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型课堂中的培学养思论文_肖毅

高中数学学习型课堂中的培学养思论文_肖毅

四川省成都市第37中学 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在新的素养教育理念下,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更加受到重视,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市级课题《普通高中构建学习型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研究情况,在学习型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通过最优途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是学习型数学课堂教师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就如何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习型课堂 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

美国麻省理工教授彼得在《学习型课堂艺术与实务》中指出:建设学习型课堂就是充分调动、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潜能,努力形成一种弥散于课堂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来整合个体的知识和追求,形成团队的知识财富和愿景,在实现团队愿景中个体价值得到体现,最终课堂效益大幅提高。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课堂氛围等有关,但我们认为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关。一是教法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急需改进并提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法的培养,以教法代替学法,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超负荷的负担而敬而远之。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研究,培养学生学法和思维方法应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学习型课堂培养学法的意义

1.适应新课标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

新课标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将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带路人。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学生才是中心。数学学习型课堂引导教师与学生对教法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课标中教师角色转变所需要的。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1]: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高中教师培养学生学法的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的指导?[2]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教学时,请学生课前、课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并欣赏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证明、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变“被逼学习”为“我想学习”,“我需要学习数学知识”。

2.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3.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3]?

(1)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去掉听课的盲目性,而且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解决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促使教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安排预习作业让学生完成,指定组长督促检查;②上课先抽出几分钟让学生阅读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从中找出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③对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直接布置作业题,让他们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去有目的的进行自学,达到预习的目。

(2)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

(3)指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

三、学习型数学课堂中培养思维的方法

1.数学与思维

人类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是无限的,所以数学的发展与思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从数学诞生那天起,它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

2.学习型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思维

1)在预习中培思。 老师每天的课后作业都会出现预习作业,不能流于形式。我们的培思方法要做得细致,引导到家。先设计一个预习提纲(学案),让学生的预习有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方法上可采用课时预习或者单元预习。这种预习中的培思方法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听课中培思。关键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

(1)学习要求是什么;

(2)知识怎样形成的;

(3)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4)例题解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如何;

“思”是指学生思维。“思”可谓是课堂的最重要的环节,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反思,即树立批判意识。

“听”是“思”的基础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合理的课堂笔记,不是黑板上写什就机械地抄什么,用“记”代替“听”和“思”。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惑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学习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在课后培思[4]。

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复习,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反思。

我们建议学生结合教材、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然后再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反思如何书写才规范、条理清楚吗?

在我们的学习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能力,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提高数学学习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我们教得愉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著,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M),科学出版社

[3]李昂著,读书方法探寻(M),长征出版社

[4]《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模式》

论文作者:肖毅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学习型课堂中的培学养思论文_肖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