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文凭通货现象的解读论文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文凭通货现象的解读

李苗苗,孔庆洋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找工作首要前提就是文凭,而文凭越高价值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文凭通货。文章主要从文凭通货的三大表现:就业市场高门槛、高门槛的盲目性以及文凭的两极分化来入手,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高门槛的盲目性,进而得出文凭通货所造成的影响,如歧视、过度教育、过多教育等来对文凭通货现象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来缓解文凭通货的程度,维护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文凭通货;高门槛

1 引言

教育、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文凭成为就业的必须要求——文凭通货。1999年以前,高中毕业生和能进入大学的人数都非常少,但1999年以后,实施扩招政策,进入大学的学生比例从46.1%增加到83.4%。到2018年为止,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85%左右。统计发现,80%以上的招聘信息中对学历、院校提出明确要求。不管是什么职业都要先看文凭,文凭成为人们换取职业地位和收入的通货,文凭近似等同于社会地位,一纸文凭竟成了“敲门砖”、“入场券”,即“文凭至上”。彼得·布劳和奥蒂斯·邓肯在1967年研究美国人社会地位晋升时发现,儿子能否超过父亲的社会地位,主要在于儿子的教育水平,文凭越高地位就越高。

柯林斯认为教育系统的本质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通货,是一种强行规定的通货,文凭可以用来换取工作机会,进而来换取职业财产和地位。文凭不仅是进入企业的凭证,而且在企业单位内部也与薪酬和纵向晋升直接挂钩,进而间接导致自考本科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爆火。美国有学者曾采用α系数来描述收入与学历文凭的相关性,得出α系数的平均值高达0.77。陶亚男和周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均得出教育与工资收入呈正相关的特点。

但高中生之间应该会先问就读的高中,再问念几年级。这种问法既不是为了称呼,也不是应酬话,只是单纯想知道而已。对于想进一步认识对方而言,是一个重要且必经的阶段。

2 文凭通货的表现

2.1 就业市场高门槛

由于多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政策使得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在面对众多的毕业生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就业不仅要文凭,还要高质量的文凭。用人单位不仅优先选择高学历还会选择名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门槛大大提高了。以南京某大学招聘管理岗位的要求为例来进行分析。根据可查阅到的数据可知,从2004年到2006年两年间不管招聘岗位类型有何不同,最终录用的硕士占比65%,本科则占比35%;2007年以后对学历的要求有所提升,事业编制类和辅导员岗位都要求硕士学历,教务处甚至要求博士(但没有聘任成功)。所以最终录用的学历都是硕士;本科生已经退出了劳动力市场,沦为硕士生的场地。从2008年到2011年,招聘条件变化不大,最终录用人才基本全是硕士生,本科生寥寥无几,而在这几年录用的人才中不管是本科学历还是硕士学历,在毕业院校上有了要求,有些职位要求必须是211高校毕业且必须是中共党员。而到今天,硕士生也已慢慢退出高校的市场,除了部分岗位还招聘硕士学历,能进入高校的必须是博士,甚至还必须是名校毕业博士、海归博士等。

随着社会结构和大众知识需求的变化,人们阅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需要图书馆提供新的资源组织和服务方式,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水平要求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创新创业、政府服务等需求要求图书馆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系统/平台框架、资源管理、服务理念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图书馆职能转变的需求。例如,在系统架构方面,现有图书馆信息系统在开放性上有所欠缺;在图书馆服务方式上,现有的系统主要是针对实体馆藏和电子资源数据库在数据层面上的整合,缺少对各种馆藏资源内容进行语义提取与知识服务。

2.2 高门槛的盲目性

大连和长春两个地区2018年总计划招聘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含应届研究生)411人,大连市甘井子区共招聘100人,长春市共招聘311人(表1只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学校)。这两个地区对应聘者的性别没有要求,所招聘教师岗位的数量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空缺情况来确定的。大连市甘子区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应届毕业师范生,报考小学语数教师岗位的免费师范生生源地必须是辽宁省,应聘的研究生的本科必须是二本以上。长春市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和体育老师必须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每个学科只招一名老师,在毕业时已经拿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样严苛的要求和这两所学校自身的条件是不完全匹配的。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院校各个方面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大连和长春市的省属中小学校但无论从师资还是环境,从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是远不能与这六所学校相比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可查阅的2018年中国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用人单位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的评价可知: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84.14%,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体满意度为90%;西南大学:92.26%的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表现表示满意,认为该校毕业生各项能力水平能够满足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外语交流能力92%,专业知识能力86.77%和组织领导能力85.54%,优越于其他同类型的大学。

高门槛的盲目性的原因可以归因于用人单位的成本最小化和品牌效应。罗纳德·哈里·科斯认为所有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控制成本。富勒认为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在某些方面多多少少会被别人利用成为他的工具。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为了使利润最大化,降低招聘成本,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偏向名校的学生,认为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会很优秀,一定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减少企业培训成本。与此同时企用人单位为了突显自己的地位和水平便会设置较高的门槛来博取关注。

非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南京师范大学: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0.63%,同时99.05%的受访用人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同时,用人单位对该校各项知识的满意度为81%,职业能力满意度为88%,职业素养满意度为87%;浙江师范大学: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评价列全省本科院校前列达到92.90%,实践动手能力满意度达到92.31%,专业水平满意度为 92.54%,创新能力满意度达 90.30%;天津师范大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4%,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满意度高达97.6%,能力满意度达93.51%,毕业生个人品质满意度达100%。

2.3 文凭两极分化

肿瘤大小与LNM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PTMC而言,LLNM的评估不仅仅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通过术前检查监测肿瘤直径的增长更为重要。本研究显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与一般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同,许多研究报道该病理亚型的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其侵袭性的表现更类似于Hürthle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而不同于PTC细胞,例如血管及包膜的侵袭性倾向、血行转移等。

3 案例分析

随着获得高文凭的人越来越多,文凭通货程度愈发严重,用人单位不断提高用人门槛。李璐,孔繁敏(2016)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会明确限定院校,如“985/211院校毕业”,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这种限制性规定不仅不合理,还具有盲目性。非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并不比教育部直属师范院学生校差,有可能在综合能力上有差距,但在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上差距不明显。

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化导致文凭通货两极分化。我国自古以来就存有封建等级观念,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的等级最高,所以便出现了所谓“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而在如今文凭至上的社会,也仍存有等级观念,更是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贯彻到底,文凭的高低决定你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所以造成目前市场上文凭的两极分化。劳动力市场两极化是指随着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专业部门的产生,使得无技术或低技术的常规部门被取代并逐渐减少,而技术的进步又促使高技术部门加快更新的步伐,提高对技能的要求,从而形成高技术部门和低技术部门的两极分化。Maskin认为技术专业化会导致就业的分层,行业发展的趋势使得职业出现分层。

一般来说,商品房价格直接推动着商业地产市场的运行以及商业住宅开发商的营销战略,从而间接影响着商业地产市场结构的调整。我们可大抵将这些因素分为以下三类:

表1 2018年招收应届毕业生(含硕士研究生)部分数量、岗位一览表

4 文凭通货的影响

4.1 歧视与不平等

柯林斯分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职业地位就越高。在当今文凭至上的时代,找工作不仅看你是否有文凭,还要看你文凭的高低,所以劳动力市场上才会出现非985、211毕业生不予录用、只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聘等限定性条件。因此文凭通货现象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种种歧视现象,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大批普通院校的学生受到歧视,每年毕业生知识失业的人数在逐年递增。而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却是只升不降。“唯名校”、“唯学历”的扭曲的择才观,不仅是对普通院校学生的歧视,更是加重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4.2 过多教育

由于目前我国文凭通货程度较高,对文凭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文凭的高低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所以这一机制促使家长在小学或初中对孩子进行过多教育。孩子在早期就提前接受较好教育的学生在以后升学的过程中会明显比没有接受早期教育的学生更有优势,这正印证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道理。而早期教育的质量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中国的统一考试招生制度,使得早期教育成为重要因素。根据2016-2020年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还在逐年增长。2014年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占全体在校生的三分之一,而一线发达城市占三分之二;2016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数量超过8 000亿,参加辅导班学生数量超过1.37亿,而且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欲望较强,有将近50%的家长愿意拿出收入的一半用来给孩子报辅导班。

4.3 过度教育

文凭的通货使得文凭愈发重要,而随着高学历人数的增多,用人单位对文凭的要求也在提高,而人们为了找到高职业地位和高收入的工作便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来获取更高的文凭。Freeman在20世纪中期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事的工作与学历文凭不匹配,并且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改变经济收入状况,因此称之为过度教育;Vaisey对美国过度教育的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从1972年到2002年过度教育发生率从10%上升到20%;刘金菊发现中国 1990 年 教 育 过 度 率 为 7.24%,2000 年 为 12.26%,2010 年 为28.16%。武向荣、张晓蓓等采用自我评估法测得我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分别为43.64%和39%。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正文.知识“资本化”:文凭与收入相关性的社会学解析[J].山西师大学报,2012,39(4)

[2][美]马丁·卡诺依.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闵维方,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蒋东梅,潘艺林.有碍高等教育公平的“特权”困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5,30(1).

[4]代馨.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5]初悦.过度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doi: 10.3969/j.issn.1673-0194.2019.15.052

[中图分类号] F2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9)15-0115-03

[收稿日期] 2019-04-30

[作者简介] 孔庆洋(1968-),男,吉林白山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分析。

标签:;  ;  ;  ;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文凭通货现象的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