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汉双语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韦洁菡

浅谈壮汉双语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韦洁菡

韦洁菡(广西南宁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 广西 上林 530500)

简要内容:壮汉双语语文课堂上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创造灵活多变的双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壮汉双语 语文课堂 促进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181-02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是未来人才素质教育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我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九年了,二十九年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平时教学工作经验以及我们学校进行的《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总结,我发现除了平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好机会。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教育主阵地,相机地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蕴含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对学生品格塑造和情感陶冶有很大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好素材。如:《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些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的感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千年梦在今朝》这些课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的动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以爱为主题的故事非常感人,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桃花心木》教育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顶碗少年》教育学生在失败面前,不要放弃,要有勇于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才能成功的道理。

诸如此类的教材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健康素材,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教育,让心理健康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教育有渗透和干预的双重性,要想有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真诚友好交流,才能走进学生心理,捕捉到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相机地进行教育和开导。

可是,教学实际中不少教师钻进“严师出高徒”中的“严师”这个误区,上课总是板着脸,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的课堂,学生有什么看法?且看下面案例:有一次因为去学习回来要调课,我刚上完一节语文课,我们班有学生问我:“老师,下节上什么课?”我随口说:“语文呀。”刚说完,围在我身边的同学立刻欢呼:“哦,好喔!我就爱上语文课。”我说:“是吗?为什么呢?”学生说:“因为你比较好说。”我奇怪地问:“不喜欢上数学吗?”学生回答说:“数学老师上课太严肃了,回答问题错了很怕受到批评。”我知道了,学生说的“好说”就是老师对学生经常有微笑,在课堂上比较随和,没那么严肃。学生的心声道出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轻松的微笑,缩短师生的间的距离,做学生所信赖的朋友,保持平静的心境,课堂上遇到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鼓励,多赞美、让孩子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消除心理压力,学生才学得开心,学得高效,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塔建的重要平台。课堂上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刚接管五(1)班时,总觉得这个班课堂气氛很沉,有好多个学生上课都不敢回答问题,这是学生缺少自信心的表现。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健康心理,我经常举行诗歌朗诵、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刚开始,我先让踊跃举手的同学上台展示,做示范。为了让人人参与,再次举行活动时我按座位顺序让学生上台展示,有时从中间开始,有时从后面开始,这样有不少同学硬着头皮上去表演了,虽然表现不怎么样,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更有信心了。轮到几个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同学,叫了几次都不敢上台,我笑着说:“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等其他同学讲完了,你准备好再上台。”就这样,当其他同学都上台展示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期待下,不敢上台的同学全都上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时很难背得一两句话的两位同学,竟然在那一次也能上台背诵一首诗,我对他们竖起大母指,带领同学们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我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有几个同学平时很不在乎老师表扬,可在台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却表现非常腼腆又开心。这些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学习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了解和发现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和方案,尊重学生的需求,科学地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求,当学生的个体需求和集体需求得到回应和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最大的限度的调动,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生初写作文时,我观察发现,许多讲壮话的孩子平时用壮语和伙伴交流时很畅通,说得头头是道,可用普通话表述写作时却写不出几句,半节课过去了,还拿着笔不知写什么。作文最初的表述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既然有话可说为什么就写不出作文呢?我想,因为学生是壮族,他们习惯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进行思维,壮族学生讲普通话会碰到很多困难,写作也一样。找到学生的学习障碍,我马上改变教学方案与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写作文时,得先让学生先有话可写,我启发学生先用母语的意思来思考自己要写的内容,再用汉语言文字把意思写出来,如果想到的,不会用汉语言表述,就按壮文的表达顺序来表述,然后再对着用壮文写出的句子,以相应的汉语言文字来表述,再进行修改。我这样启发,学生开始动笔写了。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学生作文都有话可说,虽然有些句子表述得不够规范流畅,语句不够通顺,但学生不怕写作文没话可说,等学生到认识更多的汉语言文字,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后,学生的作文自然而然表述得更加规范流畅,语句更加通顺,语言更加生动了。

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是教师要关注的首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去预见,更好地启发、促进他们的学习,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以壮促汉,壮汉兼通,创造灵活多变的双语课堂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愉悦学生心灵,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在汉字学习中,有许多同音字,给学生识记汉字带来混淆。教学时,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我启发学生用壮语的对应意思来识记字词,辩识字形,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比如“实事求是”这个词中,“事”和“是”的普通话读音都是“shì”,学生经常因读音相同而互用、误写这两个字,写错成“实是求事”,其实,“事”和“是”的壮文读音根本不一样,“事”的壮语读“saeh”,“是”的壮语读“dwg”,“实事求是”这个词的壮语应读作“saedsaehgouzdwg”,而不“saeddwggouzsaeh(实是求事)”,在写这个词时,我启发学生先在心里用壮语默读一下再写,这样,学生自然就不再混淆了。还有,学生经常把“精兵简政”写成“精兵减政”,“可见一斑”写成“可见一般”,我引导学生这样记:“简”的壮语是“genj”,”“减”的壮语是“gemj”,“精兵简政”壮语是“cinghbinghgenjcwng”,而不是“cinghbinghgemjcwng”。“斑”的壮语是“baez”,”般”的壮语是“buen”,“可见一斑”用壮语读作“Gojraenbaezndeu”而不是“gojraenbuenndeu”,并用壮语解释“Gojraendiemjraizndeu”dih“raiz”dwgdiemjraizdihraiz(“可见一斑”的“斑”是“斑点”的“斑”)。后来,我发现,这样引导,很少有学生再写错这些字词。语文识字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利用壮语辅助识字,对于熟悉壮语的壮乡学生来说,效果很不错。

(二)讲读课文时,对一些费解的词义,难想象的场景,利用壮文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听课非常有兴趣。如上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如:猹、獾猪、刺猬、鹁鸪等,问学生知道这些动物吗?学生一脸的茫然。我说,“猹”,我们壮语叫“duzca”,“獾猪”壮语叫“duzmoundoeng”,“刺猬”壮语叫“duzcenh”,“鹁鸪”壮语叫“roegbozguh”,学生一听,张大嘴巴“哦——哦——”点头,表现很兴奋。还有,学“竹匾、秕谷”等词,问学生是什么东西?还是摇头,我解释说,“竹匾”就是我们壮语说的“ndoengj”,“秕谷”就是我们壮语说的“haeuxreb”。学生很快就理解。上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推枯焉焦黄的马草——“枯焉焦黄”用汉文字解释是:干枯萎缩,黄而干枯的颜色。学生听了还是有点难以想象,我壮语补充解释说:“就是yozrethenjndaem。”学生一听,很快就想像到生活中常看到的那些干草。这样有趣的壮汉双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壮语有很多幽默俗语,语文课堂上,利用壮语的幽默,既能平抚老师的“激动”又活跃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情趣,学习效果更好。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是老师刚讲完一个问题,再提问又说不出来,真气人!这时,我用壮语说:“你这叫Raemxgvaqlaeng bit (水过鸭背)。”学生们笑了,我的气也消了。再比如,课堂上,有些问题很多同学都说过几遍了,可一些学生上课不听,我有意提问他,当然是说不出,于是我用壮语说:“Vunzgangjmbwnyaekdek,mwngzaeurekgaebrwz(别人说得天都要裂了,你却要锅盖耳朵)。”刚刚是用普通话讲课,突然来一句有意思的壮语,学生一听,可乐了,都呵呵地笑了,此时,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有精神了,我马上讲关键问题,学生自然会记住了。课堂上恰当地插入一些幽默的,有意思的壮语,既让学生明白道理,又调节课堂愉快的氛围,学生学习精力更充沛,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这样有趣快乐的课堂,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壮汉双语语文课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肩负起这个重任,在语文课堂上适当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重要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个学生。只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才能造就时代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 李彦福主编

备注: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2017ZMJ006)

论文作者:韦洁菡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浅谈壮汉双语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韦洁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