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错误 关注生成论文_张红雨

直面错误 关注生成论文_张红雨

安徽省芜湖市汤沟秀石小学 241000

摘 要:课堂上学生出错,司空见惯。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出同样的错误。教师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处理错误呢?是直接教导还是顺势引导?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面对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这样不但能有效防止学生继续出错,更重要的是这些“偏差”“失误”往往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茅塞顿开、幡然醒悟。

关键词:错误 有效 可塑

每个学生都是思维活跃的个体,面对课堂上出示的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解题思路。这当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还有一些似错又不全错的“疑似错误”。正确的生成,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但对于错误的还有那些“疑似错误”的处理,就觉得很棘手。当课堂上生成了这些错误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是置之不理、视若罔闻还是简单处理、草草了事?我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经典的“四颗糖”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在发现错误后,教师应该及时制止,然后对犯错原因挖深挖透,并且适时、合理地运用这些“疑似错误”。这样不但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这些“疑似错误”只要稍加打磨就会对我们的课堂有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

一、努力减少无效生成

课堂是学生智慧开启的地方,在课堂中我们可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学习知识。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向,因此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在情理之中但更多的在情理之外。对于生成资源,我们要及时合理地进行筛选,否则会偏离教学目标。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学习了第十一单元小数乘、除法中的小数乘法后,课本上安排了一节练习课,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独立计算、对比交流等活动体会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等于1、小于1的数所得结果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进而学会运用这个规律进行一些相关的大小比较,并能对小数乘法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题目如下:

4.9×1.01=   5.8×1.2=   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这一题看一看再算一算,结合结果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信心满满地认为,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一定能明确这一题设计意图从而归纳总结出规律。在得到计算结果后,小组汇报发现竟出奇一致:第一组结果上下相邻的相差0.049,第二组结果上下相邻的相差1.16,第三组结果上下相邻的相差1.26。我大吃一惊,反思原因:除去题目设计略显巧合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好好观察、审好题。随即我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有什么特征,再结合结果说说发现。这次学生快速得出:一个数乘以一个比1大的数,所得结果比原来大;一个数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所得结果比原来小;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好在及时引导,终成正果。

1.要做到用语规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学生成长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言行。准确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2.在教学各阶段教师都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筛选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防错能力。

二、巧妙利用“疑似错误”

1.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优质的课堂要让学生勤于思、善于做、乐于说。师生之间是学习中的伙伴更是每天见面的朋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觉课堂轻松、有趣,这也为生成“疑似错误”提供了土壤。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让学生将错误勇敢地展示,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错误”的正确价值,克服怕出错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小脸就是一面面晴雨表。对于正确的、自己能拿得准的问题,学生的脸上满是自信;对于拿不准的、有些疑惑的,则表现举棋不定,双眉紧锁,欲言又止。拿得准的只需简单分析,拿不准的则要深入分析,引导思考。

3.教师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梳理、优化,并给予适当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其中,养成老师说细心听、别人说耐心听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倾听中交流认识、在倾听中学习知识、在倾听中发现延伸。

4.课堂上教师要有耐心。对于课堂上所发现“疑似错误”,教师要耐心地任其发展,等学生得到结果后再“秋后算账”,引导组织分析原因。因为这些错误往往蕴藏着学生深入的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有时甚至有峰回路转之妙。若立即制止,在阻断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因为怕出错,在课堂上学生只是等待、观望。

总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识别错误类型的技巧,在课堂上及时果断地制止无效生成的发展,并用智慧的眼睛发现“疑似错误”,耐心地等待学生完成生成并积极合理地应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化对错误的认识,为再次犯错打个预防针。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2,第4期。

[2]小学青年教师(数学),2012,第2期。

论文作者:张红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直面错误 关注生成论文_张红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