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论文_王继伦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论文_王继伦

王继伦(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 贵州 平塘 558300)

【摘要】目的:探析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 线片、CT 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收治的20 例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 线片、CT 及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腰椎肿瘤5 例、胸椎肿瘤11 例、颈椎肿瘤4 例,其中12 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 例累及椎体;病变均突入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X 线片、CT 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磁共振表现为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CT 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磁共振;CT;X 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9-01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四肢长骨,脊椎骨巨细胞瘤则比较少见,有关报道指出脊椎骨巨细胞瘤约占总病例的6.5%[1]。

其临床危害较大,诊断十分复杂,所以明确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收治的20 例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理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了总结,以此提高脊椎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收治的20 例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理资料,男12 例,女8 例;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32.5±2.8)岁;病程2 个月至2 年,平均时间为(8.2±1.1)个月。临床表现为颈、腰、背部疼痛,大小便障碍及下肢麻木等。

1.2 方法全部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均行X 线片、CT 及磁共振检查。采用计算机X 线成像系统进行X线片检查,对腰椎、胸椎及颈椎的正侧位片进行摄取,颈椎部增加双斜位及张口位片。采用GE LightSpeed16 层MSCT 机行CT 扫描,层厚为5mm,重建间隔3mm,肘静脉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 后行增强扫描。采用GE 公式Signa 1.5T超导型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SE 序列: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TR/TE:500/11ms),T2WI(TR/TE:4000/102ms),间隔1mm、层厚4mm、FOV32cm;轴位T2WI(TR/TE:2600/102ms),间隔1mm、层厚4mm、FOV20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2.1 病变特点本组腰椎肿瘤5 例、胸椎肿瘤11 例、颈椎肿瘤4 例;软组织肿块最小为39mm×31mm×21mm,最大为51mm×81mm×45mm,边缘不清晰,呈不规则分叶状。20 例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移位;12 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 例累及椎体。

2.2 X线片表现13 例脊柱生理曲度正常,7 例侧弯畸形;8 例椎体呈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改变,12 例呈单房溶骨膨胀性改变;10 例椎体压缩楔形变,10 例椎体为正常形态。

2.3 CT 表现椎体及附件显示溶骨性破坏低密度区,为膨胀性生长,骨皮质边界清楚,破裂或变薄,无钙化,周围无明显骨膜反应;均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的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2.4 磁共振检查本组患者均表现为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等高信号,内部骨嵴呈低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11 例,信号均匀9 例。肿瘤侵犯邻近椎间盘影响正常椎间盘信号消失6 例,正常椎间盘信号未消失6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8例,椎体上下缘变扁,左右缘及前后缘膨胀性改变。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实性部分见不均匀强化。

2.5 病理分级肿瘤质脆易碎,呈灰红色,可见囊变及骨样组织;瘤细胞病理分级:Ⅰ级3 例、Ⅱ级12 例、Ⅲ级5 例。

3 讨论骨巨细胞瘤源于非成骨性间叶组织,病变血运丰富,呈侵袭性生长。骨巨细胞瘤多位于长骨骨端,而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率仅为2.7-6.5%,好发于成人。骨巨细胞瘤病变多为单椎体发病,容易侵犯椎体或累及附件,一般很少单独发于附件,本组8 例累及椎体,12 例累及椎体和附件。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压痛和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疼痛,后期为持续性疼痛,可出现远处转移情况。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或无力[2]。骨巨细胞瘤形成于成骨的间叶组织,具有溶骨性,骨质呈多房或单房性改变,肿瘤可穿破骨壳,侵犯软组织并形成肿块,本组椎后或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依据骨巨细胞瘤组织学特点,病理分级为:良性,组织结构无瘤巨细胞,单核细胞数量较少为Ⅰ级;属过渡类型,单核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数量均衡为Ⅱ级;恶性,单核细胞数量较多,组织结构异型性显著为Ⅲ级。本组Ⅰ级3 例、Ⅱ级12 例、Ⅲ级5 例。

长骨骨端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十分典型,若发生在脊椎部位,疾病的诊断就变得比较困难。研究显示骨巨细胞瘤腰椎、胸椎及颈椎均可发病,椎体及附件受累,呈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和边缘硬化现象,椎旁软组织肿块可突入椎管内,造成脊髓受压移位[3]。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周围软组织情况的优势大于CT 及X 线片,可清晰显示脊髓、椎管与肿瘤的关系。肿瘤多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增强后骨巨细胞瘤病灶的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综上所述,脊椎骨巨细胞瘤表现为椎体和附件可见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椎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突入椎管压迫脊髓使其移位,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此外,X线片的空间分辨率良好,CT 及磁共振检查可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结合X线片、CT 及磁共振检查对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1] 邢晓颖,袁慧书等.伴有压缩改变的脊椎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0(5):881-884.[2] 张国平,徐文坚,邹婧等.脊椎骨巨细胞瘤CT、MRI 表现与病理分级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8(5):831-834.[3] 付芳芳,沈海林,刘新爱等.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 与MRI 表现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841-843.

论文作者:王继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论文_王继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