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白坪初级中学 潘传美 廖章林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后进生。这部分学生通常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弱。出于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差,不能够跟上总体的教学节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就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兼顾后进生的各种学习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课堂后进生的关注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并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后进生几乎是每一个班级都必然存在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高,而且通常不遵守课堂纪律而被教师所讨厌。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在教学中要全面兼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些要求让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大对后进生的关注力度,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后进生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班级教学效果,实现初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后进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后进生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关注后进生,后进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本班教师的关注,在教师的持续关注和帮助下,学生也有勇气向教师提出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尤其对于一些天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的后进生更是能够消除顾忌,积极主动和教师交流,教师竭尽所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困难,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1]。
(二)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初中后进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考试成绩差,对于一些自尊心很强的内向学生而言,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学习压力很大。教师关注这些学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次成绩差不代表永远成绩差,并且帮助后进生仔细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消除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后进生缓解学习压力。
(三)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并非是取决于某一个同学的或是一部分同学的具体表现而决定的,而是由全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所决定的。但是,班级中的后进生通常会阻碍班级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节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要想保障初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关注后进生,在后进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逐渐提高,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整个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使后进生也能够跟上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优化教学课堂。
二、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有效措施
基于后进生学习能力差、学习意识薄弱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有有效教学措施,兼顾后进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不断开拓创新,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比如合作教学,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组别分配,将后进生和优秀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在优秀生的不断带动和启发下,引导和帮助后进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带动学生自觉地学习,从而逐渐和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活跃氛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带动后进生学习[2]。
(二)引导后进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中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对后进生的鼓励和引导使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让后进生和学优生实现共处,实现以优带差,实现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局面。通常后进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交际。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些小游戏,鼓励全班同学都要参与进来,让每个同学通过游戏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后进生并非在每个方面都存在困难,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就会发挥特长,通过游戏可以改变这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内向型和智力低下型学生而言,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其他同学的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内向型学生开口,帮助智力低下型开发智力,逐步改善人际关系。
(三)加强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带动,相互扶持。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展合作教学,让后进生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想学习中,并分配给后进生一些简单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记录、查阅资料。合作学习主要使注重学生的一个有效参与过程。只有让后进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有效基础,不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结语
总的来说,尽管后进生是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的群体,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关注后进生,采用有效的措施实施后进生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田秀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罗丽华[1],.“差生”形成原因试探[J].经营管理者,2011,0(3X).
论文作者:潘传美,廖章林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后进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初中论文; 班级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