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系统在演播室的应用论文_董艳斌

灯光系统在演播室的应用论文_董艳斌

摘 要:灯光技术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视灯光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彩色画面的色调、层次与清晰度,影响电视制作质量。只有了解灯光的特点,才能创造出灯光的独特风格。此外,为了能在演播室中,安全地录制节目,对灯光系统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演播室灯光;应用

演播室灯光照明是用光来表达空间造型的艺术,可以控制观众对主体形态、模型以及颜色的感受和情绪。灯光照明技术是电视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良好灯光照明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画面色调、清晰度、层次感,提升电视画面艺术效果。演播室的电视摄像机相比人眼来看,对灯光的颜色、方向、灯光相对强度要求都更为严格。演播室灯光照明设置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照明设施的位置作一番布置。照明设施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主光源,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照亮拍摄主体。其次是辅助光源,它的作用是辅助主光源进行照明并且柔化主光源产生的主体阴影。还有就是背光源(也称为轮廓光),围绕主体的肩膀和头部产生一个光边,分隔出前面的主体以及后面的背景。

1、适用于演播室的布光特点以及布光方式

演播室中比较常用的布光方法有三点布光法,软面光以及全局布光方法,不同的布光方法会在场景内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其中三点布光是最常用并且最灵活的布光方式。当采用三点布光的时候,演播室一般会要求摄像机尽量地避免用交错拍摄的角度。由于演播室中的主光源一般是接近人物所在平面的垂直角度,这样说来光影效果就是二维的,再者主光照明的景深效果也相对较弱。所以布置主光源的时候要注意通过调整角度获取更优的光影效果。软面光方式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全面的、足够的底光对演播区域进行照明,但过于均匀的布光让人物的造型平淡化,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一般会加强背光来进行改善。全局布光的原理和面光相似,但是表现方式有差异,不再强调一灯一效,而是在近距离环绕拍摄主体做较大面积的均匀投射,使主体不再有明显的光效及投影,也没有明显的亮度反差,与生活中室内的光效接近,是一种全新的灯光形式,多运用于虚拟演播

2、设备配置

演播室的灯光系统由配电系统、调光系统和灯具系统三部分组成。

   配电系统。由A、B两路配电。两路配电通过双向自动配电变换器连接24路配电硅柜,24路分常用和直通,通过硅柜到演播主端子柜,再走向灯光,调光台A、B通过叠加器连接,如果跳闸B路接着供电,基本能做到没有缝隙,以上工作主要由变换开关来完成。

   调光系统。调光系统是灯光系统中最关键的设施,它直接关系到现场灯光的正常运行,决定整个系统的功率、效率及可靠性。现在在演播室系统中,较多使用数字化调光系统,它只用1根3芯屏蔽线,从调光台接至调光器室,串接各个硅箱,调光台发送串行数字信号,即可控制各个硅路的输出功率。

   灯具系统。采用多功能复合吊杆,有自己独立的控制系统,吊杆间距可适时调整,使灯光灵活机动,便于立体布光。按国家演播室内灯光规范,演播室内照度及演播区综合光的直照度不应小于2000LX,演播室色温即演区色温指数为3050±150K,演区光的显色指数不应小于85(连续光谱),随着CCD摄像机对光圈的要求大大降低,摄像机数字化、CC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演播室的照度要求也不断下降,那电视演播室内灯光的照度应该是多少呢?这是专家一直讨论的问题,至于最佳的照度值是多少?这有待于在摄像设备灯具的选择应用以及布光中,逐渐探索。

   为了保证节目照明,灯具采用三基色冷光源灯具加聚光灯,现已普遍用于世界各国电视台的演播室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不足的是,这种灯具光速短,基本属于平光,对人物造型修饰感差(特别是对东方人),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应选择适当地加装聚光灯,作为被摄主体造型用。

   布光方法。在确定布光方案前,要详细了解所用摄像设备的性能特点,并对被摄主体分析研究,同时还要考虑造型手段,以便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三点式布光法。是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双主光主体区布光。摄像机几乎全方面提供主光、辅助光和某种逆光,使各个区域都能表现出主要光源,它可以把主体区域分为两块,采用单逆光或双逆光。

正面光。用足够的底光打亮整个场面,这样可以解决照明亮度不足的问题,并可限制色调色差。一般情况拍摄人物比较清晰,但效果平淡。如果从一侧加副光,而不是均衡分布全面照明,那么人物造型就得到加强。

侧主光。沿两侧提供主光和逆光,用辅助光正面照明,可以根据局部需要,沿侧面多布几盏聚光灯,从许多摄像机来看,这些变成了角度适当的主光和逆光。

   总体布光。就是把整个布光区域分成几个局部,再进行“三点”布光,这种分别处理的方法,使每个位置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形成整体的多主光、多辅助光、多逆光,这种布光方法简单且质量高。

3、不同景别的布光技巧

全景布光。用光交代环境,展示空间深度,表现某种时间概念,是全景布光的主要任务,在多功能的演播室中,全景的布光,应根据多功能场景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布置,通过环境来烘托主体人物。全景画面要有一定的影调过渡,在全景布光中,主灯的投射方向性要明显,用一盏或几盏向一主体投射,辅助光工作量也较大,在不出现人物众色投影的前提下,要给予画面各个部位以均匀的辅助光照明,在全景布光中,应同节目的内容及场景的画面、环境气氛相吻合,不同内容用不同的布光基调,欢快喜庆的气氛,以晴朗的调子为主,压抑低沉气氛,以深色调为主。

   中景布光。在中景拍摄中应把光线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的形态、人物间情节交流线上。在中景画面中,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境都会借助人物自己的形体姿态、动作、手势表现出来,环境场景作为人物情节交流的衬托,要服从于人物的表现,在布光中,要在全景的光位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但不改变全景布光的格局,主光灯的投射方向同全景保持一致;辅助光可作局部调整,以弥补和完善主光灯的不足,应注意整体的统一和谐。

近景布光。近景的光线应注意要投射到人物面部或物体的局部,近景布光区域小,但要细致,要服从于面部神情的表现,以突出被摄主体,布光基本同中景相似,但要注意光线描绘的应放在被摄主体的眼睛、面部等重点部位。

特写布光。特写主要是用光线表现被摄主体的面部与眼睛。是沟通观众与人物感情交流的联系,光线的要求应与人物状态、情感等外在流露相一致,表现出人物的真实情感与内心世界。如很多访谈节目中的特写镜头,就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气质和情感。

结束语:

为了荧屏和观众,灯光师要熟知演播厅灯光工程系统的设备、安装、功能、传导和终端任务,熟悉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及相互间的关联与制约,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操作,给节目制作以安全、可靠、稳定的照明技术支持与合作,把优秀的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朋友。

参考文献:

[1]楚锡岭.演播室布光方式[J].现代电视技术,2005(03).

[2]方德葵.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03).

[3]杨元录.现代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要素[J].传播与制作,2002(09).

论文作者:董艳斌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灯光系统在演播室的应用论文_董艳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