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谭迎利,黎永刚

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谭迎利,黎永刚

谭迎利 黎永刚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中学 7122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06-02

课堂教学遇到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由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说明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浅入深过程。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历史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任。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课堂精力流失率,我们文综组把“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的研究”与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作为本学年我们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教师有效提问“对象”、教师有效提问“度”、教师有效提问“点”、教师有效提问“境”、教师有效提问“情”、教师有效提问“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历史学从事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学史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从个人方面看,读史有助于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而个人的进步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从社会的进步看,学好历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学生对历史学习却普遍缺乏兴趣。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激情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目的: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研究内容:A .研究有效教学提问的根本性变革;B.研究有效教学提问的层次C.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研究方法:学习其他学校教学模式,再结合自己学校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找出适合本校教学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起始研究阶段(2017年9月—12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任务目标,开展前期研究。主要工作是:成立本校历史学科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状况调查,观察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教学案例,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集中研修、培训。

第二阶段:过程研究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本课题目标开展研究,细化研究过程,逐步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组分析处理调查资料,形成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报告;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调查与课堂观察,组织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4—7月)。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推出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总结、梳理、上报历史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学习。通过加强有效提问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1、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维果茨基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斯基提出,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个人与自我的对话,个人与他人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自从我们接受了《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的课题后,我们立即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制定并讨论通过课题申报计划。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及科研管理制度。研究工作的开展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1、加强培训研讨,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制订了历史课题组纪律规章制度及学习培训时间,每周三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七节课为交流反馈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理论。依托新教材,进行教材、教法研究。一年多来,参加校内、组内集中学习时间近三百多个小时。

2、集中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当我们接受到课题以后,立即召开了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经过大家集中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课题预期突破、研究步骤、阶段进展目标、实践成果目标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3、分级部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基本策略。为了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调查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设计了12道试题,其中选择题11道,问答题1道。(1)调查对象:河道初级中学七、八、年级(2)调查目的A、通过调查研究不仅使教师的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B 、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方法,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3)调查过程A、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七、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发放调查表(420)份,收回(420)份。其中七年级220份,八年级200份。B、通过走进七年级、八年级课堂听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听取了七年级(1)、(4)、(5)、(6)班的新课、复习课、练习课;听取了八年级(1)、(3)、(5)、(6)班的新课、复习课、练习课及试卷评讲课。共计35节。

(二)实施阶段:在实施时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充分利用准备阶段积累的理论与经验,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并诚邀历史课改专家把脉听课、评课,渐改渐行,促进课题研究的纵深推进。课题组成员积极上好高效课堂实验课、研讨课。把握教材结合学情。我们文综组课题组全体教师把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运用到高效课堂之中。形成了新授课型提问模式、试卷评析课提问模式、复习课提问模式。为了提高教师的高效课堂水准,学校推行了“高效课堂过关课”、“高效课堂教学能手”竞赛课,“课内比较学”能手课。我们历史课题组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流程实施教学,分层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后上了“同课同构”实验课型、“同课异构”研讨课型。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历史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实验、研讨课已达100多节次。

四、总结阶段

历时一年多的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将研究成果物化,使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按期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工作小结,课题组每一名成员,在上好实践探讨课的同时,积极写好教学反思,改变了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素质。2、本次课题研究,同学们积极配合教师,七、八年级的学生写出了心得、感受200份,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3、将课题开题以来进行研究的资料分类整理并装订成册,做到了材料全面详实。

五、课题研究评价 1、课题组评价:经过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形式。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对推动我校课改有着积极地意义。

六、研究中的反思

1、学生现实状况与历史课程要求的矛盾。由于历史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学生对自身历史学习的要求普遍不高。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

2、历史考试考什么?新课标要求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可是又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这二者的矛盾,让人不明白历史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历史教材?是历史考试大纲?为什么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能得高分?

3、新课程历史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矛盾。新课程历史教材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觉跳跃性大,一本书学习完毕后,感到获取的知识信息量零乱,不能构建成体系。

4、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的矛盾。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的过程,这就牵扯到学生各科业余时间的分配问题。阅读收获历史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对于每天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来说可行吗?

从上面的材料中发现,受时间、学校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根本不可能获取这些信息。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是来源于课本,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课堂有效提问也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总之,“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我们历史课题组全体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一定把课题与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相结合,找出易于操作,切实有效方法,使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谭迎利,黎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谭迎利,黎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