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三思一支笔论文_李小云

三读三思一支笔论文_李小云

——落实语文课前预习的思考

重庆酉阳民族小学 李小云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发现,学生的预习似乎一直没落到实处,或者说根本没见到我们教师的预期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我无数次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学生学会预习的具体方法。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是: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显而易见,正确的方法在成功诸因数中站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我们在教育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前,必须要让他们先学会怎样预习,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后才能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预习,实实在在掌握预习的方法,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新学期伊始,我并没有急着上课,而是让孩子们翻开语文书和老师一起预习第一课:然后根据大家一起预习的步骤总结我们出预习方法-----三读三思一支笔。

所谓三读就是指一读通,二读顺,三读疑。一读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不会认的字词,读完后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字词;解决字词后就二读课文,要求读顺读流畅;三读就是指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让孩子的每一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既避免了孩子在预习中读书的盲目性,也让家长清清楚楚知道该怎么具体辅导监督孩子。

所谓三思就是一思课文内容,二思课后练习,三思疑难问题。一读就是在把文章读流畅后回顾全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接着就是二读既边读边思考,主要联系课后题进行思考,或者从文中找出相关答案,或者查阅相应资料;三读就是把二读中沉淀下来的问题进行梳理,记录下来,再把二读中根据课题,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个筛选,思考,尽量得出自己的看法。

所谓一支笔是指在预习过程中圈点记之笔始终不离手。毛泽东曾经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要求孩子们在完成以上内容时要做到既动口动脑也动手,把自己的阅读思考的痕迹留在书上,方便家长和老师的检查辅导。

语文学习是富有个性的活动,预习也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中,通过这样的指导学习,学生的预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论文作者:李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三读三思一支笔论文_李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