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

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

崔书堂[1]2008年在《发展淮安道路快速货运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道路快速货运在我国发展迅速,同时道路快速货运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降低货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探讨道路快速货运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出发,论述了国内外道路快速货运发展现状,并在深入分析淮安道路货运业基本状况、主要问题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淮安道路快速货运需求进行了科学的预测,论述了淮安道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构建淮安道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淮安经济和运输发展的角度,以国内道路快速货运业为考察对象,并借鉴了国外道路快速货运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期对地方政府进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发展淮安道路快速货运系统提出可行的建议。

吴彪, 臧杰, 庞然[2]2008年在《基于现代物流理论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组织》文中提出公路快速货运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能够提供快速、安全、准确和"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从第叁方物流、公路货物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等理论出发,在分析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对其货物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组织的发展思路。

杨松发[3]2001年在《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文中提出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公路运输现状,本论文首先论证了我国目前发展公路快速货运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公路,铁路,航空叁种快速货运方式竞争能力的比较及公路快速货运发展所需要的现实条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发展公路快速货运是完全可行的。论文对照着一般公路货运,对公路快速货运自身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路快速货运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经营公路快速货运应走网络化、规模化道路的观点,指出企业集团是目前经营公路快速货运的一种较好模式。论文还就公路快速货运市场的培育与完善作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描绘了公路快速货运的发展前景。

张学超[4]2006年在《零担快运直达式与中转式运营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省际型、区域型零担快速货运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化的运作模式来提高货运效率、降低货运成本,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类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对直达式与中转式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在对“直达式”与“中转式”运营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运营成本最小和总体竞争性水平最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运营模式的选择评价方法。论文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值仿真,对直达式与中转式零担快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通过对物流系统中常用模型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双向竞争零担快运网络化运营模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没有局限于以往运输系统中从起点至终点的单向物流成本,而是创新性地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对零担快运往返线路的整体运营成本进行考虑;托运人在决定选择哪家零担快运企业托运货物时,不仅考虑价格因素,也会考虑运送的时效性。基于运送费用和运送时间这两个方面对客户重要性的考虑,所建模型中引入了竞争性元素,并对“直达式”与“中转式”零担快运对客户的利益损耗进行比较,得出了其面向客户的竞争力水平;零担快运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货运站的数量。论文还从运营成本的角度对比了“直达式”与“中转式”的扩张性,指出了后者在扩大货运网络具有成本优势。 论文通过对“直达式”与“中转式”的运营成本、竞争力和扩展性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二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为企业领导层在选择运营模式时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本文还将模型应用到山东快运体系的建模和规划中,说明了如何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最佳的快运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题,属于技术创新型的实证研究。

陈佳怡[5]2018年在《基于客户需求分析的铁路物流系统业务流程再造》文中指出铁路货运以运量大,经济、安全、环保等特点,在我国物流运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中国铁路一直以提高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为核心,构建企业的职能机构,缺乏对市场竞争的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以公路、航空为代表的物流业迅速壮大,对铁路货运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使铁路在社会物流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78年到2016年,铁路货运量占比由34.5%下降到7.56%,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由53.8%下降到12.84%。如果按照货品分类统计可以发现,在铁路运输中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的货运量占比达87%,白货和集装箱占比不到13%,相比美国铁路白货运量占比达40%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铁路在白货和集装箱运输市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模式,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白货和集装箱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认识到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2015年95306货运服务系统的开通,提高了铁路货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2017年12月电子货票系统在全国铁路系统开始试运行,为铁路货运系统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平台。但铁路既有的货运业务流程与电子货票系统在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电子货票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系统开始试运行和铁路货运业务流程急需优化的背景,在深入路局、站段调研的基础上,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改进粗数法对客户需求进行定量分析,精确识别铁路货运客户的需求特征,明确了铁路货运流程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时效性、安全性、简明性等方面,并结合现在白货、集装箱货运实际业务流程,以哈尔滨铁路局为例,对现有的白货和集装箱到、发端业务流程建立了Petri网模型,运用不变量分析法,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流程分析的角度,运用Petri网关联矩阵分析法,找出了现有白货和集装箱发送端、到达端业务流程各环节存在的影响流程效率的问题,并从客户需求和实际业务流程结构两方面运用关联矩阵重组算法,对货运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综合客户需求和流程分析的结果,确定并给出了铁路白货和集装箱发送端、到达端业务流程优化的实施方案,并针对优化后的流程构建了相应的铁路货运服务内容体系,将网上支付体系、电子货票实时同步传输体系、铁路物流任务分配与监督评价体系、网约车体系、集装箱智能化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到了优化后的流程中,设计了哈尔滨铁路局铁路货运系统大数据交换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的协作模式。最后以时间为优化判别核心,利用随机Petri网性能分析方法和Flexsim仿真两种方法,分别从数学分析和仿真验证两个角度对优化前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在铁路货运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优化和验证方法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白货和集装箱的到、发端货运业务流程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胡竑正[6]2008年在《长途客运企业小件快运战略联盟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蓬勃发展,长途客运业日臻成熟。但随着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长途客运企业面临的挑战增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寻找经济增长点已成为许多专业运输企业的强烈欲望。小件快运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长途客运业的需求,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然而,小件快运作为快速货物运输细分的运输服务品种,其发展必然是一个逐步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应对长途客运市场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以引导小件快运朝着网络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己成为当前长途客运企业开展小件快运业务的重点和难点。而小件快运实施战略联盟的理论将对长途客运业开展小件快运业务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将使小件快运的发展更加有的放矢。因此,研究小件快运的战略联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行业各种运输方式以及国内外快速货物运输市场的动态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开展快速货物运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其次对长途客运业的发展状况、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指出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长途客运业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小件快运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结合长途客运企业开展小件快运的案例,对小件快运的运输模式进行了阐述,结合成本测算,明确了小件快运的优劣势。随后提出了战略联盟的概念、主要形式和主要特点,重点分析了战略联盟对小件快运的影响,给出小件快运战略联盟的基本思路。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小件快运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长途客运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习江鹏[7]2011年在《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运输组织效率一直是困扰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道路货运行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各级政府、运输企业、科研院所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道路运输业的全面放开,我国道路货运行业长期存在诸如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网络化服务水平较低等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网络化运输作为一种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的先进组织模式,在我国长期没有得到重视,有效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道路货物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有效地实现道路货物运输的快速转型升级,促使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向着效率高、成本低、消耗少、服务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以运输产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平台,以探索推行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组织模式为研究主线,以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效率和行业发展水平为最终目标,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网络化理论与应用展开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1)论文对运输网络化和网络化运输的概念、内涵、特点,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构成要素、类别划分、构建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概念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阐述,并对道路货物网络化运输服务的类型进行了科学地划分。(2)论文将轴-幅式(Hub-and-Spoke)运输网络模型引入道路货运领域,深入论述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采用轴-幅中转式运输网络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利用数学公式和图示分析了这种典型运输网络形态的经济性。(3)论文运用网络基础理论和经济学模型,从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价值叁个角度对货物运输网络化的经济效应和价值进行了分析。(4)论文构建了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产权规制模型,详细分析了在目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形下,道路货运基础网络、道路货运经营网络、道路货运信息网络叁大网络的产权安排和生产经营模式。(5)论文推导出传统货物运输与网络化运输的效率与成本边界,并建立了基于交易费用的运输网络化权衡模型和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利润与效益判别模型。研究认为:实施网络化运输相比传统零散运输能够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网络化的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大约是网络节点扩张幅度的两倍。(6)论文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和制约网络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提出了我国实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条件和动力。(7)论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实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机理,认为应当针对不同的货类分类实施:对于整车与快递货物实施基于企业契约关系的紧密型网络化运作模式,对于零担货物实施基于信息交易平台的松散型网络化运作模式;并且对网络化的具体运营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8)论文针对我国道路货运业发展环境,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货物运输发展先进经验和启示,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运输网络化的关键技术和政策建议。综上,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明确货物运输网络化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把握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内在规律,制定促进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各类货运企业提高货物运输的网络化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拓展业务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道路货运行业提升道路货物运输效率、改善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环境、明确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方向,培育和形成全国统一和规范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

喻乐[8]2008年在《铁路托盘运输发展政策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物流活动中,托盘作为实现单元化货物装载运输的重要器具,正在被各行各业所认识和接纳,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企业中体现出来的“第叁利润”效应不断地强化着它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物流领域的潜在利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物流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托盘作为整合供应链的基础工具之一,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托盘应用的合理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托盘的标准化,不单单是托盘租赁、托盘流通和循环使用的前提,也是实现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和保管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决定因素。没有托盘规格尺寸的统一,以托盘为基础的相关设施、设备、装置、工具等的系列化标准只能做到局部物流的合理化,难以达到整体物流的合理化。托盘标准是物流标准化体系中重大战略性技术标准,托盘标准的修订会直接引起包装业、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等相关产业标准必须作相应调整,从而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托盘联营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对我国铁路托盘的标准选用与联营体系建设等问题少有深入的研究,且较少有文献分析铁路托盘管理机构的构建。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流行业托盘现状、资源状况、发展方向及我国铁路发展托盘运输的各种优越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从铁路托盘标准的制定,运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叁个主要方面入手,借鉴国际先进体系标准和成熟运营管理模式,对我国铁路托盘运输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托盘联营方式对托盘运输影响的内在原因,并总结归纳初期试点应进行的运输网构建和需要的扶持政策措施,提出铁路托盘运输未来的发展道路,希望能够以此作为我国物流行业中铁路托盘运输发展方向、实施重点及系统规划等的借鉴和参考。

姚霞[9]2011年在《南京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模式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运输企业都纷纷探索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和对策。铁路货运运输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肩负着大动脉的重要作用。面对公路、航空等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货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铁路车站的货运业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向现代物流发展将是今后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必须面临的选择。本文分析国内外铁路货运发展现状,从物流角度分析南京货运站现状,找出不足之处,论证南京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宏观上对南京站货运发展现代物流进行了内外部环境分析和发展现代物流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分析。得出了南京站货运物流发展战略是向综合性物流企业发展。探讨如何构建南京货运站物流中心,完善现代物流服务,加强客户合作和健全信息网络,其中包括发展战略的选择、组织结构的设置、物流流程的安排、功能区的布置、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南京货运体系的铁路第叁方物流-物流中心模式,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铁路车站货运向现代化物流拓展提供实践上有益的参考,同时亦可对其他运输方式向现代化物流过渡提供一定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刘家欣[10]2009年在《公路主枢纽物流服务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物流可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作为“第叁利润源泉”,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己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它在我国仍然是个新兴产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和应用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公路主枢纽既是交通网的节点,也是物资集散地。因而为物流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如何去把握公路主枢纽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是政府和企业迫切关心的问题。论文根据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公路主枢纽对物流业需求情况,参考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公路主枢纽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方向、规划原则、战略定位、系统构建和模型选择,对公路主枢纽物流服务系统的综合评价技术进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另外,文章指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发展淮安道路快速货运系统的研究[D]. 崔书堂. 长安大学. 2008

[2]. 基于现代物流理论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组织[J]. 吴彪, 臧杰, 庞然.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3]. 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D]. 杨松发. 北京工业大学. 2001

[4]. 零担快运直达式与中转式运营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 张学超. 山东大学. 2006

[5]. 基于客户需求分析的铁路物流系统业务流程再造[D]. 陈佳怡.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6]. 长途客运企业小件快运战略联盟的研究[D]. 胡竑正.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7]. 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 习江鹏. 长安大学. 2011

[8]. 铁路托盘运输发展政策措施的研究[D]. 喻乐.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9]. 南京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模式及策略研究[D]. 姚霞. 浙江工业大学. 2011

[10]. 公路主枢纽物流服务系统构建[D]. 刘家欣. 吉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