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学生“质疑”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许孟宇

许孟宇?

摘要:科学课堂精彩纷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许多知识学生是可以欣然接受的。但由于很多情况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因此对知识本身还是有一定“质疑”声的,有些知识虽然可以勉强接受,但心里是不服气的。如何正确看待这些“质疑”,解决并各个击破“质疑”点,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是我们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化疑点为闪光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质疑问题;创新意识;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科学教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了被动接收知识的机器,殊不知学生对知识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质疑声的。如果这种质疑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就会大大降低,这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冲突的,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创新意识。?

“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却须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前者的“无疑”是囫囵吞枣,不加疑问的读书,“有疑”则是积极思维,疑源于思的表现。面对科学课堂中学生的各种质疑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师生交流等诸多元素,这些问题被搁置起来越积越多,导致恶性循环。那么产生这些质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已有知识的缺陷还是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偏差?许多教师面对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常疲于应付、回避或点到为止。如何正确看待这些“质疑”,解决并各个击破“质疑”点,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是我们科学教师必须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让学生勇于质疑? 

学生有着千奇百怪、奇思妙想的无穷的想象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特别是新时代的初中生,个性化特点鲜明也体现在学业上,喜欢提各种问题,教师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要包容地指导性地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一段时间后,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自然就会更加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勇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读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学生取之所需,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注重质疑方法,提升思维空间?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和拓展。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缺少针对性,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本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教师对问题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耐心接受学生的质疑问题时不能漫无边际,回答一些无关科学知识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有法可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如《水的浮力》一节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有浮力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产生浮力的原因是什么?浮力在水中会消失吗?教材中的实验能证明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吗?……教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然后经过老师的处理,可以得到许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开展对课堂知识“质疑”问题的收集与调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质疑问题,由于很多时候得不到的合理解决,会一直积累下来,长期以往其实是很不利的。与其让这些质疑问题恶性循环,倒不如我们教师主动出击去收集学生各种问题。通过座谈、问卷、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搜集并筛选学生的各种“质疑”问题。学生的“质疑”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如教材中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对实验结论的质疑,甚至对实验设计的质疑,有些科学结论学生也会产生质疑,许多的习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或者并不是完全赞同教师的方法等等,教师对搜集起来的“质疑”问题,进行认真筛选,并将问题进行初步分类,哪些是知识缺陷引起的,哪些是理解偏差引起的,又有哪些是教材实验引起的,并存档、整理成册,以便对症下药。?

学生质疑问题样表? 

四、制定针对“质疑”问题的策略? 

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加强对知识的理性思考,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关注知识的小细节,加强对科学教材的专题研讨。梳理讨论科学教材体系,找出学生“质疑”的原因及相应解决办法。针对这些质疑,设置情境实验、理论引导或知识延伸,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好具体的实施方案。?

1.教师课堂教学解决常见“质疑”问题?

(1)科学课堂中的预见性“质疑”? 

对于可预见性“质疑”,教师可以有一定的准备,教学案例中可针对性体现,灵活应用实验优化、知识引导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如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探索酸的性质》一节中,学生会质疑氯化铜的颜色,教师可以从溶液质量分数的角度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 

(2)科学课堂中的不可预见性“质疑”? 

针对学生的不可预见性“质疑”问题,根据前期方案由老师课堂实践,进行课堂实录,解决学生的疑惑。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一节中,实验结论为水有氢和氧组成。学生会有这样的质疑,氢是什么,是氢气吗?氧又是什么,是氧气吗?针对这类质疑,教师应该用元素的知识进行合理引导。再如《空气》一节中,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的燃烧,冷却后瓶内水位的变化来证明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学生会质疑红磷如果可以在氮气中燃烧就不可以说明问题。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一可以从氮气的稳定性进行知识延伸,二可以设计实验证明红磷是否可以在氮气中燃烧。? 

(3)针对质疑问题,改进实验教具? 

学生的思维是多层次的,质疑问题有时候往往是一种优秀的资源。如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节中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必须保持水平位置,在方便读出力臂的基础上,才能得出F1L1=F2L2的结论。学生会质疑,如果杠杆在非水平位置达到平衡,平衡条件又是否一致呢?通过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可将实验装置进行创新,在杠杆内部加两支贴有米尺的木条,木条上装有卡环,卡环与木条保持垂直。?

(实物图如下)? 

实验装置实图? 

该装置既可以进行教材实验,又可对非水平位置进行实验,并将钩码换成弹簧秤,将一根笔直的铁丝绑在弹簧秤上,当两个弹簧秤用不同的力F1和F2使杠杆平衡时,调节卡环,旋转米尺木条与铁丝垂直,读出力臂。不但解决了教材只能在水平位置研究杠杆平衡的缺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学生“质疑”问题的个体交流?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是不一的,有的学生元认知水平高,重难点有可能一开始在自学质疑时就提出来了。学生的质疑问题也各种各样,具有牵涉面广,问题指向性不强或学生内容表达含糊其词。由于学生的问题数量多,且有很大个体的差异性。通过老师的认真筛选和分析,需对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与学生个体的课外交流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既是对课堂的延续又是对课堂缺陷的弥补。无论是书本上有的还是没有的,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的,无论是答疑还是教师的有意引导,一般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现实性,都能为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的发展服务。? 

当然,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在短时间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使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质疑”习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标精神的逐渐深入,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适时并合理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质疑,释放学生体内的探究欲,方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忱。? 

总之,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而质疑本身就是“学”的一种方式,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的同时,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各种质疑声,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中?

邮政编码:312369?

论文作者:许孟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4

标签:;  ;  ;  ;  ;  ;  ;  ;  

科学课堂学生“质疑”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许孟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