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论文_臧颖

精心预设,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论文_臧颖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215122

摘要: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应当拘泥于固定的教学程序。新课程改革对化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和谐的课堂应当是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生成,不断的修正预设寻找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点,构建和谐的初中化学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和谐初中化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关于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探索与争论就从未间断。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预设”占有统治地位,依靠“教”来推动教学进程。很容易造成灌输式的教学。另外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中,则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精彩的预设并非只局限于老师一个人的表演,灵动的生成也不是学生们的恣意发挥。新课程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诟病,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换而言之,课程既包括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的实施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最初准备阶段,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的有效预设和生成将之融合平衡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是我们教师需要重视研究的课题。

一、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预设”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预先设定,弗雷格将预设解释为前提或假设。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指的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出一系列的展望性的展望性预设。成功的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空白。化学学科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知识点多、应用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实验、探究、讨论等都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预设环节,重视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但是也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和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预设的地位和作用。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准确的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平衡点就要求老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规律去构建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系统。

“生成”原指生长与建构,从一名化学教师的视角来说,可以认为是“通过化学反应而形成”。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赋予“生成”新的意义。新课标下的生成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而对原先的教学设计即课前的预设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启迪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生成有利于学生个体价值和观念的确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对老师而言也会感知到不一样的专业素质上的提升和变化。对于生成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有的学者认为“生成”是一种学习策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教学文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前提和准备,生成是目的和归宿。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不能以孤立的眼光去重点强调某一方面。过度的强调任何一点都会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把握弹性预设的方向性

教学预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它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的前期预设即教学设计的架构。教学过程中的方向性必须在预设阶段就明确出来,如果方向性不明确任由学生天南地北的发散,那么这样的课堂的有效度就会很低,最终的教学标的完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将教学预设,设定成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那么很容易会形成一个填鸭式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中很难提起兴趣。接下来,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就弹性预设以及预设的方向性分别说明。

1 、弹性预设,构建和谐课堂

二氧化碳是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义务制教具阶段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是化学启蒙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这一堂课的时候,主要是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可以促进后期的教学生成。在设计的时候,事先用矿泉水瓶装两瓶气体,一瓶是二氧化碳,另外一瓶是空气。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向其中分别倒入越占矿泉水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充分震荡。同学们会发现,有一个瓶子会变瘪了。引发思考,变瘪的瓶子里是什么气体,具有什么性质?你知道的那些气体有这样的性质。到这里就有了一定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的结果往往会偏离起初老师的预设,这样就留有一段弹性教学的空间。完全可以联想到之前讲过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边也可以为后期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知识生成埋下伏笔。在预设过程中还要对不同学情的孩子留有弹性空间,在预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上的差异,体现分层教学。

2 、弹性预设,方向明确

虽然有效的和谐的课堂强调发散性的思维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视角,但是指向明确是教学过程中必需的一个要素,是后期生成知识的必备条件。如果在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讲解阶段,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是一盘散沙,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有指向性的一步步的去引导学生,就会收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三、把握动态生成

孔老夫子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思想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同的进步和提高。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即生成”。在一门学科的初始学习阶段,通过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创设的情境要与主题紧密结合、具有全局性让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在前面的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讲解方面,是怎么样用情境贯穿课堂的呢?将学生对于引入时现象的思考讨论结果筛选合适的罗列在黑板上,将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层层递进,由物理性质的讲解贯穿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讲解,再由化学性质的讲解引申到二氧化碳的检验、吸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二氧化碳的制取。选择相对开放性的预设有利于动态的生成。所谓开放性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一个个灵活的版块,并不要求教师预想出所有的细节,教师只是需要给出明确的方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让学生讨论、交流、思考,从而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大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程预设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教师会存在准备不足,在预设实施的时候害怕出现“意外”,担心这些意外会影响自己正常教学的进行。其实这些“意外”就是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们教师应当好好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起到一个课堂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入侵”和“生成”[J].教学月刊.2004(9).

2 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8.第五页.

3 黄振萍.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和生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4 金茹.精彩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课堂教学研究. 2013(03).

5 李兴武,薛灵伟.解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J].新课堂设计室. 2012(07).

论文作者:臧颖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精心预设,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论文_臧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