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_路培忠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_路培忠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部分,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养部分问题,教师可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动作辅助、游戏设计及情景创设,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以苏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为例,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参与式教学:应用

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得初中体育教师要面对新的教学理论与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初中体育教师的要求之——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引导,将体育课堂交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体育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将主体参与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普遍喜爱集体项目的心理特征,初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参与机会,扩展学生的体育接触而。当前阶段,受课时量、教师教学水平及学校教学整体规划等因素影响,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以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机械练习动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影响最终教学成果。为优化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即师生通过共同参与进入教学设计,发展自身的教育机会,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法的部分弊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为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木文对参与式教学的体育应用进行分析。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通常采用“讲解一示范一练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对这种体育教学方法感觉厌倦,时常会出现学生故意请假不参加体育课堂的现象,或者在体育课堂中不认真学习,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讲授的体育动作,训练过程很乏味,学生练习时注意力小集中,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一些动作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教师对动作完成质量过于关注,没有完成动作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逐渐对体育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当前,我们国家提出“全民健身”的日号,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康活动,以全而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一)动作练习辅助,加固学生记忆

根据体育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变换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学位置,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通过进行充分的动作练习,扩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渠道,夯实学生的动作要领记忆。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时1中,进行加速跑的起跑要领教学。七年级学生普遍适应立式起跑姿势,对蹲踞式起跑不能有效掌握,教师可对要点理论进行简化讲解,从而为学生留下充分的动作练习时间。学生通过实际练习,逐渐掌握动作要点:在“各就位”阶段,颈部应充分放松,以提高后期反应速度:在“预备”阶段,重心需前移,同时控制前移幅度,谨防起跑后身体失去平衡;在“起跑”阶段,身体顺势前倾,充分发挥腿部和膝盖的蹬、伸力量,实现快速起跑。在动作的练习中,学生可能并不能充分明确其理论要点,但通过身体机能的练习,同样可实现对动作的充分掌握。

(二)游戏环节设计,挖掘课程趣味

体育的游戏设计是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创意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竞争性、趣味性的气氛中完成学习目标。在实际设计和运用过程中,游戏教学应体现目的性和竞争性,以满足课程教育要求和初中学生的游戏心理。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胸前双手传接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并巩固胸前双手传接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战术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可设计游戏环节:学生集合后按所报数字分为奇、偶两组,每组分为两列,同组列队间隔3-4m,然后开始进行跑动式胸前传球接力比赛。若跑动接球中途篮球落地,则从落地处重新开始,并加罚5s,以最短时间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获胜。除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游戏教学,在课前热身阶段也可设计游戏环节。例如,以“听指令抱团”代替绕场跑等。通过游戏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可增加体育教学的乐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三)生活情景创设,深化个体感受

体育教学源于人类生活实践,因此,教学课程中的基础动作和体育技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应原型,教师可利用该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点及技能作用。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在进行高抬腿教学时,高抬腿动作以原地起跳为基础,对体力消耗较大,学生的持续时间普遍偏短,同时伴随动作走形,教师可进行模拟生活场景的导入:目前阶段好比在上坡路段骑着自行车,马上就要到达坡顶,请同学们加油,学生可想象该生活场景,从而尽力维持动作强度。再如,进行实心球抛掷练习时,抛掷前躯体后仰,手臂伸展,然后右脚发力,身体的中心前移,同时快速挥动手臂,将实心球抛出。教师对动作要点进行点拨时,可应用“拉弓射箭”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进行动作感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生活体验辅助课程学习,提高体育技能的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初中体育教师通过引入参与式教学法中的动作、游戏、场景等教学手法,深化学生的要点掌握、增加课堂的趣味、强化动作感受,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参与性,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升级。

参考文献:

[1]高健韬.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学教育.2012(1O):12O

[2]崔井贵.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19)159

[3]张云峰.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8)128.

论文作者:路培忠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_路培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