,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任务单助学、检测评学、微课自学、学生互学等。课堂学习是在机房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主要以项目驱动为主,以小组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根据不同章节与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师生通过面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完成课程目标。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专题讲解、课堂研讨、小组合作、展示汇报、问题反馈等,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任务导学、小组互学、评价促学等。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混合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

(四)学习活动实施与评价

1.活动准备。在进行混合教学活动之前,有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从而让学生熟悉混合学习方式,顺利进入课程学习。首先,向学生介绍平台及课程实施流程,并对学生进行平台应用培训。其次,要求学生完成平台注册,加入在线课程进行课前导学。再次,学生分组,各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混合学习中的交流讨论组织和问题汇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明晰学习目标、熟悉教学方式、清楚评价方法。

鉴于参赛果农的热情,当天大赛的开始时间不得已后延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安庆杰宣布威县首届特色果品品牌文化节暨“根力多杯”梨王&葡萄王争霸赛正式拉开帷幕。

3.课堂研学。课堂研学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的,以实训为主,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虽然是在课堂集中学习,但学生仍然可以通过SPOC平台的资源辅助自学与交流,例如一些软件案例的操作,学生可以查看平台中的视频进行学习。当然,学生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也可以在平台的论坛中发布疑问,进行讨论交流。混合教学活动如图4所示。

在GP100-C3高频感应淬火设备上,利用设计制作的仿形感应器(见图2),对制动器压盘锥窝部位进行感应淬火。

图4 混合教学活动图[8]

下面通过“数字绘本故事”项目为例具体说明SPOC混合教学实践过程。

“数字绘本故事”项目SPOC混合教学实践整体安排如表3。项目包括图片、声音、合成三大模块,它们顺序开展,每个模块都是先进行课前在线自主学习,再进行课堂研学,然后进行课后巩固练习的方式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混合教学实践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混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表3 “数字绘本故事”项目SPOC混合教学实践整体安排

“数字绘本故事”项目SPOC混合教学实践过程包括“课前推送、任务布置,课上解疑、演示,课后任务完成”三个主要过程。图片部分使用的是Photoshop软件,声音部分使用的是Audition软件,由于软件较大,学生课前练习机会较少,在实施中通过两轮迭代的方式完成。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两轮迭代

三、总结与反思

(一)学习支持机制

本课程的学习支持机制设计是以“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流程反馈支持为设计理念,主要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答疑、提供学习支架完成的。其中,同伴互助主要通过面对面、QQ群、在线课程平台论坛讨论反馈;教师答疑主要通过课堂辅导、在线课程平台的答疑区反馈;提供学习支架主要指相关微视频、小测验、相关软件的在线资源教程网站、资源搜索等。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混合学习支持机制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带动教学环境的改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移动学习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传统的“课本+ 练习册”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学习。学校对手机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危害论”到现在的“工具论”,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从传统课堂的“手机袋”到现在的“手机进课堂”。

(三)教学效果优化

2.学生深度学习与讨论更充分。学生在课前自学并完成作业,带着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和疑问走进课堂。课堂上老师不用进行填鸭式的讲解,更多地采用理实结合、项目驱动的方式。课堂实训主要通过“小组形式+ 共同任务+ 分工协作”,学生会形成相似共同经验,便于形成共同话题,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明显提升,深度学习效果明显。

1.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进行混合教学改革之前,教学团队考虑的实践难点之一就是学生比之前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多,尤其是课外,作为公共科目,学生是否会主动投入是不确定的。教学改革效果比预想要好的多,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课下学习时间变长。SPOC提供学习资源与教程,学生随时可看,可根据视频教程进行操作练习,而改革之前的课堂只是教师课上演示一遍,学生操作反馈,学生对软件操作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学生在课堂课外的练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FN检测等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sICAM-1及宫颈长度等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单一特征及多特征联合预测早产使用ROC曲线,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重构。从完整学习流程的角度,仍然是初步学习新知识、深化理解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应用评价创新等,但是混合学习将讲授的新知识变成了线上自学,课堂主要完成深化理解巩固创新等对学生来讲更重要和更需要指导的环节。

(四)实践反思

1.教学方面。粗放型教学管理。实践中的教学管理是粗放型的,对学生自主性要求较高,势必会造成学习结果的分化现象。在后续实践中要采取一些方法,如将线上学习表现(相关数据)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中、自主学习后布置课前作业并让学生课上展示等。交流方式选择。在小组成员的混合式协作学习实践中,学生对SPOC论坛的使用率并不高,小组成员更愿意采用“小组QQ群”和“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研讨。这和交流工具使用的便利性与熟悉程度有关,一方面,学生日常的学校生活经常会使用QQ群,而SPOC论坛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没有社交氛围。另一方面,课堂中有些问题用文字不好表达,直接同坐在身边的同伴讨论更方便。

2.平台方面。在线课程资源的制作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应用的角度统筹考虑。平台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切割,形成颗粒化的多媒体资源,还要考虑平台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资源怎么用,怎么和课堂配合,平台功能如何支持课堂活动,等等。也就是说,“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制作、课堂研讨”是一个统一体,课程平台不仅是一个“数字教科书”,还要通过资源的开发和平台功能的挖掘,获取、存储与分析教学的过程性与生成性资源。

平台数据分析可视化及课堂活动支持较弱。本次实践使用的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平台在后期的数据分析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出与计算,但对于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方面有待加强,虽然选课人数等数据可以形成图表,但它更多是从管理者角度,对于教师来讲,有些学习过程性数据的可视化图表需要使用其他软件完成。另外,平台没有投票、分组等课堂活动方面的支持,教师只能选择其他软件工具代替,如果能将它们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更好。

医院感染管理科要与护理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出护理感染控制标准,如: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病区的消毒制度以及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规范等,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保障感染控制质量[2]。

3.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的价值导向。教学中使用的PS、AU,是专业的图片和声音处理软件,课时有限,软件难度较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选择的绘本图片在处理时,有些必须使用PS才能完成,但是有些只是涉及到简单的抠图等,因此有些学生会选择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容易上手、平时经常使用的小软件或APP。声音方面,有的同学会直接从网上下载绘本故事音频,有的学生是自己录音、使用AU处理。这使教学团队在课程评价的价值导向上产生摇摆,从作品的质量上讲,由于图片难度大,PS处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学生付出的努力更大,教学内容也是PS,但使用美图秀秀的作品完成效果也不错,如何评价?这就要从课程目标来考虑,而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和幼儿教师岗位要求相关联,学生在未来的幼儿园工作中会用到什么软件,怎样用,达到什么效果等才是课程评价的初衷和价值。

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通过课程评价的价值导向分析,需要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如图片处理软件的扩展方面,一线的幼儿教师经常会使用熟悉的图片处理APP,在教学中应该设定作品评价标准,不限定使用软件,而应该让学生能根据图片特点选取适当的软件。如声音处理技能的涵盖方面,让学生掌握多种实用的声音下载、处理技能,扩大其未来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技术选择的随意性。再如绘本提供方面,教学中应适当限定绘本图片的难度和相近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绘本供其选择,弱化由于学生自主选择绘本所造成的图片处理难度差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 (2015-04-13)[2019-06-0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2] Fox,A..From MOOCs to SPOCs[EB/OL].(2015-04-24)[2019-06-08].http://cacm.acm.org/magazines/2013/12/169931-from-moocs-to-spocs/fulltext.

[3]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4]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 85-93.

[5]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6]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7]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

[8] 任苗苗,马燕,李明勇.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J].软件,2017,(4):12-17.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Reform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Based on SPOC

GENG Xing

(Information Network center,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 College, Xuzhou,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blended-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spot and trend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deconstructing small-scale restricted online courses, SPOC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school cloud platform of MOOC of Chin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practice path is "demand analysis,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through which the mixed teaching practic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learning support mechanism, learning style change driving the chang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and reflect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platform and knowledg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 SPOC;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blende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698(2019)05-0057-06

收稿日期: 2019-06-11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SJD880170);2018年度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青年课题(186140063)

作者简介: 耿杏(1982-),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周 宁)

标签:;  ;  ;  ;  

基于SPOC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